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從農場到餐桌,每個環節都有許多的浪費。「惜食」是主婦聯盟的重要議題,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成立也是以惜食為前提,進行生產與銷售流程規劃。

農場和供應鏈方面可以透過計畫性生產,冷鏈技術強化等方式減少浪費;在物流及通路方面,食品業者和經銷商可以透過即期品降價銷售或捐贈作業,減少食物被廢棄銷毀;至於消費者家庭,可以透過計畫性採購,先進先出,冰箱整理等行動,讓食物在風味最佳前被烹煮食用完畢。

此外,台灣的外食人口眾多,餐廳端是需要被關注的重要環節,改變台灣的餐飲文化也是目前急迫的議題。

2020 年主婦聯盟推動「明日惜食主廚養成計畫」,與大專院校餐飲系合作,透過教案研發將永續飲食與惜食概念融入既有課程中,辦理競賽鼓勵學生研發惜食創意料理,學習減少廚餘量、達到全食利用,可以更精準採購,降低經營成本,也回應氣候變遷下未來可能的糧食缺乏議題。

 

惜食餐廳的九大指標

惜食餐廳的認定,可從29 頁圖中九大指標判別。九個項目當中符合三個以上,即可算是惜食餐廳,這些項目涵蓋食材的選擇及利用、食材或餐點的資訊揭露、餐點分量選擇及剩餘食材分享等。

位於信義區巷弄內的「拾穗Bakery & Kitchen」即屬此類惜食餐廳,創辦人呂甯期是生態廚師,沒有開業的時間就是到台灣各地尋找食材,了解風土與風味的關係及研發善用食物的方法。

拾穗名稱由來,是彎腰、拾起物產,有尊重土地的概念,希望傳達珍惜、不浪費、分享的理念,因此讓食材能夠互相搭配,結合法式餐飲的料理美學,凸顯飲食質感與多層次的味覺享受,形成了餐廳特色。餐廳採取預訂制,更能適量製作,實踐惜食精神。

 

善用各樣的「格外品」製作醬料  創造更多味覺體驗

主廚也公開了自己惜食餐飲製作小撇步,像結合不同的醬料去襯托一道菜的「主角」,醬料的製作可以善用各樣的格外品,以多樣顏色、香氣或味道帶出主角不同的口感,創造更多的味覺視覺體驗。精準備料、運用保存食及發酵食,可以延伸食材的使用。像烹製蒸番茄時,番茄水可以再製成醬汁,而番茄肉,可以變身成番茄炒蛋、義大利燉菜等佳餚。同一種食材可變成兩、三道料理,就是發揮精準採購、備料的精神。「運用保存食、發酵食」可以增添菜色誘人,例如酒漬番茄、醃漬蘿蔔等。或將香椿、絲瓜、斗南循環農業蔬菜、生火腿等邊角料、未食用完的食材,以「油封」方式處理後製作成泥,加入菜餚中,來增添風味。紅蘿蔔、地瓜、山藥這些根莖類食材也都適用這類做法。另外也可多用途利用食材,像果肉可以做成新鮮食,而醬汁就能做成保存食,讓食材有更多應用,減少剩下的可能。

呂甯期主廚透過惜食的作法,善用邊角料,以全食物利用的經營理念,讓廚餘桶完全看不見浪費,也透過跟顧客接觸的過程,讓惜食的理念與作法傳播出去。(作者為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拾穗Bakery & Kitchen」以拾起島嶼的珍味為創辦精神

隨著全球淨零目標的提出,面對氣候異常加劇的現實,當民眾、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壓力不斷增大時,企業除了製程減碳,團膳轉型也是很好的選項。

 

員工餐廳與農民攜手 追求味覺的永續啟發

綠色餐飲指南平台引進歐洲發起的全球綠色餐飲計畫,吸引台灣大型企業員工餐廳著手實踐永續的責任性採購與消費。綠色餐飲的簡單定義是「趨近低環境成本的餐飲經營模式」,這看似包羅萬象,但只要做好友善環境的食材選購、減少拋棄式餐具使用、提倡全食物利用等主要措施,便能夠達到綠色餐飲的標準。

綠色餐飲是企業對員工福祉的投入,對於員工來說是最有感的方法。與那些冷冰冰的製程改善相比,透過購買香蕉可以拯救石虎、選擇放牧蛋讓母雞擁有自由,或者多吃菱角以保護水雉的棲息地,這些更容易讓員工和訪客理解企業的永續作為理念,而且充滿了人文關懷和溫暖。

2022 年加入綠食宣言的啟碁科技為例,國內三座廠區除葉菜類盡量以有機農產品優先外,調味品及漁畜產品也要求採買對環境友善的產品,以及盡量減少添加物。

2023 年啓碁科技有機蔬菜採購量接近200 噸,佔葉菜類採購比例超過40%,且逐年增加。啓碁科技早從十年前就已開始著重綠色餐飲,但當年自行摸索,還沒有綠餐組織的協助,因此吃盡了苦頭。例如想照顧小農,但小農交菜不穩定或該批農產品質略差時,企業究竟要不要收購都成了難題。小農不同於農企或盤商,沒有商品調控能力,也由於跨域溝通容易有誤會,彼此的默契要長期培養。也正因這樣的長期合作、陪伴,啓碁科技雖是使用委外的團膳業者,也慢慢在企業、農民、團膳三者之間找到平衡。

然而,對於多數外包給團膳業者的企業而言,這條路並不容易走。企業知道可以透過低碳飲食來應對氣候變遷,但對於團膳業者來說,這意味著SOP 的直接改變,採購流程必須揭露以確保真實採購,同時還要擔心有機蔬菜的供應短缺或成本過高等問題。

此外,員工的食農教育也至關重要。員工可能不喜歡吃某些菜,或者只吃特定類食物,這都可能導致食物浪費。另外菜中被發現有菜蟲,團膳業者可能會被罰款,因此團膳業者會轉而採購避免投訴的食材,而不關心環境或其他因素。因此第三方公益組織的從中溝通,可作為企業與團膳業者規則訂定或溝通的重要橋樑。

若企業本身是自辦員工餐廳的廚房,改為綠色餐飲的效率會更高,因為自辦廚房的費用主要用於提供更好的服務,提高員工滿意度,無需保留商業利潤。像遊戲橘子的套餐形式和凱基證券的Buffet 形式,在員工滿意度調查中經常保持在97% 以上的高水準。

由於是自辦廚房,餐桌上的食材多樣性可能比一般家庭還要豐富,主廚可有更高的意願和廚藝水平,使得員工能夠嘗試平時不敢嘗試的菜餚或是之前未曾接觸過的食材,食物的設計與美味層次也更貼近員工所需而這樣的多樣性不僅能夠在餐桌上體現,還能夠進一步推動農家種植的多樣性,從而促進農地生物多樣性。

 

永續改變:企業的不二選擇

有些企業曾問,是否有可能宣稱自己是碳中和餐廳呢?根據全球綠餐的共識,減碳必須是餐廳內部的作為,不可以用其他方式或者購買碳權來相抵銷。然而,由於ESG 的需求及碳盤查,哪些是低碳飲食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食材的減碳方面,減少肉類攝取是最直接的方法。英國永續餐廳協會(The 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 SRA)的歐洲行動已經顯示,當代已開發國家的肉類攝取量是過去的六到七倍,肉類攝取不再是基本營養需求,而是口腹之欲,因此餐廳的食物設計應該多使用高蛋白質的其他食材。

在台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遊戲橘子的員工餐廳—普橘島,普橘島不刻意推廣多蔬(豆)少肉,直接以精湛的蔬食廚藝,讓員工選擇健康餐或輕盈餐等。這種無為而然的方式,員工餐廳的肉量在不知不覺間減少將近一半。近來飯店業者也積極改變,如高雄洲際酒店不僅實施了上述的永續作為,還投入資金購買生化菌廚餘處理機,將酒店餐飲廢棄物轉化為生質肥料。當農友送來農產品時,這些生質肥料會再度回饋給合作的農場,形成了循環經濟的模式。

相較於其他減碳行為,綠色餐飲所帶來的永續價值無可比擬。回顧過去,我們或許無法預料企業在飲食領域的改變會如此迅猛。然而,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企業不再有不做的選擇。(作者為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

 

全球網通大廠啓碁科技自2013年起,員工餐廳團膳全面採用有機蔬菜,照顧科技人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