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一般而言,食品的品質主要取決於顏色、味道、組織及營養價值,其中又以顏色對消費者更具有決定性的吸引力。食物顏色的形成則與細胞或組織中存在的天然色素有關,除了天然色素外,我們亦可添加人工色素至食品中,使其呈現特殊的顏色而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天然色素與人工色素的種類繁多,但大部分的天然色素安定性較差,易於烹調或加工的過程中受到破壞;人工色素的安定性較佳,具有水溶性,於食品的應用範圍較為廣泛,但會有安全上的顧慮。茲將天然色素及人工色素的種類及特性介紹如下:

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的來源可以為植物性或動物性,前者包括葉綠素、花青素、類胡蘿蔔素、甜菜素、類黃酮等;後者包括肌紅色素和胭脂紅。此外,亦有部分天然色素可由微生物分泌形成。
 
  通常綠色植物中的色素主要為葉綠素,為油溶性,且綠色蔬菜中的顏色愈深,葉綠素含量愈高,但葉綠素非常不安定,例如綠色蔬菜於烹調過程中,易褪色成橄欖色,主要是因有機酸的釋出,導致含鎂的葉綠素轉換成脫鎂的葉綠素所致。若要維持蔬菜的鮮綠色,則必須於烹調過程中加入鹼性的鹽類如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鎂,此種方式可以維持蔬菜的鮮綠色,但經貯藏一段時間後仍會褪色。罐製蔬菜泥鮮綠色的保持,則必須於罐頭內壁塗鋅,使脫鎂葉綠素與鋅結合而維持原來的鮮綠色。
 
  花青素為紫色、紅色或藍色,存在於許多植物包括葡萄、草莓、蘋果等,為水溶性,但極不安定,對 pH 值非常敏感,通常在 pH值 1~2 的條件下方能保存花青素原來的顏色,因此加熱或貯存過程中酸性條件的控制對維持花青素的顏色非常重要。通常含花青素的植物 pH 值為 3.5 ~ 5.5,但仍能維持原來花青素的顏色,此種現象稱為共呈色,主要因植物組織中的花青素會因其他成分如酚酸或類黃酮結合而穩定原來的顏色。葡萄酒在熟成的過程中花青素會裂解,但葡萄酒仍能維持鮮紅色,主要是因花青素的裂解產物會與其他成分如兒茶素結合而呈現鮮紅色。但若以亞硫酸處理水果中的花青素,則會導致顏色消失。維生素 C 為重要的抗氧化劑,但若添加維生素 C 至食品中,亦有可能加速花青素的裂解,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蔓越莓汁於室溫下儲存 6 個月,約 80% 花青素會受到破壞,但果汁仍呈現紅色,有可能是花青素的裂解產物與其他成分結合所形成。
 
  類胡蘿蔔素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為油溶性,顏色由黃色、橘色到紅色,例如蕃茄中的主要類胡蘿蔔素為茄紅素,玉米為玉米黃素,胡蘿蔔為 α- 及 β- 胡蘿蔔素,綠色蔬菜為葉黃素。此外,動物亦有類胡蘿蔔素,如蝦殼的蝦紅素。類胡蘿蔔素種類繁多,對人體健康亦有相當的重要性。有許多研究報告均指出,茄紅素對於預防某些慢性病如皮膚癌、攝護腺癌和心血管疾病均有相當功效;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預防視網膜黃斑退化; α- 及 β- 胡蘿蔔素均為維生素 A 的前驅物,就理論而言,一分子的 α- 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換成一分子的維生素A ,一分子的 β- 胡蘿蔔素則可轉換成二分子的維生素 A ,而維生素 A 為極重要的營養素,缺乏會導致乾眼症和夜盲症。類胡蘿蔔素的安定性和結構有關,通常含環氧基的類胡蘿蔔素較不安定,於酸性條件下會產生重排反應,導致共軛雙鍵數目減少,原來的黃色會轉變成綠色或藍色;含氫氧基的類胡蘿蔔素如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具有較高的安定性;茄紅素則非常不安定,於人體內的生物利用率極低 (約1%),但可藉著溶於油中增加安定性,研究報告顯示,經過加熱的蕃茄或蕃茄汁會比生番茄具有更佳的吸收率。
 
  類黃酮亦廣泛分布於植物中,尤其是蔬菜水果,大部分類黃酮均為黃色,含有糖基和多個氫氧基,具有水溶性。類黃酮安定性良好,具有許多重要生理功能,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類黃酮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活性,可預防多種癌症及慢性病。

甜菜素為甜菜的主要紅色色素,為水溶性,影響安定性的主要因素為 pH 值,通常 pH 值 4~5 具有最佳的安定性。甜菜汁於儲存的過程中可將 pH 值控制在 3~7 ,如此可維持甜菜汁的顏色。

肉品中的主要色素為肌紅色素(肌紅蛋白),當肌紅色素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成氧合肌紅素,此為肉品表面能保持鮮紅色的主要原因,但肉品內部仍呈現暗褐色;若肌紅色素受到氧化或肉品經過烹調,則會生成氧化肌紅色素,此為經過烹調之肉品或牛排呈現暗褐色的主要原因。此外,肉品於醃漬過程中亞硝酸會與肌紅色素結合形成亞硝肌紅色素,而使肉品呈現鮮紅色。

動物性色素胭脂紅源自胭脂蟲的血液,胭脂蟲係靠吃仙人掌而活的蟲子,體內充滿了紅色的血液,經過壓碎、過濾可生產出胭脂紅,但胭脂紅的缺點為價格昂貴且容易褪色。

人工色素

人工色素屬合成食用色素,是從合成染料中選擇毒性較低者,又稱為 煤溚色素,煤溚係乾餾煤炭所得到的副產品,為黑色油狀液體,經由萃取、純化、合成而得,由於較天然色素有更高的安定性和更低價格,因此被廣泛使用於食品工業,包括糖果、烘焙、沙拉調味醬、巧克力等產品。目前國內核准的人工色素包括藍色一號、藍色二號、綠色三號、黃色四號、黃色五號、紅色六號、紅色七號及紅色四十號,這些人工色素均為水溶性,可藉著加入氫氧化鋁或氫氧化鎂而轉換成油溶性,增加應用範圍。目前國內規範人工色素不得使用於生鮮肉類、生鮮魚貝類、生鮮豆類、生鮮蔬菜、生鮮水果、味噌、醬油、海帶、海苔及茶等。

除了上述的色素外、筆者要在此強調、並不是所有食品的顏色均源於植物、動物或人工色素。糖經過加熱會產生顏色,即所謂的焦化,例如:麵包烘烤和牛奶糖加工所產生的顏色。此外,還原糖如葡萄糖與胺基酸反應會產生褐色,即所謂非酵素性褐變或梅納反應,如奶粉於儲存過程中顏色會加深,魚鬆或肉鬆翻炒過程中顏色亦會加深。另外,食品中化學成分與空氣接觸亦會產生顏色,如蘋果或梨子切開後的表面會產生褐色,主要是因多酚酵素與空氣接觸所致,此為酵素性褐變。茶葉中的單寧也會導致褐色產生,這些氧化反應在金屬離子的存在下會加速進行,而食物在烹調過程中顏色的形成亦有可能與上述許多反應有關,因而增加了食品顏色形成的複雜性。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又名紅皮菜、紅茄仔、茄仔、落蘇、昆侖紫瓜,原產地為印度。茄子大約在明朝時才傳入臺灣栽培,由於茄子適應性強,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台灣週年可以生產供應,其栽培面積約為 1,215公頃,主要栽培地區在南部為屏東縣及高雄市,中部為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中部地區以5月開始採收至10月為止,採收期長達5~6個月,栽培品種以麻芝茄為主。南部地區在9月開始採收,至翌年4月止為其生產高峰,最長可延至6~7月,採收期長達10個月,栽培品種以屏東長茄為主。所以台灣夏秋季有麻芝茄,冬春季有屏東長茄,週年可吃到”秋趒”的茄子。

夏秋季生產的麻芝茄

夏秋季生產的麻芝茄

茄子種類

茄子果實顏色相當豐富,有綠色、白色、黃色、紫紅色及紫黑色;果實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及長圓形,但在台灣以紫黑色長圓形茄最受歡迎。以往栽培鮮食用品種有胭脂茄、台灣長茄、豐原紫茄等地方品種,但大部分品種都已被淘汰,目前以麻芝茄和屏東長茄為栽培及市場消費的主要品種也屬於紫黑色長茄,另有少數供應日本餐廳的圓茄品種。鮮食用茄子的主要栽培品種及性狀如下:(1)屏東長茄:主要產地為屏東縣,故稱為屏東長茄,為高屏地區之主要品種,以冬春為主要產季。屏東長茄其莖幹粗壯,生長勢強,株型高大,分枝性中等,果長約25~35公分,果形長直、果皮呈濃紫黑色、尾圓,耐寒,不耐熱,種子數少且發育慢,老化也較晚。(2)麻芝茄:主要產地為彰化、南投、雲林等縣市,以夏秋為主要產季。株形與屏東長茄相似,但較開展,果實細長,果色亮呈黑紫色、尾尖,開花結果率高,果實易彎曲,不耐寒,耐熱,為茄果中品質最佳。(3)圓茄:台灣俗稱「日本茄」的圓茄,產地分散各縣市僅零星栽培,以夏秋為主要產季。株形開展,枝葉粗壯,果實圓球形,果色亮呈黑紫色,不耐寒,也不耐熱,而圓茄的茄皮及果肉較密實,茄果食用品質差,國人鮮少選用。 

茄子選購祕訣以果萼邊界白色部分已緊密者為最佳

選購祕訣以果萼邊界白色部分已緊密者為最佳

營養成分

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分分析資料顯示,茄子的膳食纖維、鉀、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菸鹼素等含量相當豐富,但糖質總量不論是長茄或圓茄其含量都為零,不用擔心食用糖分過高的問題。茄子的保健功能研究顯示有保護心血管,抗壞血病,主要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一種生物類黃酮化合物;bioflavonoid),具有血管軟化及彈性增強,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及防止破裂,對小血管防止出血有一定作用。食用茄子對保護心臟和血管,高血壓、喀血和壞血病有一定的輔治作用。茄子含有葫蘆巴鹼及膽鹼,在小腸內能與過多膽固醇結合,排出體外,降低膽固醇。紫黑色茄子果實中含龍葵鹼較其他品種的茄子高,動物實驗證證明,茄子能抑制消化道腫瘤的增殖,其對小鼠H22腹水型癌細胞抑制率為87.4%,具有較高抗癌作用。

茄子勝利的V型栽培新技術,產量或品質都大幅提升。

勝利的V型栽培新技術,產量或品質都大幅提升。

選購秘訣

茄子果實大小形狀及色澤不一,性狀及顏色變化極為豐富,但台灣消費者習慣上偏愛紫黑色長茄,因此市場主要流通以此類長茄為大宗。消費者對鮮茄外觀品質要求極高,在選購茄果之判斷以果萼邊界白色部分已緊密者為最佳,應具備有表皮光滑,色澤為深紫紅或深紫黑色,果形細長筆直且幼嫩富彈性,形狀要直,尾端不要過於膨大,果肉切開雪白無種子變色者,果實外觀無病蟲害、無擦傷、無風疤或水傷腐爛者為頂級茄果。如彎曲、畸型,過熟及病蟲害果就較無商品價值。

結語

茄子皮薄且肉質非常柔軟,營養成分非常豐富,料理方式更多元化,包括涼拌、紅燒、煎、炒、煮、炸、蒸、烤及漬等等,尤其對老人家身體健康有所幫助。台灣民俗傳統中在端午節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保長壽。閩南的習俗說:「呷茄秋趒(chhio-tio,青春旺盛,精力充沛之意),呷匏仔肥白,呷菜豆呷到老老老。」意思是說:吃茄子精力充沛,吃匏仔肥胖白嫩,吃菜豆可以活到很老很老。大家都知道真正品嚐茄子最好時刻為端午佳節,此時的茄子品質最優良,應景又是當令食材,正是最可口、營養且品質最佳,食用當季的茄子,好吃又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