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各期專欄 > 好吃社會學
 
好吃社會學
共有 56 篇文章 排序依:
台北米其林,如何?
2019/05/02
我過去對米其林指南做為美食唯一指標,不是那麼熱衷,更不認為它是一般中產階級饕客要盲目追求「非吃不可」的目標。畢竟美食有其不同偏好和口味,也應該有供不同消費能力族群享用的佳肴。誰說每個人都非得去嘗「有星又貴」的餐廳呢?又誰說嘗到「星級美食」才會心情歡愉呢?... <全文>
從飲食電影談起
2019/03/04
我喜歡看電影和讀小說,特別愛看與飲食、料理、美食有關的劇情片。雖然我對紀錄片也很欣賞,但那是以知性去了解,而非用感性去體會。料理電影和文學要好看,一定得在呈現料理美學和特色之外,將料理背後的社會文化關係意涵,用電影和文學的藝術手法巧妙地表現出來。... <全文>
客家飲食的豐富文化底蘊
2019/01/02
我在這個專欄寫過幾篇有關客家菜的文章,原因很簡單;長期以來在台灣料理的書寫當中,客家料理幾乎遭埋沒不提,一是不知,二是不理。... <全文>
開拓台灣料理史視野
2018/11/01
從台灣料理的歷史、生成到轉型、改變,再從食材的發掘、演變到菜色料理的開發、流行,以及餐飲行業的興衰和轉變,甚至上述三大內涵與外在經濟、社會、政治及文化脈絡的辯證關係,不外乎就是一部台灣飲食史的全貌。... <全文>
一本外國人寫的台灣食譜
2018/09/01
外國人寫本地的食譜並不稀奇,台灣飲食作家也會寫日本、義大利、法國食譜。但有意思的是,這些老外寫的食譜到底有多少加加減減的選擇?以及背後考量和理由?... <全文>
首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末頁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