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各期專欄 > 風土識食
 
風土識食
共有 60 篇文章 排序依:
假酸漿與山鹽青 溫柔包覆原鄉山林滋味
2023/01/01
「紅蝦花之家」主廚杜子賢和妻子許彥葳回到霧台部落後擁有自己的一塊田,開始擘劃屬於部落的傳統田間作息。「既然來到山上,就得依照部落這邊環境,告訴自己不要畫地自限,不要只有魯凱族,可以多聽其他族群使用食材的方法,要去瞭解部落中已存在可應用的食材」。... <全文>
青青 老台菜的新鮮傳承
2023/01/01
新北土城老字號台菜青青餐廳,本身就是一部浩瀚又細膩的台菜史,訴說這四、五十年來台灣料理的演變,讀來嘗來很過癮。而現在青青的菜色不斷演變後,依舊刻畫著歷史軌跡,招牌冷盤「煙燻花枝烏魚子」源自於北投酒家菜,做工繁複。烏魚子先裹海苔再裹花枝漿,三款海味抱緊處理,蒸熟後還要以糖煙燻,如此麻煩,既是為了風味層次,也是為了美麗剖面。... <全文>
從餐桌上喚起對海洋保育的關注
2022/11/01
「如何吃出海洋永續」,如何「吃出餐桌上的生物多樣性」,讓我們在食慾之秋一飽口福爾後,歲歲年年,都還能讓海中生物生生不息。 而近日率先品嘗的難忘美食,是澎湖友人特意攜來相贈的「珠螺給」。... <全文>
佛手瓜與刺蔥 可食性的重新定義
2022/11/01
或許一把嫩芽龍鬚菜及幾顆佛手瓜自外來商機的影響而帶起部落與他的依存關係,然而主廚阿賢更希望讓部落的人認識,部落中的作物也該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或撞擊,有創新,既能保存傳統也能開啟吃的樂趣。... <全文>
地球大冰箱 ‧ 雙手妙廚房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2022/11/01
今年四月,立法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將國民穩定取得糧食、增進國民健康、推動地產地消、減少食物浪費、強化飲食與農業之連結等要點法制化,希望食農教育能深入每個人的生活,成為日常實踐。對許多長期推動食農教育的團體來說,終於是等到了。... <全文>
首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末頁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