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80 期
 
烹煮自由的獵手 馭味大廚Vaughan Mabee
作者:謝嫣薇
  文章瀏覽次數:138

  「我有個瘋狂的想法,請來世界上最好的DJ,在這裡舉辦一個紐西蘭空前絕後的兩萬人狂歡派對(Rave party)!妳看到嗎?那些空置的大魚缸,我會改造成水池,讓美女躺在裡面喝香檳!」Vaughan Mabee說這番話的時候,正站在他位於紐西蘭最南端小鎮布拉夫(Bluff)的鮑魚養殖場一樓,指著全然空曠的樓下比手畫腳、眉飛色舞。「不過呢,我們這裡有五個股東,其他四個老人家反對,這個派對宣告失敗。」他搖搖頭,有點遺憾的樣子,但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就是紐西蘭名廚Vaughan (讀音:Vong),他的餐廳Amisfield 被評鑑為「三帽」,是紐澳著名的飲食評鑑、被視為南半球餐飲聖經的《Good Food Guide》最高評級。跟《米其林指南》差不多,《Good Food Guide》的評級分為一、二和三帽,摘帽和摘星一樣充滿挑戰。Vaughan 掌舵Amisfield 第十四年才摘下三帽,難度可見一斑。儘管如此,令Vaughan 在國際展露頭角的是「全球50 最佳發現餐廳」(50 Best Discovery)、「最佳廚師」(The Best Chef Awards)這些榜單的肯定。

  相信大家對於在這個年代經營餐廳的成功之道有一定了解-懂得做菜重要,懂得講故事更重要。Vaughan Amisfield 的獨特性本身就是很好的故事:餐廳呈現的是這位主廚的生活方式,他在森林中長大,六歲開始打獵,對於各種飛禽走獸的生活作息以及味道特質瞭如指掌。Vaughan 主廚的日常餐食和餐廳料理皆會烹煮狩獵來的野味,Amisfield 特別在網站上註明,他們無法提供素食菜單。

 

山野的滋味 野雞、羊油與松露

  Amisfield 吃的不是「另一個」Fine dining 體驗,而是吃餐廳靈魂人物Vaughan的生活方式。他自由奔放、豪邁不羈,菜單寫滿的不只是風土,還有他獨特的風格與創意。在皇后鎮採訪的五天內,跟著他上山打獵吃烤全羊,他說曾獨自在山中小屋裡住了一年,他說,「冬天的時候冷得要命!」

  小屋四周是高山和叢林,打獵很方便。住得最近的鄰居在五百米以外,是放羊戶。Vaughan 與他的獵狗和大自然為伴,從不覺得孤單。不畏懼離群索居的孤獨,彷彿是這個環境下長大與生俱來的力量。

  他為我們在這小屋的外面擺了一張長桌,鋪上白桌布,準備好香檳和白酒。廚房裡烤了香噴噴的布里歐麵包,「因為我們吃羊肉,所以這麵包用的是羊油而不是牛油」,還製作黑松露羊油用來塗抹麵包。那一塊塊黑漆漆的麵包羊油,乍看以為又是搞竹炭噱頭的產品,直到Vaughan 解釋:「這是用新鮮的夏季黑松露製成,兩公斤的羊油兌八百克左右的黑松露。」哇!絕對是以本傷人,是以香氣亦高人一等,濃得化不開。黑松露羊油塗抹在燙手的布里歐麵包上瞬間溶化,再送進嘴裡,嗯,是金風玉露相逢在舌尖的滋味。

  當天打獵的運氣一般,讓獵狗Duke 在近處搜了許久均一無所獲。直到較晚時,Vaughan翻到另一個山頭去,才有所斬獲。Vaughan 堅持捕獵到幾隻七彩野雞(Pheasant)才離開,他說:「過幾天你們到我家作客,我會用這野雞的肉和內臟做皇冠派(Pithivier)給你們吃!」親手捕捉或宰殺獵物來接待客人,很有部落文化的調調。

 

獵人狂想曲 Amisfield 的食感衝擊

  Amisfield 菜單由四個部分組成:蔬菜、海鮮、野味和甜品。一直滿心期待品嘗各種令人眼界大開的野味,沒想到各款的蔬菜小吃也令人驚喜,譬如醃製大根佐以大根出汁(だし,高湯),在出汁上滴入橄欖油,清新自然,賣相亦美。烤青黃兩色西葫蘆( 櫛瓜),配上西葫蘆汁、西葫蘆油和西葫蘆焦糖,把平凡食材提升到高級程度又可口。吃罷系列頗為精緻可口的蔬食小吃,有感Vaughan 是熱愛大自然的,雖然他從不強調蔬菜,而是各種飛禽走獸。

  然而,重頭戲仍是這一方水土的山海滋味。如果你點的是「廚師發辦」(指お任せ,OMAKASE 無菜單料理)菜單,就有機會走到他的酒窖,品嘗各種自家製的風乾肉,包括鮑魚香腸。用鮮鮑魚肉製成香腸,對於習慣吃鮑魚的民族來說實在突破想像。Vaughan的鮑魚香腸以鮮鮑肉加入野豬肥膘製成,錯綜複雜的鹹鮮味爆表,絕對令人耳目一新。

  網紅菜式「野鴨頭」,整隻鴨子標本掛在牆上,只要用手一拉,整隻「鴨頭」即脫落,可以成為盤中餐。原來裡頭是鴨肝醬,而「鴨喙」部分則是發酵野莓凍。野鴨香腸,以三四隻不同的野鴨肉製成,呈現方式亦是一整隻野鴨標本上桌。相比之下,野豬培根算是較正常了。而這些大玩野鴨頭、野鴨標本的部分,是不是令人想起始作俑者Noma的菜式呢?

  沒錯,Vaughan 曾在Noma 實習,他深受其料理哲學啟發。然而,玩起這些野趣,他是比起Noma Noma 的。所以接下來,看見一隻隻豎起的鯧魚(Greenbone 魚頭上桌,難免伴隨著一丁點魚腥味。而魚嘴裡塞了雪糕筒條狀物,裡頭是鯧魚蓉,以辣根和歐芹調味。Manuka 蜂蜜煙燻的鰻魚,以整條炸過的鰻魚骨圍著作為裝飾品上桌,也顯得不那麼「驚艷」了。但接著碩大的帝王蟹出場時,難免會被吸引了目光。這道蟹饌的烹調相當純粹,蟹腳慢煮,搭配蟹殼熬成的高湯。

  接二連三、令人目不暇給的出菜方式可說是高潮連連,但也帶來某個程度的審美疲勞。我笑說:「Amisfield 實在太適合網紅打卡了,幾乎每一道菜在社交媒體上都吸引眼球。」最終來到甜品部分,以為會燦爛歸於平淡,忽然一隻綿羊頭骨端了出來,原來羊角部分是羊奶冰淇淋,配上濃縮鹿血而成的糖漿。

  台灣名廚Nobu Lee(李信男)曾在紐西蘭生活和工作,跟Vaughan 一樣獲得三帽榮譽的肯定,兩人是惺惺相惜的好友。Nobu 2018 年認識Vaughan,轉眼已八年,慢慢看著他一路成長蛻變。「Vaughan 是表裡如一的廚師,他所做的料理就是他的人格、生活方式,他的愛與恨。我喜歡他真誠不做作,直來直往的性格。」

  這就是Vaughan 的料理,未必人人喜歡,但絕對有原創性,且獨一無二。如果不是故事太多、太多戲劇化呈現方式令人有點審美疲勞,可能身心會更好消化一些。然而,這也是Vaughan,當Noma 已經嫻熟地知道如何拿捏有戲劇效果的呈現方式、類似好萊塢動作片爆破場面方程式的緊密計算,Vaughan 還像個孩子,興高采烈地把他認為好玩的、過癮的東西傾巢而出與你分享。

  是的,他擁有的是在山林間馳騁的自由靈魂。

Vaughan 站在他掛滿各式風乾肉、肉腸的酒窖裡介紹他的「產品」,像是一場表演。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