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及歐洲許多國家經歷了兩年多疫情紛擾,目前已幾乎恢復之前的正常生活,許多活動也重張旗鼓,如多年來策劃國際飲食交流盛會的「雜食者」(Omnivore)飲食指南也開始規劃疫情後的美食節,最近的「雜食者-北方美食節」(Omnivore  Nord)首次選擇在北邊濱海度假小城Le Touquet-Paris-Plage舉辦,2022年4月30日至5月2日為期三天,正逢勞動節連假,展現上法蘭西大區(les Hauts-de-France)及比利時的美食風貌,此區也剛好獲得2023年歐洲美食地區(Région Européenne de la Gastronomie)標章,美食節的各項節目正好可向大眾推介地區美食資源。

「雜食者-北方美食節」主要展演區域(筆者翻攝自官網)

「雜食者-北方美食節」主要展演區域(筆者翻攝自官網)

法國餐飲年度盛事 綠色永續趨勢成焦點

「雜食者」(Omnivore)從2003年起出版飲食指南,致力於發掘當代廚藝趨勢,推廣飲食傳承、共享、創新、永續及人道關懷價值,2006年開始舉辦美食節(Omnivore Food Festival),串連主廚、生產者、甜點師、調酒師等業界人士共同展演,2012年擴大為國際美食節(Omnivore World Tour),在世界各大城市如上海、紐約、莫斯科、倫敦、墨西哥、伊斯坦堡、蒙特婁舉行,主題很有話題性相當受歡迎,如2015年伊斯坦堡的香料及文化融合、2012/2016年蒙特婁兩次分別探討飲食結合前衛藝術、食材取得與環保。

本次「雜食者-北方美食節」重返法國本土,強調地方風土及當地業者的重要性,也特別邀請多位比利時新秀主廚加入。除了三十多個當地食材生產者的攤位外,動態性節目主要在兩個展演區域進行,較大的安排主廚及甜點師示範法國北方料理,兼具傳統及創新,另外也有多場飲食議題對談,邀請當地餐飲職業學校與業者討論廚藝人才培育、食材永續經營及餐飲業未來趨勢等。另一個展演區域聚焦於食材的生產及製作,由專業職人介紹產地風土、生產理念及製作過程等。三天的入場費用是15歐元(線上購買10歐元)。

除了展演場地和攤位,美食節的用餐選擇當然是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除了生產者攤位提供的品嚐及販售服務外,還有美食櫃檯(Le foodcourt)用餐區及餐車區,櫃檯每天中午及下午各由四位主廚及甜點師輪值服務,推出特別為美食節設計的菜餚,也可嘗試當地釀製啤酒。餐車提供各類甜鹹冰輕食,提供錯過用餐時間的參觀者更多選擇。

「雜食者-北方美食節」總監Alexandre Gauthier主廚 (筆者翻攝自官網)

 「雜食者-北方美食節」總監Alexandre Gauthier主廚
(筆者翻攝自官網)

在地觀光推手 美食節活動體驗

壓軸好戲是晚間的美食活動,第一天請七位主廚備製雞尾酒晚餐會,(參加費用79歐元,含餐食、一杯調酒及音樂搭配DJ Set)。第二天週日晚餐由美食節總監、在當地開設多間餐廳的Alexandre Gauthier主廚規劃,參加者可在20:00-23:00去他旗下的咖啡簡餐館、傳統菜餚餐廳、燒烤肉類餐廳及民宿早餐室各享用兩到三道菜配一杯酒(距離均在步行十分鐘內,需預約付訂130歐元),如傳統菜提供「蘆筍奶油醬、鵪鶉螯蝦寬麵、羊乳酪鮭魚捲佐細香蔥餅」,燒烤提供「烤蛋、乳酪豌豆、烤肋排」,23:00後再回到咖啡館品嚐甜點奶油泡芙(choux à la crème)。參加者可一晚嘗試四間餐廳,中途還可散步稍作調適,算是相當難得的美食體驗。

Alexandre Gauthier目前主要是米其林二星餐廳「蛙園」(La Grenouillère)主廚,他在2003年接下父親的餐廳五年後取得一星,再九年取得二星,每年都受邀在世界各地展演廚藝,也是「雜食者」美食節創立至今仍密切合作的主廚。筆者2014年閱讀他大獲好評的廚藝書Alexandre Gauthier, Cuisinier.,翻開第一頁發現竟由著名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撰文推薦,原來昆德拉從他父親的時代就是餐廳常客,文中將其廚藝歸類為美味的藝術創作,令人印象深刻!

美食與觀光一向是促進地方發展的重要推手,這次美食節舉辦的地點是離巴黎較近的海灘度假勝地,雖然法國人向來偏好去南邊水溫更舒適的地中海濱度假,但未來推廣觀光若可搭配該區明年慶祝獲得歐洲美食地區標章的相關活動,應有可能吸引到更多觀光客。

餐飲消息

伴隨著去台灣的日本遊客人數增加,台灣美食也日益受到了關注。在日本的眾多餐廳中,此次想介紹一下,時下較受年輕人歡迎的食品及餐廳,其中既有經常上SNS的食品,也有極具復古情調,且頗為時尚的餐廳。

台灣旅遊和台灣美食的人氣度

說到在日本可品嘗到的台灣美食,不同年齡的人聯想到的食物也會有所不同。

上了些年紀的人,或許想到的是戰後進入日本市場的台灣料理店,如「山珍居」(西新宿,1949年開業)、「麗鄉」(澀谷,1955年開業)這一類的餐廳;如筆者這樣的中年人,首先在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則是如夜市般,品項豐富、價格便宜的小皿料理,如「台南擔仔麵」之類的餐廳;而現代的年輕人,毫無疑問,首先會想到的就是這幾年陸續開店,且不拘店面形式的台灣料理或珍珠奶茶類的甜品店。

探討台灣美食,就不能忽視「旅遊」這重要因素。因為去台灣旅遊的一大樂趣,就是逛夜市、品嘗知名餐廳的美食。1996年「鼎泰豐」東京店開張,其影響力巨大,大大提高了小籠包的知名度。而且「去台灣旅行時一定要去總店嘗嘗」,或者「去別的餐廳品嘗一下其他的正宗小籠包與鼎泰豐有何不同?」這些理所當然的都成了旅遊項目之一。

從2000年開始播放了幾年的日亞航空電視廣告,日本已故著名藝人志村健與金城武,一邊興致勃勃地觀光旅遊,一邊享受台灣餐廳、路邊攤等美食的的畫面,至今還有許多日本人沒有忘記。台灣旅遊滿足了消費者「安、近、短」(價格便宜、距離較近、短期旅程)的需求,與韓國旅遊並列成為輕鬆成行的海外旅遊景點,且日益受到歡迎。

根據統計,日本的訪台遊客在2005年約一百萬人,每年陸續增加,2019年則突破兩百萬人。與此同時,日本國內的台灣美食也逐漸人氣高漲。2019年9月位於東京日本橋的綜合商業設施「COREDO室町」內開業的「富錦樹台菜香檳」、「誠品生活」,吸引了不少對台灣飲食文化興趣濃厚的日本人。

2019年開業、位於東京日本橋COREDO室町的「富錦樹台菜香檳」之精緻套餐。

2019年開業、位於東京日本橋COREDO室町的
「富錦樹台菜香檳」之精緻套餐。

珍珠奶茶和台灣甜品

在上述日亞航電視廣告中嶄露頭角的珍珠奶茶和滷肉飯,開始被日本人廣為知曉,但直到十五年之後,珍珠奶茶才真正在日本流行,從2018年開始,2019年夏季迎來了空前繁榮景象。知名店鋪不用說總是大排長龍,即便小街市的店鋪也常常可以看到排隊購買外帶。不過,2019年秋季以後新開店逐年減少,規模等參差不齊的珍珠奶茶店,最終由於新冠疫情被淘汰掉。不過,原本就是經銷台灣茶的知名專賣店,還剩幾家仍在努力經營珍珠奶茶。而作為飲品酒水單中的一款,珍珠奶茶則在台灣甜品、台灣料理一類的小吃店中,佔穩一席之地。

當珍珠奶茶陸續為日本人接受時,偶爾可見的還有「豆花甜品店」。鮮芋仙(MeetFresh)於2017年在東京赤羽1號店開張,現在已發展到九個分店。該甜品使用了日本人經常食用的豆腐、豆沙等,低熱量,再配上出自台灣的食材,都是豆花甜品易於被日本人接受的重要原因。

繼豆花後的人氣甜品就是「台灣古早味蛋糕」。將剛剛出爐、又大又軟的蛋糕,透過玻璃窗呈現在顧客面前,並切割成小塊的操作過程,一經電視節目的介紹和展示,第二天,熱衷於新鮮事物的消費者就在櫃檯前排起了長隊。

櫻樺苑(三軒茶屋)的時尚內部裝潢很受女性歡迎

櫻樺苑(三軒茶屋)的時尚內部裝潢很受女性歡迎

台灣早餐鹹豆漿和擁有市民權的滷肉飯

除甜品之外,鹹豆漿最近也備受關注。有多家媒體報導過的「東京豆漿生活」(東京五反田)是2019年開業的「台式早餐」專賣店。店內提供的是每天早上用日本國產大豆現榨的豆漿,加工成鹹豆漿、紅糖甜豆漿、芝麻豆漿,店裡還有胡椒餅、燒餅、三明治、飯糰,可以根據各自口味進行搭配。

在日本有早餐供應的餐廳多是速食店、咖啡連鎖店,台灣早餐與之截然不同,所以口碑很好,因而以鹹豆漿、胡椒餅為招牌的餐廳也慢慢增多。到了周末早午飯時間,女性顧客和年輕情侶使餐廳熱鬧非凡。

近年來台灣料理中較為令人熟知的還是「滷肉飯」。常見原有的台灣餐廳菜單中自不必說,更特別的是像提供珍珠奶茶的台式飲料店裡,竟然也有販售滷肉飯!

2018年阪急交通社,調查到訪台灣夜市的日本顧客喜好,「五大美味排行榜」順序是:「胡椒餅、鹽酥雞、滷肉飯、麵線、排骨」。這些大致與近來看到的台式飲料店菜單是一致的。

與之相反,「五大難吃排行榜」是:「臭豆腐、香腸、蚵仔煎、滷味、豬血糕」。在前兩期提到過的《Deep China》中刊載的餐廳菜單中也都看到過。

其實吃不慣八角、香菜的日本人也為數不少。但是,與三十年前相較,極其合口味,甚至「就好這一口」(意思等同於:就愛這一味)的日本人也在增加。反而在沒什麼怪味、人見人愛的小籠包後,滷肉飯時代終於到來了!

受年輕人喜愛的餐廳其共通點是,提供如速食店的單點菜品,便於一個人食用的多選擇性,還有利用食品本身或特色吸引目光。比如,比臉還大的雞排,配有奶油、黑糖漿、珍珠的古早味蛋糕,用台灣車站便當盒裝滿食物的便當。

其實,店內的裝潢和飾物點綴也是頗重要的環節。所以在既傳統又添加了新意的時尚店裡,享受正宗台灣茶和美味的台灣甜品,皆不分年齡,深受女性青睞。

然而,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中餐廳,店內中文菜單,室內裝潢的小擺件等,整體氛圍都巧妙散發出台灣情調,正是這種有點兒復古的氣息,令前來品嘗「粥定食」、「滷肉飯」的年輕人心情躍動,捕捉的畫面瞬間就在SNS(社群媒體)上迅速傳播開來。「身在日本卻感受好似在台灣」的餐廳,找到它們並把相關資訊與更多人及時共享,這些信息,填補了那些不能去台灣旅遊的遺憾,也喚起了眾人沒去過台灣的興趣。

滷肉飯,也是新冠疫情外送餐點中,點餐明顯大幅度增加的熱賣品項之一。除便當外,即食袋裝食品,滷肉調理包,或者只加熱一下即可食用的冷凍商品,甚至還有與咖喱組合的冷凍食品,及限期銷售的「台灣滷肉包子」等商品,在24小時的便利商店均可取得。擁有市民權的滷肉飯,不只是正宗的台灣滷肉飯,日式改良的滷肉飯也更為廣泛起來了。(作者為(公財)味之素食文化中心擔任食文化圖書館副館長)

註:何謂市民權?意指新事物被當地人接受、獲得喜愛。本文指的市民權是,滷肉飯已被日本人接受、認可,成為大眾喜愛的食物,也在當地開始生產、包裝,成為在地化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