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深耕四十年的台北老牌連鎖麵包坊「一之軒」,創辦人兼總經理廖明堅深諳中央廚房才是規模經濟的最佳解方;在後疫情時代,央廚更能在人力、物力上發揮統一調度的功用,經營者得以擁有更彈性的空間。近年一之軒首創的純素麵包系列「新舒食主義」,央廚的輔助更是功不可沒。

 

失敗到成功 二十年的央廚之路

民國79年,一之軒是台北市第一家成立中央廚房的麵包店,分店達十三家,但急速擴張的事業體,產量卻趕不上銷量,一時周轉不靈就宣告關閉。總經理廖明堅說:「那時就是太想成功,什麼SOP、流程都不懂,我根本沒想這麼多。」

跌了重重一跤,廖明堅最後不僅廠房賣了,連自己的房子也拿去抵押,曾經風風火火的日子,最後只留下一個不鏽鋼保溫杯。廖明堅說,他永遠記得那時央廚賣掉,他準備離開,瞥見桌上這個從頭到尾跟著他的保溫杯,自此隨身帶著,時時提醒現在的自己,切勿再犯當年的過錯。

於是87年他再白手起家,重新打造一之軒,同步就在興隆路門市二樓設立廠房,這次他不躁進、照步來,待展出三家分店規模,至89年才搬至新店現址。爾後,先從一樓門市、二樓中央廚房開始,一之軒逐層逐步擴張,一路從二樓到十樓都是生產鏈,含括麵包、蛋糕與伴手禮。其中一樓是門市與出貨部,二樓是蛋糕部,三、四樓是麵包,五樓西點,六樓是伴手禮,七和八樓為行政與員工教育訓練專區,九樓為素食,十樓則是大型攪拌與切割機具。

時至今日,雙北、桃園擁有26家門市,一之軒每日央廚人力共輪三班,約20台三噸半的貨車輪番跑,才足以供應大台北、新北和桃園的貨量。

 

丹麥波蘿 堅持現場烘烤散香味

廖明堅建議若有志發展連鎖烘焙業,中央廚房是必經之路,「就好比蓋高樓,你得先打好地基(央廚)」,麵包是民生必須,也是規模經濟,運用中央廚房才能有效降低成本,達到利潤極大化。

一之軒的半數麵包,都是在中央廚房完成,再送至各店販售;部分半成品,例如在央廚頂樓十樓,即配備大型攪拌機,攪拌分割麵糰,供應全台分店,再由門市人員整形發酵烘烤。

目前,熱銷的台式與日式麵包都是在門市烘烤。另外,屹立四十年的明星商品「丹麥菠蘿」,至今仍每天賣破五千顆,也是堅持在門市烘烤的麵包之一。冠軍商品丹麥波蘿上頭的酥皮必須靠人工手擀,機器分割麵糰後,再以手工一顆顆包覆完整,半成品送達門市,配備專門烤丹麥波蘿的旋風爐,不為其他、就是「香味」。一之軒成功的秘訣都在細節裡。

 

物流路線 貨量與利潤的關鍵

運輸,則是央廚成功與否的另一大關鍵。當初廖明堅選定新店做中央廚房,即是看中一旁的環河快速道路,到達台北市中心只要十分鐘;做生意,時間就是成本,如何在每天營業的十三個小時內,迅速將貨量利潤極大化,將無效產出變為有效。

何謂無效?廖明堅解釋,貨在中央廚房,積著出不去就是無效產出,必須精算貨物運輸路線,最快十分鐘、最遲半小時內一定要送到,十分鐘內,剛出爐的麵包依舊能熱騰騰的送至架上。

但一場疫情,也翻轉烘焙對於冷熱的既定需求。廖明堅笑說,以前麵包一定要熱騰騰的客人才喜歡,但因應疫情的衛生需求,麵包都必須裝袋販售,現在麵包送至門市,反而都在等放涼。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一場疫情巨浪來襲,讓餐飲業面臨重大危機。然而「危機就是轉機」,當一般小型餐廳只能歇業時,美福餐飲公司所設置的中央廚房,在疫情期間的冷凍食品,不但To C(消費者)、To B(企業客戶)通包,幫助餐飲品牌提升量能,而且大量採購、生產,還能壓低成本,業績反而逆勢成長,訂單大增,讓餐飲服務版圖更深、更廣。

 

大量前置作業 催生中央廚房

1963年以國際貿易相關業務起家的美福國際公司,1975年隨政府開放牛肉進口,開始持續專注於肉類進口,不但引進如美國、澳洲等世界頂級牛肉,2011年年底於內湖開設精品超市「美福食集」,並打造專業級的牛肉熟成室,在內湖總公司大樓裡的一、二樓增設愛.熟成21牛肉麵與Fresh&Aged美福乾式熟成牛排館,一口氣囊括中、西式兩種經典牛肉料理。同地點還有個秘密基地,就是美福餐飲的中央廚房。

美福餐飲行政主廚暨副總經理陳重光,回憶起2014年台灣牛排館發展最蓬勃的時候,吃牛排是商務人士、政商名流交際應酬時的首選,情侶、家庭在約會或歡慶重要節日也必定會到牛排館報到。當時賣生肉獲利非常高,許多牛排館因應而生,直到牛排館走向兩極化,供需失調後,大型的連鎖餐廳業者為求穩定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大量的料理前置作業,商用市場需要冷凍食品開發等因素,再加上自家熟成牛肉麵餐廳的外帶需求,才讓美福餐飲中央廚房於2015年應運而設立。

因此現在的中央廚房,不只是生產自家用的產品,美福國際的食材進口商背景,讓中央廚房有別於其他同業的優勢。「第一個是有沒有辦法供應這麼多貨,第二個是技術上能不能達到標準。」陳重光進一步解釋,因為美福採購、進貨的量非常多,貨源充足,加上技術及製程的嚴格把關,品質的掌控,才能穩定進行其他企業的大量訂單。

 

客戶不同需求 先從認證做起

陳重光身兼餐廳與中央廚房的管理,借助他對於食材、烹調工序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了解,在產品開發上亦益發多元。「一開始從湯品、牛肉麵的調理包做起,後來也接到一些西餐類的訂單,例如BBQ牛小排、舒肥牛肉排餐類與法式澄清雞湯等更需烹調技法的產品,讓我們開始針對西式料理開發新的生產線。」

一旁的餐飲部行銷策略暨開發副協理吳蕙欣微笑補充:「其實我們有很多的產品,都是由消費者或企業客戶提供意見,推動著我們往前走的。例如消費者吃過我們的牛肉麵之後,很希望可以買回家,想吃的時候隨時品嘗,或是客戶希望在自家餐廳供應舒肥牛排,反過來問我們可不可以幫他們製作?」

從食材的源頭篩選,中間的運送、分切處理與保存,再到終端的銷售服務,美福餐飲期盼能做到一個「美食供應鏈服務平台」的角色,並取得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和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兩大食品相關國際認證,增加市場競爭力。

吳蕙欣表示,他們為了拿到認證,除了委外到場稽核,也定期自我演練稽核,將製程全部標準化,在製程表與品管表做確實的記錄與實驗,針對目前的商品都是以冷凍為主,也添購急速冷凍設備,抑制細菌生長,在檢測、管控環節下工夫。「認證是一個基本條件,達到規範 ,商家要跟你交易的時候才會安心。」

陳重光強調「中央廚房的量產化是為了解決餐飲業面臨到的人事及採購成本高漲、人力短缺、為求餐點品質穩定等的產業狀況。 」因此美福餐飲中央廚房的產品以冷凍品為主,再提供給餐廳半成品,做為餐廳即食現做的重要後援。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