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科技帶來的衝擊,萬能科技大學觀光餐旅暨管理學院有許多創新措施,包括購置相關設備、開設學程以及成立「智慧餐旅創新中心」,企圖與產業接軌,讓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競爭力。
機器減輕人力負擔 如何應用成為關鍵
智慧餐旅創新中心的成立宗旨以達到跨領域創新的思維與技能為目標,建置相關設備包括智慧飲料調製創新教室、智慧西餐創新教室及智慧釀酒創新教室等等,希望透過這些設備,能夠讓學生熟悉智慧科技的應用,從中激發創新思考模式,在實務上有所發揮。
萬能科技大學觀光餐旅暨管理學院助理院長兼系主任廖成文據此表示,學校為因應智慧餐旅產業趨勢,所作的相關規劃與課程教育,為的都是要提早為學生培養出「與科技協作的技術」。
該智慧餐旅創新中心内設置有、「AI智慧自動炒食機」、「AI智慧自動送餐機器人」、「AI智慧整合型點餐出餐」、「AI智慧安控系統」等等,都是用以讓學生能更快地掌握餐飲的創新工作情境。
他舉例,炒飯、炒麵是許多餐廳的必備菜餚,但卻十分傷廚師的手,自動炒食或炒飯機器人,能夠在短時間內炒出五十人份色香味俱全的炒飯,大大節省時間與人力。
「你以為這樣廚師的功能就會被取代掉?答案當然不是,重點在配方、配料,這些刻在師傅腦海裡的know how與經驗值。」廖成文說,當機器能夠取代你的手腳時,最重要的是你的大腦以及技術,只有廚藝嫻熟的廚師能夠設定出最好的調料、只有懂得操作機器的管理者,才能讓炒食機器人的效率發揮到最大,卻又不至浪費。
又例如疫情期間研發的防疫機器人,可以在客人退房後,先讓機器人進場,由房務遙控定點噴灑清潔劑、酒精,先做大範圍的環境清潔與消毒,甚至可派出掃地機器人掃拖洗、八爪機器人負責玻璃清潔,這些機器人做完大範圍清潔後退場,再讓房務員進場,做細部清潔。
房務清潔效率,會因為機器人的加入大大提升,廖成文指出,原本一天只能完成11間房間清潔的房務員,其工作效率可以提升到20個房間,而這就是人機協作的成果發揮,「機器的出現,只會讓餐飲從業人員更積極的精進自己,而不會讓自己被機器消滅。」
人腦與科技協作 才能讓創意成真
萬能科大內也有智慧釀酒中心,中心引進業界多台先進智慧餐飲機具如自動蒸餾機、自動精餾機、電腦智慧控制釀酒發酵系統,學生可以自己釀製各類葡萄酒,甚至做更多創新發揮。
舉例來說,去年柚子豐收,智慧釀酒中心可以做大量的柚子酒,但這酒生產來不是給消費者飲用的,而是拿來烹調更多特色餐飲的。學生可以試著設定可以用來做糖醋排骨的柚子酒,去摸索相關參數,讓餐飲用的柚子酒可以大量生產並容易保存;或是柚子也可以做成包在巧克力、冰淇淋裡面的酒餡,這樣在甜點領域裡也能有所發揮。
「食材再研發並且精進,這是過去單純的人工做不到的,但現在你可以藉由機器幫助你做到,」廖成文說,機器是實踐創新想法的利器,從而進一步解決生產過剩或稀缺的問題,讓糧食充分被利用,要實現這個目標,其獨特的配方、手法或是食譜,都仰賴於餐飲人員對食材的掌握度、想像力與創新的勇氣。
廖成文表示,他百分百肯定,「簡易型的工作會被科技取代」,需要構思判斷的,還是需要人的高度創意與想像;也因此,他認為未來能夠掌握愈多創意或是能夠研發多種機器使用方法,與技術的主廚,將會擁有極高的市場身價,甚至主廚能夠跨足餐飲企劃、現場規劃、消費心理學,全面性的掌握餐飲現場與客人的動態,就會是無可取代的人才,「我們要做的,是駕馭機器,而不是讓機器駕馭我們,」廖成文強調,科技工具終歸只是工具,餐飲的創新、服務的細緻感情,最終都還是要人來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