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80 期
 
三味一體的經營之道 韓國大田聖心堂
作者:何航順
  文章瀏覽次數:150

  天未亮,拉著文世成師傅從首爾搭乘KTX高速列車到大田的聖心堂,專程買油炸系的麵包。無論《米其林指南》與眾多烘焙界朋友是如何地推崇,都比不上親眼見到早上十一點時的排隊人潮,長長人龍需排三十分鐘後才能進到店裡。咬下一顆剛炸好又閃爍著油光的麻辣燙麵包,口腔滿溢香味。

  聖心堂是韓國市場一家區域連鎖型烘焙麵包店,在巴黎貝甜集團(SPC Group)與希杰集團(CJ)的麵包店合計近五千店(即過半的韓國烘焙市占率)的環伺之下,獨具風格的聖心堂從1956 年開業迄今熱度不墜。不僅有基本盤客群,又能深受韓國各地年輕人喜愛。究竟聖心堂的麵包烘焙有甚麼訣竅?

  所謂完美的麵包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味道不存在一樣,店家的成功並非偶然,需由三個角度觀察:

 

ㄧ、烘焙產品的陣容

  現場調理麵包的比例超過50%。簡單來說,聖心堂麵包店內可以看到花枝招展的後加工麵包,招呼川流不息的來客,營造出「新鮮出爐」的吸引力。再者,以聖心堂核心產品「炸菠蘿麵包」而言,兩層的口感定位楚河漢界。炸菠蘿麵包第一層,在現場油炸,使菠蘿麵包的「酥」達到巔峰,內裡則填滿了紅豆內餡,放任地滿足內餡控的癮! 這一切看似都極不協調與不完美,但價格最為親民,一顆擁有紅豆餡的炸菠蘿麵包只有首爾麵包連鎖店的一半價格。

二、從業人員的動作

  做麵包不只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經營麵包店的人,不論前、後場都需要有健康的身體。聖心堂的夥伴們雙手戴著藍色手套,動作靈巧、快速地作業。店內擁有六台收銀機,也戴著手套與口罩的結帳服務員們,在三十秒內清點七顆麵包,迅雷不及掩耳的結帳。

三、消費者的行為

  吃麵包是客人來聖心堂的主要目的,但聖心堂在大田市不只有麵包店,還複合式的經營蛋糕專賣店(聖心堂Cake Boutique)、傳統韓國糕點店、餐廳、咖啡廳等。近八成的來客多是年輕情侶、三五好友,打卡拍照人手一袋聖心堂,就是得趕上最新的吃貨話題與當令的食尚潮流。你挑客人、客人挑你,客人也正挑選著客人。

 

  烘焙產品、經營夥伴與來店消費者,這三種角色共築了麵包店的情境。過去經常著重在前兩者:烘焙產品與經營的紮實基本功;而到聖心堂走一趟,更明白深入瞭解「人」行為的重要性。清楚理解特定客人的購買時機、動機到更深入的社群關係,才能為下一款的暢銷麵包引出方向。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