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現象已是現今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極端氣候目前不僅出現的次數比以前更頻繁,情節也比以往更惡劣。在警覺到此問題的迫切危機時,身為餐飲產業的一份子,究竟能為這個地球做些什麼?本期的《料理台灣》特別企畫「你的餐廳綠色了嗎?」便是要從「兼善天下」的角度來看餐飲業利用何種方式來切入地球的生態環保。綠色餐飲,可以不只是「獨善其身」的食用有機食材來保養身體,因為這種作法時常受限於消費者的荷包,而且只能照顧到有限的消費族群。真正的綠色是餐飲從業者願意花更多的成本,在硬體上費心,在軟體上教育餐飲從業人員從關懷土地的心來做菜、來服務客人。
Nonzero的經營者Ming,便是從人與土地的結合來為餐廳定位;台灣地區的咖啡連鎖龍頭—Starbucks,也自2011年開幕的內湖綠色門市展現其關懷地球的用心;原素食府與山間倉房則正從事一場飲食新綠運動。而如何推動這一波正向潮流,消費者的支持將是這些業者最大的動力。
【品牌故事】這一期介紹「素顏齋房」,打破一般消費者對吃素的刻板印象。看經營者林幸吾先生如何以出世的心懷結合入世的同理,墾出一塊舌尖上的清新淨土。
八年前,聽過「喫茶趣」陳協理的演講,讓我對於其太極理論與逼迫文化印象深刻。然而,多年來「喫茶趣」以相當緩慢的步伐展店,讓我好奇在餐飲界一片大舉展店的風潮下,「喫茶趣」的經營理念為何?在【經營管理】專欄即將見真章。
《料理‧台灣》第一期曾針對「味精」的歷史與用法作了介紹。第六期的【美寶專欄】則進一步討論味精與雞粉。不僅希望消費者對於這兩項調味劑有正確的認識,更希望餐飲業者、廚師不再混淆視聽。
魚翅是中國料理中的高級食材之一,曾幾何時,有多少饕客慕名而來,而如今,食用魚翅的消費者皆被視為罪人。本期的【餐飲知識+】將帶領大家瞭解鯊魚面臨的生態問題以及思考食用魚翅是否是鯊魚瀕臨絕種的原兇之議題。另外,「新辭新思維」則介紹「友善養殖」,試著找出人與食用動物間最健康的互存方式。
秋天已至,冬天即將到來,本期【料理MIT】介紹滋補羊肉在廚師的創意下所碰撞出的火花。【甜點練工房】則邀請到香格里拉遠東大飯店為秋日設計出「椰林風情」與「秋之森林」兩道季節甜點,更加添一絲涼意。
今年十月德國舉行四年一次的世界奧林匹克烹飪賽,台灣過關斬將,成果豐碩。本刊也邀請到獲得敝基金會補助支持的幾位參賽者與我們經驗分享。
【地方美食】本期進一步延伸對羊肉的認識,介紹台灣在地的羊肉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飲食雜文】則平實卻生動的紀錄越南外籍配偶如何在台灣餐飲界撐起一片天的故事,讓您在吃越南河粉時,深切感受越南飲食文化的積極入侵以及與台灣飲食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