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曾報導,清泉崗被發現有毒品被丟包在營區,國防部因此下令全營官兵採集尿液進行毒品篩檢,其中10人尿液呈現海洛因陽性反應。經檢察官採集10人毛髮送調查局複驗,並調閱其看診紀錄,確認10名官兵全因服用含有可待因(codeine)成分的感冒藥導致尿液呈偽陽性反應,所以決定不起訴。
臨床上有些民眾的尿液毒品篩檢呈現陽性反應,其原因是服用了特定感冒藥,甚至國外也有報導民眾因吃了罌粟籽相關食品,造成尿液毒品篩檢呈現陽性的案例。
尿液毒品檢驗 篩檢及確認
毒品檢驗可以採集多種生物檢體,例如尿液、血液及毛髮等,但以尿液檢體最常使用,因為尿液檢體採集方便、不具侵入性,且毒品及其代謝物多數可以從尿液檢體被檢測出來,其濃度往往比血液中高。此外,尿液中可偵測到藥物的時間通常會較血液來得久。
原則上,尿液毒品檢驗可分為篩檢及確認兩種。一般尿液毒品篩檢都是用免疫檢測法(immunoassay),目前可以送至實驗室檢驗,也可以現場以試片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篩檢陽性的尿液檢體,必須進一步做確認檢驗,才能排除偽陽性。而尿液毒品確認檢驗的方法,一般都是採取質譜儀來確認。
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
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影響因素為臨界值的訂立、偽陽性的發生和偵測時間點。每一個藥物的檢驗,不論是利用免疫檢測法或質譜儀檢測法,都需訂立正確的臨界值,正確臨界值的建立可以幫助減少檢驗錯誤的機率。
一般而言,如果尿液檢驗結果低於臨界值,就被判讀為陰性反應,當臨界值訂得過低,檢體偽陽性的機率就會變高。另外,由於每一種藥物在尿液檢體中可被偵測到時間都不相同,因此若未能在藥物消失前取得檢體進行檢驗,則將無法於檢體中偵測到藥物的存在。
影響檢驗的食品
日常中某些食品會造成毒物檢驗陽性。例如,有些調酒會使用的通寧水(tonic water)含有奎寧(quinine)成分,奎寧會造成鴉片類毒品檢驗陽性。在國外有一些民眾會拿大麻籽油當作保健食品,雖然這些保健產品中的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含量很低,但民眾食用後若接受毒品檢驗,其檢體仍有可能呈陽性反應。
部分歐美國家會使用罌粟籽當作食品原料,主要是用於製油及烘焙,其所製成的罌粟籽麵包、蛋糕等烘培食品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但是若吃了含罌粟籽的食品,其尿液中可能會有鴉片反應。另外,民眾只要曾去祕魯遊玩,一定對當地的傳統飲品古柯茶印象深刻,古柯茶是以古柯葉直接泡製而成,通常用以提神,然而,飲用過多的古柯茶,其毒品尿液檢驗也會呈現陽性。
門診中偶爾會有民眾拿著檢驗報告就醫,主訴其總砷金屬濃度偏高,要求醫師進一步檢查,經問診,發現病人未有任何臨床症狀,懷疑可能是檢驗前吃了海鮮造成體內總砷金屬含量偏高。自然界中的砷可區分為有機砷及無機砷,有機砷常存在海產當中,沒有毒性,而無機砷為致癌物,會增加烏腳病及肝腎功能異常等風險。
人體內的砷主要經由腎臟排出,因此可藉由血液及尿液檢查,來診斷病人是否有砷中毒。為了避免海鮮中有機砷的干擾,醫師可以直接檢驗尿液中無機砷濃度,或是叮嚀受測者至少三天前(最好一星期)不攝食任何海鮮,再檢驗其血液和尿液中的總砷含量。
影響檢驗的藥物
很多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會造成尿液毒品檢驗呈現陽性反應,因此若病人在服用特定藥物後接受尿液毒品檢驗,可能會出現陽性反應,造成醫師判讀上的困擾。例如,咳嗽藥dextromethorphan可能會有鴉片(opiate)及苯環己哌啶(phencyclidine)陽性反應、糖尿病用藥metformin可能呈現安非他命(amphetamine)陽性反應、多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可能會造成大麻(cannabinoid)檢驗陽性,另外,很多種感冒糖漿含有可待因成分,也可能造成毒品檢驗結果呈現鴉片陽性反應。所以臨床醫師在判讀報告時,應了解民眾是否服用相關藥物,才不會造成誤判。
主動告知醫師飲食習慣
日常生活中會影響檢驗的食物及藥物林林總總,不勝列舉。為避免誤診,民眾應注意自己所服用的藥物或食物是否可能造成檢驗結果出現異常,於就診時須跟主治醫師明確告知用藥及飲食習慣,主治醫師於判讀相關報告時,應仔細問診,並了解報告之檢驗方法,才能做出正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