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Disco是年輕人狂歡的場所,以音樂與跳舞為重點,餐桌上的食物反而被忽略,常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費。因此,Disco Soup Day希望透過Disco的形式,吸引年輕世代關心食物浪費的議題。

由國際慢食協會青年組織發起的Disco Soup Day,訂於每年4月29日,是一項反對食物浪費的行動;邀請志工一起利用市場拋棄、長相不佳但可食的食材製作料理,並在活動中加入音樂與表演。

此活動始於2012年,一群德國的慢食組織青年聚集在當地最大的市場,帶著刀具和砧板,將大量不被市場接受,但仍是新鮮與富含營養的蔬菜,料理為一大鍋熱騰騰的湯,免費提供給大眾享用。

不管你是誰,皆可以舉辦Disco Soup Day,首先要設定想舉辦的規模以及料理的供應量。接著,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聚在一起,可以是廚師、攝影師,當然,音樂少不了,記得揪你玩樂器的朋友共襄盛舉。

當人事已成,就可以開始拜訪市場商家,向他們解釋活動理念,邀請他們一同參與,並安排適當的時間蒐集食材。考量衛生,所以必須戴手套;要避免選擇丟在地上、嚴重損壞,或是已經發黴的食材。

利用蒐集來的食材來自由發想料理,可以是披薩、沙拉,無論是以buffet還是finger food的方式呈現,都要記住:以不浪費食材、減少垃圾量為原則。

最重要的是,大家花點時間坐下來談談活動的感想,了解所在城市食物浪費的情形,以及造成浪費的原因。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各環節都要討論,並思考如何改善。

隨著食物浪費議題日漸受重視,Disco Soup Day以輕鬆的方式讓年輕世代正視食物浪費問題,也在日常生活中能落實「打擊食物浪費」。

日前在臨近端午期間,報章雜誌、媒體節目中常可看到粽子的報導、廣宣;從五星級飯店到超市、百貨到連鎖便利商店,乃至各地單店餐廳,紛紛推出不同特色的粽子,熱鬧萬分。

在台灣,幾乎各地都有知名的粽子,淵源不同、包法不同、食材不同,想表達給消費者吃的東西也不同。出現在市面上有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粿粽、鹼粽,也有江南風味的湖州粽,還有潮廣式的裹蒸粽等,可謂百家爭鳴各有支持者。

說到粽子的食材,有以包肉為主的家常配料,也有加入當地食材,如客家庄的福菜、野薑花,或沿海地區的蚵乾、飛魚卵等。若是江浙粽子則可以吃到金華火腿的鹹香,以及米粒的軟綿與Q感,也有標榜以高級食材,如鮑魚、松露、干貝入餡。在米的種類上,有長、圓糯米,近來養生觀念漸起,加入五穀米、紫米、紅藜麥的也不乏其數。

在做法上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包好的生米粽,直接水煮至熟透;有的是先將食材與生米拌炒入味,再包成粽蒸。選擇的粽葉也有荷葉、麻竹葉與月桃葉的不同,且能增添粽子的風味。在外型上也有差異,如長形的湖州粽、台式四角粽,還有裹蒸粽的四方形等。

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粽子」存在,但很少像在台灣如此精采豐富、琳瑯滿目,蔚為一個節日的代表,可謂台灣專有的飲食文化的表徵:奠基於中國各省來台形成的底蘊,發展成舉世無雙的飲食文化。

這樣的飲食文化應該可以變成當今的觀光重點:結合春夏交替時全台到處都有的廟宇迎神拜佛慶典,以地方飲食節慶活動為依歸的主題觀光。建議文化觀光單位,將「粽子季」打造為「台灣粽子節」。

期待明年能有以文化商機帶動觀光人潮的台灣粽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