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是IG(Instagram)當道的時代,有許多餐廳會使用IG來宣傳。「我們店也來經營一下好了,但不會用…」有這樣想法的經營者不在少數。而更多的經營者則是了解在IG定期發文的重要,但卻不知道IG可以運用的功能有甚麼。

  其實IG都會不定期更新功能,現在有越來越多功能可以運用。除此之外,商業帳號的功能也不斷在進步。也許也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功能可以使餐飲店營業額增加。

圖片來源:Allied Architects 股份有限公司「根據Twitter用戶調查之企業官方帳號使用率」其中一項問題:性別、年齡層SNS 使用率(2020年12月16日至12月27日)

圖片來源:Allied Architects 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Twitter用戶調查之企業官方帳號使用率」
其中一項問題:性別、年齡層SNS使用率(2020
年12月16日至12月27日)

重點一 IG在SNS社群網站中的地位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IG在社群網站中的位置。如下圖所示,統計了各大社群網站在日本的用戶數,也就是月活躍用戶數(英文:Monthly active users;簡寫:MAU)。IG的用戶數逐年上升,但可以看的出來在日本IG的用戶數還是少於Twitter,但是已經超越了Facebook。

  而第二張圖是根據年齡層來區分用戶的使用率。雖然可以看出跟其他社群網站相比,IG年輕一代的女性用戶占大多數,但近年的統計中可以發現,30、40歲的用戶,以及男性的用戶數也有增加的傾向。隨著時間的推進,原本就有使用IG的用戶年齡隨時間增長,也讓大眾對於IG的印象不再只是「專門為年輕女性打造的社群平台」。也就是說,不是只有目標客群為年輕人或是女性的餐飲業者才需要使用IG來宣傳自己的品牌。

重點二 IG五個特色

    1. 用戶數增長:在日本成長最迅速的SNS社群平台。在2019年IG官方發表的用戶數統計已達3,300萬人。在那之後,無論是IG官方、還是其他統計都可以知道,IG的用戶數逐年成長。
    2. 相片自由度:自日本2016年開始IG普及,用戶多追求相片的品質與精緻度,但如今IG用戶不只有年輕女性,用戶年齡層廣泛,發文不在只是追求相片精美,反而更加追求隨興、自由的相片風格。
    3. IG沒有像Facebook一樣有分享的按鍵,但是可以輸入地標,用戶可以藉由相片尋找關於此地標的最新情報。
    4. 限時動態:24小時限定限時動態,只要不要將限時動態加入個人檔案的精選動態中,就不會停留在自己的帳號頁面上。
    5. 主題標籤#Hashtag:跟其他SNS社群網站相比,IG可以自由標示主題標籤#Hashtag。藉由使用品牌的主題標籤#,便可以讓用戶更容易藉由主題標籤#搜尋到自家的品牌,便更能讓品牌想要傳達給顧客的訊息藉由用戶搜尋主題標籤#來讓更多用戶看到。 圖片來源:日本Gaiax股份有限公司 https://gaiax-socialmedialab.jp/post-30833/
圖片來源:日本Gaiax股份有限公司
https://gaiax-socialmedialab.jp/post-30833/

重點三 IG的主要功能以及最新功能

上一重點我們說明了IG的特色,重點三我們要來介紹IG的主要功能以及最新功能。使用IG宣傳自家品牌,一定要使用的就是最基本的發文功能。除此功能外,近期IG也有許多新功能,但在多種新功能中也有只有「商業帳號」可以使用的功能,這一回我們先來講解「一般帳號」就能使用的功能吧。

  1. Post:發文功能
    發文就是IG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如同大家所知,IG是一個以相片為主的SNS社群平台。用戶只要在發表的相片或是文章中加入主題標籤#,就可以讓搜尋相關主題標籤#的用戶看到你的貼文。
  2. Story:限時動態
    跟一般的發文不同,限時動態不會像貼文一樣留在IG版面,而是經過24小時就會消失。且因為24小時便會自動消失,所以即便是發表和平時發文不太一樣的風格的限時動態,更可以吸引粉絲的目光。而商業帳號則是可以在限時動態中當中加入可以點撃的連結(URL),例如你可以加上期間限定促銷商品的連結,類似這種不是一般常態商品宣傳的促銷活動。
  3. CTA(Call to Action):行動呼籲
    CTA,中文譯作行動呼籲、行動喚起,指的便是號召、呼籲,以讓粉絲作出某種行動,例如誘導粉絲點擊促銷活動頁面等等。如果要加上行動呼籲按鈕,那就必須使用商業帳號。行動呼籲按鈕是位在你的商業帳號首頁,也就是「商業檔案」下方。進入商業帳號後,點選編輯個人檔案,並點按「新增行動呼籲按鈕」,就可以選擇「點餐」、「搶先預約」、「預定」等等功能。
  4. Story Highlight:限時動態精選
    相較於24小時便會消失的限時動態,其實我們也可以將想要留在IG「商業檔案」中的限時動態放到「限時動態精選」中。如此一來IG的用戶便能在「限時動態精選」中看到之前發表過且有儲存下來的限時動態。
  5. Instagram Reels:短影音
    短影音就是IG內建的「30~60秒短影片」錄製功能。我們可以用IG來錄製影片、添加音樂、濾鏡等等,不是商業帳號都可以運用。Reels的特色就是,會在粉絲、非粉絲的動態上隨機撥放短影音,讓對於你發表的短影音主題抱有興趣的用戶更容易看到你的帳號。
  6. Instagram Video:IG影片貼文
    就是將IGTV的長影片和Instagram動態貼文影片結合成的新形態,簡稱為IG影片貼文。最長可以上傳60分鐘的影片。影片預覽最長為60秒。也可以直接在IG影片貼文中剪接、濾鏡、標註帳號或地標。
  7. Instagram Shopping:IG 商店
    如同在發文下方標註主題標籤#,在IG商店也可以直接標記相片中商品的名稱或是價格(也就是購物標籤),用戶只要點擊相片,就可以連到自家品牌的網路商店等地方。只要IG的企業帳號有連結至自家品牌的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運用粉絲專業中產品目錄的連結,通過IG官方審查後就可以上架商品。
  8. IG LIVE:IG直播
    IG直播可以即時地透過影片與粉絲們互動。只要開始直播,就會通知所有IG帳號的粉絲。粉絲也可以透過觀看直播,即時將訊息傳給直播中的帳號。

今天可以改善的重點

讓我們再來復習一下這次專業餐飲顧問傳授的繁盛秘訣。看完這一篇文章,您覺得有哪些功能可以馬上使用呢?如果還沒有申請IG的帳號,請一定要試著申請看看。並且一步步地嘗試各種新功能,不只是網拍商店,經營餐廳的你也一定要試試看。

餐飲消息

本期的「地方滋味踏查」聚焦於北投地區,特別是「北投公園」附近的四家餐廳。北投是台北市最北的行政區,距離市區有一點遠,又不是太遠,不論開車或者搭乘捷運淡水線都很方便,加上北投有聞名全台的溫泉,以及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為台北市民相當喜愛的休閒踏青之地。

「北投」地名由來 日治時期開發北投公園 戰後北投酒家菜

就北投地區的開發過程,這裡曾是台灣平埔族巴賽族(Basai)的居住地,「北投」名稱的由來,有一說法是巴賽族認為北投的「地熱谷」,常年出現水蒸氣是因為女巫(Pataw)施法使然,因此以「女巫」(Pataw)的發音稱呼該地,漢人聽到後也繼續使用,最後再轉成中文的「北投」。

清中葉以後,逐漸有漢人來到北投開墾定居。到了日治時期,日人驚艷北投地區的溫泉品質良好,遂開發使用溫泉,來自大阪的平田源吾,創建了「天狗庵」溫泉旅館,成為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至今仍然保有當初的樣貌。到了1913年,台灣總督府為了迎接裕仁太子來台,規劃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之後又擴大鄰近地區整建成「北投公園」,也是今天溫泉飯店最集中的區域。

戰後日本人離開台灣,大稻埕地區的酒家逐漸沒落,此時部分業者轉移到北投,加上當地原本就有溫泉、旅館與餐廳, 北投「酒家文化」在1960、70年代逐漸興盛,包括酒家菜、那卡西音樂與女侍服務等。當時如果日人來台旅遊,北投的酒家文化也成為熱門選擇之一,「雞仔豬肚鱉」、「魷魚螺肉蒜」與「金錢蝦餅」等都是當時知名的手路菜。爾後政府處理娼妓問題,北投也展開廢娼,酒家文化逐漸消失。然而,因為當時的酒家菜相當著名且美味,目前不少飯店也推出「酒家菜」復刻版,讓後人可以回味當時「酒家菜餚」的好滋味。

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溫泉博物館

體驗日式建築氣氛 品嘗創新料理滋味

本期介紹的第一家餐廳,是位於「北投文物館」內的懷石風味料理。這裡原本是日治時期的高級旅店「佳山旅館」,戰後歷經不同階段,最終成為「北投文物館」。該館座落於北投公園的頂端,從這裡可以俯瞰關渡平原,景觀壯麗。一走進文物館,便可以感受到日式建築與日本文化的氛圍。文物館經常舉辦展覽活動,活化歷史古蹟,重現日治到戰後不同歷史階段的工藝美術與日常文物。參觀完展覽可以直接到餐廳,享受精緻的懷石風味料理,不僅食材新鮮、烹製費工,處處流露出職人的用心。此外,文物館二樓還有一處「大廣間」,原本是「佳山旅館」的宴會廳,目前也是「北投文物館」舉辦宴席以及體驗日式茶文化的地點。如果您想來一趟視覺與味覺的日本饗宴,那麼「北投文物館」是絕佳的選擇。

第二家餐廳是緊鄰著「北投文物館」的「少帥禪園」,該地在日治時期曾作為「新高旅社」,爾後作為「神風特攻隊」招待所。到了戰後,曾是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遭到軟禁之處,充滿歷史風情。目前由前溪頭「米堤飯店」的執行團隊負責經營,推出「漢卿美饌」等套餐。餐廳內掛有許多張學良夫婦昔日照片,讓人彷彿走入近代民國的歷史時空。除了正餐之外,「少帥禪園」也有「小六茶舖」與「雙喜湯屋」,讓顧客在飲饌、品茗與泡湯中獲得多重享受。

第三家則是隱身於北投公園旁大樓內的「阿嬌的店」,它,若不是熟客的口耳相傳,一般人很難知道這家餐廳。老闆林裕鈜並非餐飲業科班出身,靠著不斷的嘗試與對料理的熱情,推出別具特色的無菜單料理。店內菜餚的兩項特色是:「不炒不炸」以及「不使用辛香調味料」。林裕鈜認為以「清蒸、煨煮、滷製」為主的料理方式,恰好符合現代人講究健康無負擔的飲食;不使用辛香料則可以品嘗到新鮮食材以及食物的原味。

第四家餐廳是「大地酒店」內的「奇岩一號」川湘菜餐館。民眾來北投踏青,在餐飲選擇上多以台式菜餚或者日本料理為主,但「奇岩一號」卻反其道而行,推出正宗卻又帶有混搭式風格的川湘菜餚吸引顧客。

百年前的北投,曾是日本殖民政府在台北的溫泉後花園,百年後的北投則展現出更多元的風情景致。除了比鄰而立的溫泉飯店外,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溫泉博物館等許多景點與古蹟富有歷史文化意涵均值得造訪。當然,走訪之餘,也品嘗一下本期介紹的四間餐廳,體驗北投溫泉鄉的好味道!(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專案助理教授)

大地酒店「藤椒老罈酸菜牛」

大地酒店「藤椒老罈酸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