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數位美食街結合了美食廣場+雲端廚房的概念,將多個品牌融入雲端廚房的架構內,並善用外送平台與大眾想快速在家吃各種料理的需求,不僅讓消費者一站購足,也讓餐廳經營者能共享資源,節省行銷、店租、設備、人力等經營成本,一個雲端廚房內,可同時經營數十個餐飲品牌,還可以收集消費者使用習慣,做出精準的經營決策。

 

 

台灣每日的外送訂單多達60 萬張

過去十年,外送服務增長50倍,COVID-19 進一步將美食外送服務的需求推升到難以想像的增長幅度。以台灣來說,每天已達60萬張外送訂單,外送APP的下載量也成長三到四倍,對許多市場敏銳度高的餐飲經營者,如果能即時重新評估餐廳的整體業務並優化外送服務,即可降低疫情對內用生意的衝擊,進而開發新餐點或新品牌來經營日漸成長的外送市場。

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foodpanda 於 2012 年進入台灣,並逐年強勁增長。另一個競爭對手UberEATS於2016年進入台灣市場。在其他本土和國際品牌試圖競爭的同時,foodpanda和UberEATS 一直是台灣的兩大龍頭,如今,這兩個品牌幾乎遍布全台灣的每座城市,並提供24小時服務。

專家預測到2025年底,全球食物外送行業將增長2000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 (CAGR)為10.3%。亞太地區佔外送市場的50%以上,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

 

Hybrid 混合式數位美食廣場 融合線上線下的用餐優勢

傳統街邊店和餐廳的經營著重在一般消費者主要的用餐時間(Hunger Time),但是外送服務經營的是全時段用餐,也就是每小時都是消費時段。數位美食廣場不僅有實體空間,也有雲端廚房,巧妙融合了兩者的服務模式,不僅將餐點服務時段拓寬,菜單與外送餐點的包裝,也針對消費喜好重新評估設計,確保每位消費者享用到的美食料理都熱騰騰的。

同時,3 SQUARE數位美食廣場也提供消費者到店內享用、外帶的服務,餐廳經營者也會研究如何讓外送和內用體驗盡可能符合快速、簡單的要素,滿足各類型消費者的需求。

 

疫情隔離了實體交流的場域,促成了人們往線上學習的風氣,其實台灣本就有不少線上課程,但飲食由於常被認為得「聞得到」、「吃得到」,而不在熱門的選項裡。

2021年台灣卻迎來一股新力量,成立一年半的生活風格線上課程品牌「學籽」精準出手,從調酒、烘焙、甜點到料理,每堂課都破千人報名,學籽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與完整企劃,放大學習者的感官,創造出能媲美甚至超越實體課的情境體驗,使飲食線上課程不僅可能,預料也將成為跨越地域與年齡層的飲食學習新寵。

 

從海外到台灣

線上課程內容從職場技能走向生活風格從滿街林立的英語電腦補習班、網路上充實自我的講座和工作坊每每都能售罄的情況來看,台灣人相當願意投資自我。

觀察海外線上課程的發展,早期如Coursera、Udemy多以語言、程式設計等職場實力、商業導向的技能居多,近幾年不一樣了,像美國線上課程訂閱平台MasterClass,就有許多烹飪、攝影、運動等討論生活美學、體驗生活娛樂的內容出現,國外線上教育平台在生活風格的內容上已經相當豐富,而屬於台灣中文原生高品質的內容卻還相當稀少。

學籽認為這是可以嘗試的起手式,看能不能激起餐飲教育的漣漪,遂開始尋找餐飲圈的「大師職人」,以能為老師留下有知識脈絡的螢幕作品,即使十年後再看也不會對不起自己的方式替品質把關,開啟了學籽的計畫。

台北指標性甜點店WUnique Pâtisserie的線上課程側拍

 

為什麼飲食線上課程有機會? 因為台灣人真的太愛食物了!

飲食一直是熱門話題,從早期傅培梅、曾國城的《美食大三通》,到近期很紅的料理或是吃播 Youtuber 如廚佛Fred、千千等等,而我們又特別喜歡吃、喜歡描述食物;台灣人吃飯前一定先在 google 評論、 IG 和食記平台找一遍餐廳評分,也樂於分享心得,還願意花時間排隊也要吃到人氣美食,這些都呈現了我們熱愛美食,在如此的社會風氣下,自然也開始注重烹飪與料理的細節。

加上近年健康和健身意識抬頭,大家想吃得健康、吃得明白安心(產地溯源、用料實在、營養均衡),很多人開始偏好自己做。既然做給自己吃,自然要學習怎麼處理食材、吃得更好,因此無論線上或實體課程,都是可以讓吃更有品質的學習方法。

米其林主廚林明健的居家料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