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花枝丸是家常美食,不論是整顆油炸、切花煮湯,任何料理方式都能夠呈現不同風味。花枝丸的作法很簡單,花枝打成漿後和入粉類和調味即可;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真材實料和精湛手藝製作的澎湖花枝丸,讓人讚嘆不已。

西嶼大池角擁有曾經入選全台最醜地標-花枝妹,有著卡通藍色大眼的粉紅色花枝,端著大池角的名產花枝丸。

大池角的花枝丸相當出名,當地代表決定以「花枝端花枝丸」做為吉祥物。

大池角的花枝丸相當出名,當地代表決定以「花枝端花枝丸」做為吉祥物。

放送西嶼海味 總鋪師手做花枝丸

作為一個擁有漁業資源和「kâng-kó 窟」的村莊,花枝丸加工廠也是村內重要產業。現今市面上許多花枝丸品牌,仍都是來自西嶼大池村。品興行的老闆-明聰師,是大池人當地人,學生時期即跟隨叔叔一同操辦外燴辦桌。他將自身二十五年的廚師經驗,結合對澎湖在地海鮮食材的了解,創立澎湖海產加工製造品牌「品興行」,希望將澎湖、西嶼的海味放送(hòng-sàng,傳播)至世界各地。

花枝系列是其主打商品,食材運送過程均採用急速冷凍保留鮮甜。一口咬下花枝丸,明顯可以感受到花枝塊的脆口和鮮甜迸發,花枝漿、粉類及黑胡椒的完美比例在味覺感受上非常和諧。

而讓人齒頰留香的精髓在於「花枝」本身,在地手釣的花枝新鮮且口感絕佳。花枝漿中不吝嗇地將花枝肉大塊大塊加入,如同澎湖人的熱情慷慨,含肉量高的花枝丸,嘗起來非常過癮!(作者王昭淳為大角工作室負責人, 從事調查、紀錄大池社區風土記憶,亦發行地方誌《大角誌》。)

捕撈澎湖新鮮花枝製成的花枝丸,可吃到花枝肉丁。

捕撈澎湖新鮮花枝製成的花枝丸,可吃到花枝肉丁。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餐飲消息

澎湖夏季陽光不可忽視,透中晝(thàu-tiong-tàu)烈日當空,為了防曬裹得如蒙面女郎般,汗水從耳鬢滲溼碎花頭巾。雖與港邊僅幾步之遙,仍不免心生煩躁,為何非得要在港邊才能完成曬小管干?這是漁家子女的碎念。

鹽之有理 提早入味的小管

澎湖小管品質高,遠近馳名,有賴於澎湖沒有淡水溪流沖淡海域鹽分,周遭海域鹽分高於台灣本島。近十年來澎湖平均海水鹽度為32.5 33.5 psupractical salinity unit,鹽度單位),高於台灣本島其他縣市海域約2psu。因此生長於澎湖海域的小管,肉質鮮甜厚軟、有嚼勁。

新鮮小管美味,但鮮度難以保持,漁家藉由豔陽的力道曝乾(phak-kuann)保存。小管以剪刀剪開、取出內臟洗淨,再剖為兩面攤開,鋪於長方形的曬網上整齊排列。但小管曝乾,可不只是日曬,還須觀察陽光、風勢,也要防堵漁村的野貓被這股鮮味吸引。

曝乾不只要曬乾,還要曬得均勻。僅曬一面不夠,定時還要再一隻隻翻面。小管的觸腕細長,常常掉入網下沾勾網線,得小心翼翼地拔起,要是斷了一腳,那賣相可就差了點。細心一點的漁家,還會用牙籤將小管兩側的鰭邊撐起,讓鰭邊不要黏著身體,避免曬乾後過度厚、硬,連帶影響保存品質。

小管干的種類很多,有一夜干的半乾濕狀態,也有曬到全乾的狀態,用手一掰就能輕鬆折斷。半乾濕的一夜干帶有水分,拿在手中沈甸甸的,口感彈牙帶有甜香,香烤後撒點檸檬即是居酒屋名菜。

夏季的澎湖港邊,總會見到成列曝乾的小管,空中鮮香味飄蕩。

夏季的澎湖港邊,總會見到成列曝乾的小管,空中鮮香味飄蕩。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