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之有理 提早入味的小管
澎湖小管品質高,遠近馳名,有賴於澎湖沒有淡水溪流沖淡海域鹽分,周遭海域鹽分高於台灣本島。近十年來澎湖平均海水鹽度為32.5 至33.5 psu(practical salinity unit,鹽度單位),高於台灣本島其他縣市海域約2psu。因此生長於澎湖海域的小管,肉質鮮甜厚軟、有嚼勁。
新鮮小管美味,但鮮度難以保持,漁家藉由豔陽的力道曝乾(phak-kuann)保存。小管以剪刀剪開、取出內臟洗淨,再剖為兩面攤開,鋪於長方形的曬網上整齊排列。但小管曝乾,可不只是日曬,還須觀察陽光、風勢,也要防堵漁村的野貓被這股鮮味吸引。
曝乾不只要曬乾,還要曬得均勻。僅曬一面不夠,定時還要再一隻隻翻面。小管的觸腕細長,常常掉入網下沾勾網線,得小心翼翼地拔起,要是斷了一腳,那賣相可就差了點。細心一點的漁家,還會用牙籤將小管兩側的鰭邊撐起,讓鰭邊不要黏著身體,避免曬乾後過度厚、硬,連帶影響保存品質。
小管干的種類很多,有一夜干的半乾濕狀態,也有曬到全乾的狀態,用手一掰就能輕鬆折斷。半乾濕的一夜干帶有水分,拿在手中沈甸甸的,口感彈牙帶有甜香,香烤後撒點檸檬即是居酒屋名菜。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