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 th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的估計,到2011年10月為止,地球上的人口已突破七十億。為了要填飽七十億個肚子,食物的供給與需求,成了牽動各國政府神經的重要議題。聯合國糧農組織(FAQ,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估計,在2010年時全球有925萬人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當全世界有這麼多人處於食物供給嚴重不足的境地時,食物的生產與消費卻隱含許多潛在的浪費。

食物浪費(Food waste)

2011年一項由瑞典食品與生物技術研究院(the Swedish Institute for Food and Biotechnology)所進行的研究表示,全球每年會浪費或流失十三億噸的食物,相當於每年製造出的食品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些可食食物的損失部分來自於製造端,即生產、包裝及運送的過程,還有一部分則來自於尾端的零售及消費者的習慣與行為。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垃圾桶潛水(Dumpster diving)這是個充滿意象的辭彙,想像一個人潛入垃圾筒中,揮舞著雙手尋找著還可以用的東西。Dumpster原本是世界知名的垃圾桶製造商Dempster所生產的垃圾桶品名,加上潛水的想像,用來指稱在商業或住宅垃圾中翻找可用物品(包括衣物、家具、食物……等等)的行為。
 
傳統上,會進行垃圾桶潛水的人,多半有不得已的經濟因素,才會在別人或商店的廢棄物中尋找尚可修理的物品或是勉強可食的食物。但如今狀況已大不相同。許多的「垃圾桶潛水者」(Dumpster diver)並非沒有購買能力,他們的信念是希望透過靠著回收的物資過活,以達到降低資源消耗的目的。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