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盤中的菜色和料理,空間設計更是一個能了解一間餐廳特色的要點,透過空間中的格局、色彩以及小細節,了解餐廳呈現的個性。
在台中經營超過二十年,從原本菜市場攤位起家的鵝房宮日式料理,到最新創立的「春日宴粵菜喜宴」餐廳,空間的轉換要留下多少的語彙才能讓消費者理解品牌背後的巧思?

解剖喜宴餐廳的空間學問
若將「春日宴」這個詞拆分,「春日」就猶如在舒適美麗的時節「品嘗一口生命的美好」而「宴」指的是聚在一起,以酒飯款待賓客。
「春日宴」在餐廳定位上更多的是慶祝生命中的每個美好時刻,而這些美好時刻可能是恩愛的兩人步入婚姻殿堂、社團成員難得的年度聚會發表、朋友親人相當重要的生日或是在大病初癒後慶祝接風派對等。不只能享受美食,春日宴希望能更進一步地為想要款待的人們、貴賓,提供一個兼具多人用餐需求與餐點美味的一處秘境。以粵菜複合式餐廳示眾的「春日宴」,秉持著新鮮的食材,提供饕客們全新的用餐體驗。
將虛化實的設計功夫
在功能性和餐點類型之外,春日宴粵菜餐廳究竟還融合哪些空間元素,才能成就出「一眼看見世界的感動」的品牌初衷?
在體現空間的宗旨上,是以「禪」的概念為設計發想,透過景觀及空間場域的轉換,將禪從容、悠然的生活意境,深植在前來消費者的心裡。定、靜、安、慮、得,是禪(Zen)的宗旨。它從容且深遠,脫俗卻深藏餘韻。在每一個吸吐之間,連結了外在輪廓與內在精神,試圖將虛的意境化為實體空間中的每一個角落,從建築本體到室內空間的一、二樓,共分成幾個區域,分別為入口鳥居拱門、類庭院的中介空間以及是接待玄關、用餐區域與二樓的宴會區。
一、揉和日式精神的起點
第一眼對於春日宴外觀的印象,能見俐落的黑色架構建築,由自然綠意包圍,猶如現代版的桃花源,即便位處熙攘的城區,仍大隱隱於市中,營造一種深邃靜謐的氛圍。
若想進入春日宴的空間內部,一定得穿越的大紅色的神社鳥居,或許對於以粵菜為主打的餐廳來說相當衝突,但對鵝房宮品牌以及業主來說,想要擷取的其實並非全是鳥居代表的意義,而是希望藉由這充滿儀式感的行為,能傳達對於食材的尊重和料理精神的敬意。
在前往餐廳的戶外中介空間時,能感受大量高聳的樹木林立其中,行經過程如同短暫地在森林遊走,來客只要沿著地上的踏石,就能跟著迎客松、百子蓮花、落羽松等樹群一步步到達春日宴的迎賓門,調整心情準備開始一段美好的精彩饗宴。這時我們設想客人的體驗與心境有漸漸不同變化。行至步道盡頭,迎來的挑高的玄關入口,此處也備有座椅,供顧客休憩等待。
二、如水墨畫般的餐廳風景
進入室內後,為了營造出入口的氣勢感,我們刻意將空間挑高。並運用大面積造型牆與深色鏡面材質,使這個區域兼具低調與磅礡的開闊感。
白天有著大量的自然光線從外部引入空間中,外圍的樹木也會跟著四季透過不同面向的落地窗和角度,夜晚則倒映著五葉松的樹影,彷彿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為餐廳帶來不同的景色,讓來的客人每次都能欣賞不一樣的風景。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取自《月下獨酌其一》一詩。暫且伴隨月亮和身影,應及時行樂,趁着美好的春光。晴天見引用了詩的意境,試圖將一樓空間打造出滿天的繁星與月影。在有限的條件下,一樓的天花板運用部份的裝飾性設計,透過鍍鈦金屬與鏡面的折射效應,提升整體空間的層次及豐富感。
此外,我們將牆上的圓一分為二,以15度角的方式,嵌入鏡面材質,形成鏡中鏡的虛實空間。
一樓公共的用餐空間,春日宴設置了四至六人桌及四間包廂,在東風、杏雨、百花、麗春四間包廂裡,透過白宣紙與燈光的渲染,讓空間添加藝文氣息,並採用萬向軌道的隔間設計,使小包廂也可以變成大包廂,因應客種不同的客群需求。
三、典雅優容的婚宴空間
二樓以婚會宴場為服務主軸,除了大型的展演廳,還有一個獨立式的包廂,備有視聽設備及洗手間。面對中型商業活動時,除調整硬體設備的使用,也要考量座位的排列及餐點呈現方式以及各個人員的動線配置。
我們透過地上的設計去區分動線。往宴會廳的主通道的地坪,採用黑灰兩色的地磚交錯拼貼出旋律感。其中,次要空間的地坪,由木紋磚構成,建構出自然、踏實的感覺,透過弧面造型化解生硬的型鋼結構,呼應牆面的淺色木紋金屬飾條,賦予典雅與浪漫的質感。牆面上以鍍鈦金拼貼出綻放的牡丹花圖,代表幸福與圓滿的象徵。
藉由顏色、形式、紋理表現等不同的設計,完整形塑饒富禪意的食尚空間,讓每一位消費者來到春日宴,都能享有踏實、自在賓至如歸的感受。
讓飲食空間體現深遠禪意
春日宴視覺力量的表現相當豐富,甚至包含了相當心靈面向的設計元素「禪學」。L型的空間中,客人能時不時地在行進間,感受簡約清爽的裝潢調性,但一個回頭發現在空間的一隅,佇立著靜謐沈穩的小物或植物,默默地待在那裡不搶眼不招搖,還帶有著開闊明亮識自心的靜態美學。
希望在偌大空間場域的過渡中,能透過低調沈靜的禪學從容感,帶給客人一種從容悠然的生活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