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土地銀行的老建築,有著水泥色塊拼貼的立面,端坐在井然有序的街道上。2022 年華麗轉身為「成功海銀行」,內裝可見鏢旗魚竿、漁船燈等物件,展間陳列著海女工具與醃漬螺貝,處處暗示著這是一個靠海吃飯的所在(sóo-tsāi)。
無所不在的柴魚 味覺的地方故事
創辦成功海銀行的巫祈睿與董修慈,原本東漂從事地方文化相關的企劃工作。二人租下這座老建築,發想一個全新的企劃推廣地方漁業與故事。歷時一年田野調查,而後串連餐飲友人設計菜單-船長套餐,在旗魚生魚片撒滿柴魚花,柔軟厚實與脆韌輕薄的口感並存,增添品嘗樂趣;海女套餐有一尾飛魚橫亙碗中,海味豐足的湯頭搖曳著柴魚花。返鄉主廚郭美秀的加入,更進一步將在地日常口味轉化為展現地方特色的新滋味。
柴魚,可說是成功海銀行的開頭。房東阿姨的家族曾是「山頂頭家」(suann-tíngthâu-ke,即不出海的船東),在鎮上經營柴魚工廠,也在家門口炒柴魚酥。她在開幕當天現身指導大家製作蜜柴魚酥,重現這個街區曾有的鹹甜空氣。
「因為柴魚酥,才發現原來柴魚不只是提味的配角,也可以是料理的主角。」柴魚巴斯克於焉誕生。綴著鮮奶油的焦糖巴斯克,有日式甜醬油與蕎麥傍身,最後隨性撒上一把柴魚花。大地色系的呈盤看來樸實,然而當所有元素一起入口,迸發令人驚豔的味蕾經驗。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