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罐頭的情緣甚早,小時候如果不乖,爸爸就會開罐鮑魚罐頭,把鮑魚肉切塊後用牙籤插給我吃,罐頭象徵父親的疼愛。
大學畢業後到英國留學,當時帶的兩樣食物,一是科學麵、另一樣是紅燒小卷罐頭。小卷罐頭既可以當菜也可當零嘴,解饞還解鄉愁。
台灣的原滋味 鮪魚罐頭
工作之後,台灣罐頭是拜訪外國客戶的最佳伴手禮,最常帶的是鮪魚罐頭,它體積小、耐撞好攜帶。其他國家也有鮪魚罐頭,不需要特別解釋,對方也能懂,是一款安全牌。然而各地鮪魚罐頭的調味又不盡相同,還是能帶出新鮮感。鮪魚肉放到法棍、餅乾、義大利麵上,很快便能以食物建立起對話,甚至後來外國朋友還會請託帶台灣罐頭給他們。
旅行時,罐頭是必須蒐集的紀念品。有次到葡萄牙,發現當地沙丁魚罐頭專門店,整間店都是滿滿沙丁魚罐頭。台灣四面環海,也可以用罐頭說台灣的故事。尤其不擅料理的人,如果要跟外國人分享什麼是「台灣味」,不用在海外找替代品,也不用下廚,直接把罐頭送給對方,一吃便分曉。
可遇不可求 地區限定的特殊款
喜歡在台灣各地鄉鎮的老雜貨店裡挖寶,有次在屏東一家老雜貨店裡,發現竟有黑豬肉的肉醬罐頭。後來才知道,有些工廠的規模小,產量少到不夠鋪貨到其他城市,光在當地鄉鎮就賣完了。在宜蘭南方澳的同興商店,也發現難得一見的白腹仔罐頭,聽說還沒生產就被訂光。
還有一些地方品牌,像佛祖牌跟觀音牌麵筋,罐身上畫有佛祖跟觀音像。佛祖牌創立於1896 年,在新竹有百年歷史,觀音牌則來自彰化員林,兩款麵筋罐頭是普渡時必備的經典款。台灣各地都有獨具特色的罐頭,值得深入探尋。(作者為領有廚師證照的廚娘,曾任職精品業與擔任餐飲集團公關,為FB 社團「Everybody CAN do. 罐頭料理百百種罐頭」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