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頭足類是軟體動物門中最進化的一群,具有相當發達的頭部與足部,因此被稱為頭足綱。在海洋中除了魚類之外,頭足類也是另一種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頭足綱的足部長出的位置,其實是真正的頭部,而平常我們吃到最多肉,看起來像是「頭」的部位,實際上是他們的軀幹,他們具有顯著的外套膜。這類動物亦有發達的眼球、腦部、及神經系統,可說是軟體動物門中最聰明的一群。
 
  頭足類他們的種類繁多、資源數量龐大、生命週期短且生長迅速,而且許多種類十分美味,因此,常成為海產餐廳的主角,在一般的家常料理中也看得到他們的蹤跡。我們日常食用的頭足類,一般可分為:鎖管 (小管、小卷)、透抽、魷魚、軟絲、花枝 (烏賊、墨魚) 及章魚等六類。

大章魚

大章魚

台灣頭足類的生產概況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2年漁業統計年報資料,台灣地區頭足類總生產量為106,619公噸,產值為37億4,875萬元。其中以魷魚生產量最多,為98,138公噸,約佔台灣地區頭足類總生產量的92.04%,產值為26億8,055萬元;其次為鎖管,產量為7,443公噸,約佔總量的6.98%,產值為9億4,330萬元;而其他尚包括花枝及章魚等。

透抽干

透抽干

頭足類的營養成份與鮮度保存

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如下表所示。頭足類為優良蛋白質的來源,脂肪含量極低,僅爲一般肉類的4%左右,因此熱量也遠遠低於肉類食品,對怕胖的人來說,吃頭足類是一項很好的選擇。頭足類不但富含蛋白質、鈣、磷、鐵,以及硒、碘、錳等微量元素,並含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EPA,及促進嬰幼兒腦部發育的DHA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同時含有高量牛磺酸,可有效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降低心血管方面疾病,屬營養又健康的食品。

頭足類的味道特別鮮美,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在海鮮餐廳常見的軟絲及透抽,鮮甜的肉質,最受老饕的青睞。而市面常見的魷魚乾,為遠洋漁船漁獲後,經冷凍乾燥加工製成的,較適合長期保存及加工後食用,魷魚乾的選購以身幹堅實,體形完整,光亮潔淨,肉肥厚,呈現的像蝦肉般的淺粉色,品質較優。而市場挑選生鮮的頭足類海鮮,如鎖管、花枝、透抽等,可以從外表顏色、氣味來判斷鮮度。至於保存方式,專業店家可利用超低溫保存,家庭用則建議先燙過再冷藏,避免風味流失。活體最好可以買回來的當天就使用,如果沒辦法則可以加鹽的滾水燙過再冷藏,避免因自行分解而造成風味的流失。如果是冷凍,則可以在冷凍室裡保存14天以上。

魷魚漁船

魷魚漁船

結語

頭足類是重要的海洋漁業資源之一,民國六十年以前,台灣地區供食用的魷魚幾乎全部來自日、韓等地的乾製品,價格相當昂貴,食用魷魚成為一種奢侈的消費行為。在民國七十年代,我國魷釣漁船開發西南大西洋魷魚漁場成功,台灣已成國全球重要的魷魚生產大國,以穩定平實的價格供應消費者。

台灣不僅是頭足類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以頭足類為食材的料理琳瑯滿目,夜市常見的碳烤小卷、魷魚及酥炸魷魚,都是全台知名也是國內外觀光客必買美食,而油飯、粽子、魷魚羮,也都是民眾及遊客最熟悉的台灣傳統小吃滋味。民眾可以多多選擇高營養、低熱量的國民美食-魷魚、鎖管及其他頭足類入菜,享受當季新鮮美食。目前市面上販售的頭足類,不論是生鮮或加工製品,主要都是靠從海洋捕撈,在人類捕撈及食用需求日漸增加的情況下,對頭足類資源的永續漁業利用也應該受到重視,才能懹頭足類的資源生生不息,民眾的以享用來自大自然的海鮮美味。

餐飲消息

袁東海主廚出生於廣東,五歲時與家人移居香港,在年輕時,懷有出國的願望,而在當時能在國外找到工作的唯一機會就是餐飲業,故高中畢業後進入廚房從學徒開始學習廣東菜,之後在香港、廣州及印尼之餐廳繼續精進廚藝。在1988年來到台灣富瑤餐廳擔任主廚之工作,之後任職於西華大飯店,至今進入餐飲業已經40多年。

 

麻辣花枝片
  台灣嗜辣人口眾多,且愛吃海鮮,故利用澎湖花枝的鮮甜及爽脆的特性,用水煮麻辣的方式呈現,麻而不辣。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