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包、蚵仔煎、珍珠奶茶來自哪裡?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這些美食可能被歸類為中式或日式料理,這也凸顯出台灣料理在國際舞台上的模糊身分。
新一代台裔美籍主廚在紐約為台灣料理版圖打拼,努力翻轉美國饕客對台菜的印象與加深對台灣料理的認知。像是曼哈頓知名台菜餐廳 886 的主廚Eric Sze,以新潮的台式捲餅與臭豆腐打破台菜傳統印象的界限;布魯克林的盈成餐廳主廚顧文宇與夥伴 Trigg Brown,則將街邊小吃與熱炒美食結合美式風格,把新潮蛋餅、滷肉飯、餛飩等餐點端上桌。
來自美國、擁有台裔背景的「雲海嚴選YUNHAI Selection」創辦人鄭衍莉(Lisa)注意到這樣趨勢,透過選物店、YouTube,讓美國觀眾輕鬆踏上認識台灣飲食文化的旅程,同時幫助大眾建立起對台灣料理的「身分認同」。
用味蕾尋根 打造精緻台灣選物店
位於紐約的台灣食材專門店「雲海嚴選」,不僅引進各式台灣特色水果乾、醬料,更販售讓無數留學生建立起做菜信心的大同電鍋,成為異鄉遊子找尋家鄉味的天堂,也成為外國人認識台灣料理的重要渠道。而這間如此接地氣的選物店,正是由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台裔二代Lisa 創立。
Lisa 靠著味蕾開啟了自己對台灣文化的探索,並透過與親人的廚藝交流、多次回台體驗台灣料理之美,逐漸深化對「台灣味」的體悟,更進一步有了對台灣歷史、文化的理解。從滷肉飯、牛肉麵、蚵仔煎等經典國民美食,到阿嬤床底下自製的客家菜脯。而在她心中最具台灣意義的一道菜,是在友人陪同下初次嘗到的虱目魚湯,不僅打動她的味蕾,也成為與朋友攜手創業的起點。
大學畢業不久後,Lisa 搬到小城鎮居住,想吃台灣菜都必須自己動手做。她也因此發現要買到對味的黑醋、醬油等台灣醬料簡直難如登天。她進而意識到,自己要成為那個填補空白的人。她將在知名丹麥家具品牌所學得的經驗應用在經營上,不僅建構零售通路,更專注打通密集的分銷渠道,成功讓雲海嚴選在美國被看見。
用蒸煮料理 打開台菜新世界
蒸蛋、紅燒肉、包子等對台灣人來說稀鬆平常,但在美國人眼中卻往往是令人望而卻步的料理。這與台灣人在料理台灣菜時鮮少使用烤箱的習慣相似,因此「電鍋」這個在台灣家家戶戶都有的料理神器,到了異鄉反而無法施展拳腳,在美國鮮少有人能懂其奧秘。
Lisa 認為,電鍋的價值應被更多人認識,COVID-19 疫情蔓延下反而迎來轉機。她的親友在此時亟欲轉型,於是成立了攝影公司,並提出可以用較低成本協助拍攝頻道影片的構想,點燃Lisa 多年來的夢想:拍出如電視料理秀等級的教學影片,讓每個人在家都能輕鬆做出台灣家常菜,降低從零開始學習台灣料理的門檻,猶如她在影片中開場那句親切的「食飽未?」(tsiah-pá-buē),讓人感受到像台灣朋友親自為你煮飯的熱情。
「好蒸氣」(Cooking with Steam) 系列影片從最簡單的料理出發,每一集食譜都以「台式家常菜」為核心,食譜設計簡單、食材容易取得,讓人可以天天做,真正讓台菜融入日常生活。這一系列影片集結八人的攝影造型專業團隊,與「雲海嚴選」充滿創造力的營運團隊共同打造,內容講解清晰、畫面精緻、配樂精巧,讓「好蒸氣」迅速在YouTube 上大受歡迎。
料理娛樂化 降低學習門檻
在影音社群媒體的浪潮下,料理不再是專屬大廚的技藝,而是人人皆可分享的生活趣味。Lisa 利用自己在美國長大的優勢,熟悉當地文化背景與媒體操作模式,在系列影片上線後獲得熱烈反響。她相信,「好蒸氣」系列不只能提供台灣料理食譜,更是一種文化交流的媒介,即使觀眾不下廚,也能從中認識台灣文化與精神。
在影音化浪潮崛起的同時,儘管線上影音社群為無數的料理人提供最佳展示自己記憶與鑽研成果的空間,Lisa 對此也有著她的擔憂,隨著影片數量激增與 AI 技術進步,為求速度與方便,查證流程被大幅壓縮,錯誤的食譜資訊也日益增加。觀眾的資訊判讀能力將面臨更大挑戰,她也在進行創作時,時刻警惕著自己須謹慎小心地應對。
但不可否認的是,透過影音社群平台傳遞台菜魅力,是目前最快速、也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Lisa 目前正著手籌備「好蒸氣」第二季,預計今年 6 月與觀眾見面。她也希望藉由這波熱潮,未來能邀請知名台灣主廚擔任雲海嚴選的客座主廚,促進台美料理人的交流,分享台菜料理手法與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