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各期專欄 > 好吃社會學
 
好吃社會學
共有 56 篇文章 排序依:
你我都是食物公民
2021/01/04
最近我搜尋了以「食物」(food)為題的西文書,發現以區域或以國家為範疇的食物史相當熱門。其次就是在當代世界中「食物系統」與健康及其規範的主題。再有一大類應該是各地食物風土人情的討論與介紹。當然,這些書並不包括食譜。... <全文>
米其林指南來台三年
2020/11/01
米其林指南在台灣發行進入第三年。今年的公布日又再吸引了餐飲界很大的注意。這本從歐洲到北美大城市的美食指南,近年在亞洲大行其道。到目前為止,除台北、台中之外,還在香港、澳門、首爾、東京、京都、大阪、上海、北京、廣州、曼谷、清邁、普吉等亞洲城市出版個別的美饌指引,算是全球的最大集中地。這不但反映了亞洲美食文化和水準的提升,更展現亞洲餐飲界和觀光業的國際布局和企圖心。就這點而言,我很歡迎米其林指南在台灣出版。... <全文>
你在餐桌上看到台灣歷史嗎?
2020/09/01
在上一期專欄,我問到改變台灣歷史的30種食物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我們在餐桌上進食時做起。從桌上的主、副食和各種菜色或可目睹和嗅出片斷的台灣飲食史。譬如說,我們可以從餐桌上的菜餚辨識它們所代表的區域(北、中、南部)、族群(原住民、客家、福佬、外省、新住民、外國)、世代(老、中、青)、季節(春、夏、秋、冬),甚至性別;包括在地生產或引進,及成為台灣飲食的歷史與過程。... <全文>
改變歷史的食物?
2020/07/01
在我們日常生活裡,吃占了很大一部分,三餐、下午茶、零食、宵夜都是在吃。在吃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時會想到某種食材是人類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發現可以吃的,然後再傳到其他社會文化,也變成那裡的主食或副食。... <全文>
我小時候吃的三族共和菜
2020/05/04
我是出生在台北南昌街的中壢客家人,但從小學開始,中學、大學,一直到出國念書,我都在台北西區的苗圃、崁頂(植物園附近,原漳州街,今汀洲路頭)一帶長大。... <全文>
首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末頁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