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食育與食安
《料理‧台灣》雜誌在八月八日偕同台灣慢食協會、國際慢食台灣分會等五個單位於「2016台灣美食展」的展場中舉辦一場以「亞洲的食育」為題的國際論壇,雖然不敢說引起極大的迴響,但至少為台灣食育規劃的未來提供一個方向。
前兩年台灣面臨食安風暴、政府亟欲尋找解決食安問題的良藥,似乎沒有想到”教育”才是最根本的方法。這次接觸到日本與韓國的食育專家,深刻體會到食物教育從小紮根的重要性。日、韓的小朋友從幼稚園就開始安排與食物有關的課程,食育的課程更是小學的必修,從在地的季節性食材搭配五感(味覺、嗅覺、視覺、觸覺、聽覺)的體驗,逐年的學習就能夠對食材有基本的認識,也不至於出現台灣民眾無法從食材的原味與人工添加的味道來分辨真假食物的尷尬畫面,台灣要努力的空間實在還很寬廣。
這一期《料理‧台灣》的【特別企畫】以盤飾為主題,點出廚師除了提供消費者味覺的饗宴之外,視覺的效果更是可以為菜餚加分、加價的一項重要元素。盤飾不僅可以看出廚師本身的美學修養,更可了解廚師對於食材搭配上的認識。
這次主題邀請五位主廚參與分享,染乃井日本料理的淺沼學料理長,盤飾手法以融合日本料理食材與法式擺盤為主;個人名號創立「ABU Authentic Cuisine」、「ABU Brasserie」等店,目前在Toh-A’桌藏的主廚布秋榮(阿布),更是將畢生廚藝與心力投注在餐桌上的風景;大地酒店的西餐主廚葉銘富則認為料理就是就要讓消費者感受到料理者所要傳達的意念;「高雄國賓大飯店的林文彬主廚則將水族箱凍的理念應用在一視覺、口味兼具的縮小版海洋世界;麟手創料理的的陳冠宇則將台菜與日式禪風美學結合。
相信本期內容能將讀者帶往餐桌上的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