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葉台菜服務超過四十年,人稱「阿南師」的主廚陳渭南,決定成為廚師的動機,一開始是為了謀求一技之長。國校畢業即入行,從學徒開始磨練、學習。累積自己無可取代的精湛手藝。沒想過一身工夫,後來全獻給主打道地台味的「欣葉台菜」餐廳。
在台菜的領域累積眼界
加入欣葉之前,陳渭南已是擁有十年資歷的資深廚師。過去待過酒家「黑美人」用高檔食材和強調排場的酒家菜服務政商名流,也在「泉樂莊」等飯店負責宴席料理,款待前來北投度假的國內外觀光客,也做過清粥小菜跟中式外燴。一直以來,他相信廚師不只要熟練技術,還需要有開闊的視野。強調「多看才能夠累積智慧。」為了實踐精神,入行初期更是每幾個月就跳到不同餐廳學習,認為當時願意放手,並且推薦他多方嘗試的師傅們,是他餐飲路上的貴人。
在當年同行積極往中菜發展時,陳渭南反而堅持台灣味。問起原因,他說當初覺得「接受的人多、未來出路比較廣。」戲稱要是在餐飲界待不下去,還可以開間熱炒店。而二十五歲那年,因為原本待的酒家因故停業,經朋友介紹,來到主打台菜的欣葉應徵,正巧餐廳想要找熟悉筵席料理的師傅。待過酒家,又做過清粥小菜和外燴的他,成為欣葉的不二人選。
陳渭南表示,當時提到台灣料理,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清粥小菜和小吃。雖然大家喜歡,卻被認為不適合拿來宴客。因此在1977年加入後,先將繁複的酒家菜改良,變成適合聚餐的份量,同時也跟內場夥伴合力將家常料理精緻化。開發一道道餐廳特色的「手路菜(拿手菜)」,以增加菜單的豐富性。他補充,雖然店裡主打道地的台灣味,但一些菜色因為食材的變化,必須適度調整,舉例現在雞肉多為養殖,肉質與早年放養的口感有明顯差異,「做料理的人應該發揮食材的優勢,不足之處再用其他東西補強。」他堅信只有這樣,客人才會吃得心服口服。
大菜小吃 講究跟堅持成就信賴口碑
回憶欣葉剛開幕時的日子,讓陳渭南印象很深的是一次過年,跟創辦人李秀英一起扔了一批要價不菲的九孔鮑。他說:「當時發現九孔鮑在冰箱冰了好幾天,已經失去鮮度,被問該怎麼處理,我回應這東西我不用。」聽聞這番話的創辦人,二話不說就同意他將九孔鮑倒進垃圾桶。
欣葉於1996年在日本銀座開設分店,結束支援準備返台的他,剛好碰上日本連續假期,由於買不到機票,李董事長更主動要他買升級的機艙回來台灣。直說在欣葉這些年,受到創辦人很多照顧與信賴,也因為這樣才能繼續傳承台菜。
阿南師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的信賴,探究原因應該是自己對料理的堅持,這個堅持符合創辦人的期待。除了要求每道菜盡可能使用當季食材,就連製作也有一定的講究。好比滷肉一定先經過油炸再放到冰箱冷藏,隔夜才進鍋滷煮,避免三層肉散裂開來。又如阿南師所研發的欣葉特色手路菜「煎豬肝」,在下鍋之前會裹上一層太白粉,增加豬肝邊緣的厚度,炸起來才不會過老,影響整體口感。儘管費工,但他強調,唯有把這些細節做足,才能成就台菜的美味。
隨著欣葉逐漸擴張,發展成欣葉國際餐飲集團,陳渭南也多了新的任務。笑稱早年是在內場忙出菜,現在忙的是腦袋,因為要負責設計各個分店的菜單,也得教導廚師菜單上的每道料理。他說幾十年下來,已經為欣葉開發六百道以上的料理。2018年,欣葉發行最新的食譜書《傳承美味 欣葉台菜》,由他精選115道欣葉的經典台菜。他形容,這本書像是自己的集大成,裡面每道料理的製作、調味,完整了呈現他對台菜的想像和堅持。
在餐飲路上見證台菜的崛起
欣葉台菜剛創立時,「台菜」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陳渭南不只見證,參與了台菜在台灣崛起的整個過程,更被視為台菜的第一把交椅。坦言自己從未想過為了出路而堅持的這條路,竟然會帶領他走向前所未有的旅程。就像是多年前為「中華航空」設計機上餐點,他說,「沒想到有一天可以做天上的菜!」
如今陳渭南已卸下行政總主廚的身份,擔任欣葉的諮詢顧問,每個月的任務是到各分店巡店,確認料理品質,也常回到創始店,跟老戰友們一起聊菜,激盪食材該怎麼進行研發新的料理,發想下一道讓客人讚不絕口的手路菜。五十年生涯,他謙稱自己並不厲害,「只是做出來的菜,大家可以接受。」他說,看到客人開心享用美食,就是身為廚師最開心的事。
煎豬肝
- 食材(兩人份)
-
- 豬肝225g
- 豬肝醃料
- 胡椒、味粉少許
- 太白粉少許
- 香油少許
- 調味料
-
- 酒1/2小匙
- 醬油1小匙
- 砂糖1/2小匙
- 胡椒少許
- 香油少許
- 香菜適量
- 作法
-
- 將新鮮豬肝切成6×4.5公分、5到6公釐的厚度。
- 用清水沖洗豬肝5分鐘,將內含血水放掉,維持豬肝的嫩度。
- 將豬肝加入醃料中拌勻,滴入香油使材料入味。
- 炸油加熱至180度,加入豬肝略炸至8分熟。
- 熱油鍋,倒入酒、將由、砂糖、胡椒後轉小火拌炒,再倒入豬肝大火快炒。起鍋前灑上香油、香菜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