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走一趟超級市場的生鮮蔬果區就會發現,「以貌取人」不僅僅發生在人身上,面對蔬菜水果也同樣嚴苛。形狀長得太過奇怪(如兩條腿的胡蘿蔔)、表面有缺損瘢痕的「醜食物」(Ugly food),為了規格化及統一化,好便於包裝在超市販售,往往會遭到大盤商及零售商的拒絕,大多時候也不受消費者青睞。在歐洲,歐盟對蔬果的大小尺寸、形狀,甚至如小黃瓜彎曲的程度都有嚴格的規定。
 
這些外形「不完美」的農產品在運送到市場之前就被丟棄,不僅令種植的農夫心痛,也造成食物的浪費,並提高蔬果的零售價格。以英國為例,有20%的農產品因外形因素而被拋棄,且至少讓蔬果的價格增加了40%。然而,在糧食問題日益嚴重,許多人荷包緊縮之際,人們卻必須因此花費更多的金錢購買「漂亮」的食物;尤其那些外型倍受挑剔的所謂「醜食物」,在營養及口味上和漂亮的農產品根本沒有差別,為此多花錢根本沒有道理。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終於看完了最後一篇「寶春師傅的百寶箱」,這是中國時報為吳寶春所開的專欄,由他口述,記者撰寫,這個專欄破了本報創立近一甲子的紀錄-連續在周六以半版大篇幅連載長達整整一年五十二次,身為主編的我,每周接到長官擲來的稿子,內心極為掙扎,本來設定為達人帶路,卻變成劉姥姥逛大觀園,很想問:寶春師傅你的烘焙專業在哪裡?百寶箱裡裝的都是你的寶貝嗎?

吳寶春拿下世界麵包冠軍,不但讓龍眼乾與荔枝乾等台灣水果乾在國際舞台發揚光大,也讓台灣烘焙界吹起了一股歐式麵包風,並掀起國內一窩蜂搶購,可是吳寶春的冠軍麵包真的是歐式麵包嗎?曾經邀請三位三餐都吃麵包的外國師傅,評比六家共十一款當紅的網購冠軍麵包。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