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蝴蝶橋餐廳的周氏兄妹檔,哥哥登祥內斂踏實、妹妹慧璇外向浪漫,兩位都是澳洲藍帶學校的畢業生。完成廚藝薰陶後,回到台灣餐飲及金融服務業打滾四、五年,既琢磨多樣化的廚藝之道,也從服務業中體會待人接物的各種眉角。
許多人羨慕他們能在二十歲後段的青壯時期就開餐廳。的確,蝴蝶橋是一個可以讓他們用保留食物原味的法義技巧烹調台灣食材的舞台,不過兄妹倆同時也深知,「周氏蝴蝶橋」的品牌之路是不折不扣的挑戰之路。
獨立自主的家風
許多人一談到「藍帶」,腦中浮現的可能是奢華、高級、貴族或名校等辭彙,這樣的光環不僅閃耀著台灣人的眼、在澳洲也是一樣。兄妹倆說,他們在課業之餘想打工賺取生活費,但藍帶學校的學生實在不容易在附近的餐館找工作。幸好,澳洲藍帶學校與當地的餐飲學校緊鄰,用當地餐飲學校之名找工作就順利多了。
一般認為藍帶學生都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學餐飲只是興趣,或只是一個附帶的光環或標章。但是對哥哥登祥來說,餐飲是他從小要面對的家事之一,也是求學期間的心靈寄託,餐飲這條路是他選擇出國深造、回國當做志業的路。
由於父母各自有自己的事業,兩兄妹從小就必須學會分攤家務。回想父母的家教,即使家中經濟不虞匱乏、養尊處優也可以是生活型態的選項,但他們從小在重視責任分工和要求吃苦耐勞的氣氛中成長,餐飲業的苦不是苦,而選擇自己所熟悉的餐飲和家庭事務做為職涯,也是自然且理所當然的事了。
立基於廚藝的餐飲管理
活潑善於溝通的慧璇一開始選擇的是餐飲管理部門。十多歲負笈瑞士餐飲管理學校時,父母對她跟對哥哥一樣,都是要求須在海外過獨立生活。早已習慣家事自理的她,對學校的住宿生活適應極好,只是漸漸地她也明白,餐飲管理不能離開廚房。也就是說,要對廚房現場有實際了解,才能展開真正有用的餐飲管理工作。
於是,她下一步便敲定跟著哥哥的腳步在澳洲藍帶學習廚藝。當登祥的西餐學習已逐步邁入穩定階段的時候,來到澳洲的慧璇想起以前曾經參加台灣的烘焙班,感覺還不錯,就決定從小女生喜愛的西式甜點入手。兩人就這樣自由地跟著心走,悄悄地拼出主餐、甜點加上餐飲管理的結構藍圖。
在追求自由中建立專業
若說西方有什麼優於台灣之處,慧璇認為應該就是「重視廚師的個人特質並尊重專業」的態度。西方似乎有種共識,了解每個成功都有其付出與努力的過程,相信廚師的專業是展現其個人特質與多重磨鍊的結果。因此很少會聽到顧客下指導棋:「這道菜不是應該怎麼做嗎?」、「這樣的菜根本不像法式料理!」等評論。
的確,號稱美食王國的台灣,從事餐飲業者多,喜歡寫美食文自詡美食專家的人不少,帶著理論框架評論美食的有之,但真正專業的美食評論家又有多少?
慧璇說:「其實我們很重視顧客的聲音。尤其我們受西方料理訓練,創作菜單時會面臨東西方口味不同的挑戰。所以,依台灣顧客的口味進行調整是很必要的。」蝴蝶橋經內部測試所開發出來的新菜單,會公告優惠期間進行市場測試,慢慢掌握顧客的飲食偏好,同時建立得以過濾極端聲音的心中尺。
識人之眼更勝於財會
廚藝是展現廚師個性與專業的成品,但餐飲管理還不僅於此。即使擔任店長的慧璇曾受過餐飲管理訓練,不過開設餐廳仍有意料之外的挑戰。除了得自學適用於餐廳的財會技能,影響營收的成本控管更是不容忽視。
基於確保廚師創作和食材安全的前提,成本控管的平衡之道便是「善用台灣當季豐收食材」,用新鮮價廉的食材來滿足廚師和店長需求。
而餐飲管理最大的挑戰還是「人才」。蝴蝶橋地處偏遠,人才原本不易尋找;藍帶光環吸引了慕名而來的餐飲科系學生,歷經員工不預警離職、浪費食材、不耐久站等事後,年輕的慧璇已經磨出判別人才的獨到眼光。
對向來吃苦耐勞不畏磨鍊的兄妹倆來說,藍帶光環有時是個壓力,隨著開業漸久,他們已經能夠慢慢去除光環,真實地做出自己的風格。登祥說,一旦有自己的風格、對自己的專業有興趣,就不會像老廚師那樣處處想要「留一手」。
因為不斷創新,登祥自信地開放廚房和食譜給員工,他說,有學生只是想來學、想來看,那也沒關係。因為我很清楚,真正的功夫所在不是看書、看別人做就能學來的。那是在反覆無數次的操作中累積出來的敏感度,「這就是專業,也是其他人學不來的地方。」
貼近自然的樸實原味
蝴蝶橋在台灣食品風暴正盛的時候開設。周氏兄妹的父親鼓勵他們活用所學,開創一個用安全食材展現廚藝所長,做出自己敢吃的永續經營餐廳。因為眼光放的遠,所以長期的環境建設投資給的一點也不手軟。
融合東西特長的蝴蝶橋
雖然出身擁有強烈法式印象的藍帶學校,不過在發揮廚藝時,登祥顯然不拘泥於於僅提供純法式菜餚的框架。他說,藍帶許多料理手法與法義料理有著淵源關係,而其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堅持傳統、呈現食材原汁原味」的做法。
登祥從小喜歡吃西餐,理所當然是開西餐廳,只是若要顧及食品安全的原則,就有必要用台灣當季食材調理成最適合台灣口味的新菜單。料理的創意主要展現在主菜之前的沙拉、湯品和前菜。
「藜麥柚香沙拉」用的是慧璇親自蜜釀的台灣洛神花,保留原味的蜜釀手法沒有人工添加,酸甜度自然不足。於是登祥利用當季柑橘類水果如葡萄柚或柳橙來製作沙拉醬,讓天然食材增添清新果香及酸甜口感,刺激食客味蕾帶動食慾。
夏秋季節的前菜是產季僅到中秋前後的「澎湖大明蝦」。這道菜的獨特之處是融合日式料理手法製成的蝦膏。新鮮的大明蝦本身就是甜美的好食材,只需簡單調味,就能凸顯食材的鮮美滋味讓食客食指大動。不僅如此,登祥還在盤邊上提供特調蝦膏,讓顧客多種蘸料選擇。仔細掏出頭部蝦膏加上小白蝦所調成的香濃蝦膏醬,在歐式料理十分少見,其實這是登祥結合過去在日本餐廳的海鮮料理經驗所獻上的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