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才在臉書上祝福Alexander's Steakhouse亞洲區主廚James Brownsmith生日快樂,竟收到台北店於五月中停業的通知,由華人投資,台灣人管理,曾拿下米其林一星,在矽谷以乾式熟成與頂級和牛聞名的牛排館,兩年前來台開分店,如今告別台北,專心衝刺東京,去年底開張的東京店,位居42樓的高空餐廳,擁有170個座位,乾式熟成牛排存量是240條,比台北店多出了四倍。

今年二月曾邀請東京米其林指南一星義大利餐廳Piatto Suzuki主廚鈴木弥平(Yahei Suzuki)、料理王国總編輯Atsuko Kigoshi,以及高級品油師吳文玲Ellen專程前往Alexander's Steakhouse東京店試菜。一開始驚訝東京店規模之大,設備之全,景觀之美,服務之專業,也意外得知美國頂級牛排館進軍亞洲所面臨的挑戰。

首先,Alexander's Steakhouse頂著米其林光環來到東京,日本最權威美食雜誌總編輯表示不知情也沒感覺,因為東京的世界級名店實在太多了。第二,一開始不願意同行的鈴木主廚,在吃完牛排說出了真心話:日本人其實不愛乾式熟成牛肉。

為什麼呢?我個人還滿喜歡乾式熟成牛排,十多年前赴美採訪肉牛產業,從美東吃到美西,嘗遍全美乾式熟成牛排名店,包括:Alexander's Steakhouse、Peter Luger、Smith & Wollensky、BLT、ROTHMMAN'S Steakhouse等等,參觀有如乾屍肉林的熟成室,了解乾式熟成的原理,酵素分解蛋白質,軟化牛肉組織,產生獨特氣息與柔軟口感。我曾在Alexander's Steakhouse台北店吃過一塊紅屋牛排,在T骨邊嘗到像潮濕森林,如紅酒地窖,似乳酪陳放,外國美食家津津樂道,乾式熟成牛排的極致境界。

「你為什麼吃牛肉?」面對James同時端上的三塊紐約克:美荷斯汀牛/濕熟,日三重和牛/乾熟,美安格斯牛/乾熟,鈴木師傅單刀直入問我。我就是愛牛肉的味道啊!這還要問嗎?

「那你聞這三塊肉,哪一塊最吸引你?哪一塊又最像牛?」哎喲喂呀!原來如此,這三塊相同部位的牛肉,看起來差不多,聞起來差很多,牛肉的血腥與油香,透過乾式熟成轉化成陳年火腿的味道,讓我想到非洲草原上的獅子,撲殺牛當然比啃乾屍來得痛快。

James也承認,日本客人上門大多要吃美國牛,但Alexander's Steakhouse在美以和牛見長,來到和牛產地自然不能輸,專門找小牧場合作,「大牧場養1萬頭牛,一人照顧3至5百頭,小牧場只養4至12頭,牛的待遇自然不同,客人一試就有感覺。」

說到和牛,想到聽音樂,喝啤酒,還有人手按摩等等特殊待遇,鈴木師傅聽了哈哈大笑,表示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牛肉好吃,除了配種,最重要是飼料。「和牛早已不是純種,也不是所有和牛都好吃,三重神戶也有不怎麼樣的和牛,不過三重牛強在油脂,茨城牛厲害在瘦肉,愛吃牛的人千萬別畫錯重點。」

鈴木師傅是台灣薄多義連鎖義大利廳和Venti 50頂級餐廳的顧問,他在東京經營的Piatto Suzuki連續十年得到米其林一星的肯定,二月的東京行亦專程前往,坐在主廚桌前觀察這家小小餐廳的成功條件。除了六位廚師塞在迷你廚房雲流水蹭來蹭去輕鬆做菜,端出來的料理突破我的想像,帶來更多驚奇的體驗,例如一舉成名的冰鮑魚,以及他家鄉的茨城牛與豬。

鮑魚冷冰冰,下刀軟綿綿,入口揚海味,鯷魚暗飄香,鈴木師傅取白蔥段煮到完全融化,再與鮑魚肚混合成醬,他強調是大蔥不是細蔥,因為細蔥的味道太嗆了!也就是這道鮑魚,讓薄多義老闆湯皓雄重金禮聘鈴木來台,除了高雄的Venti 50以外,也將在台北打造頂級餐廳,並發願以拿下米其林星星為目標。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國內婦女懷孕時,家人通常都會鼓勵孕婦多吃魚,但真的每種魚類都適合孕婦食用嗎?在歐美國家,醫護人員會特別叮嚀孕婦不要食用深海大魚,因為深海大魚屬於海洋食物鏈頂端。根據生物累積與生物放大作用,越大型的魚類,體內累積的甲基汞濃度越高,孕婦一但吃到汞汙染的魚類產品,會影響腹中胎兒的腦部神經發育。

 

自然界中的汞

汞是自然形成的金屬元素,可存在空氣、水及土壤當中,若暴露在汞環境中,即使是少量的汞蓄積在體內,都可能損害人體健康。以學理而言,汞可經由與酵素的氫硫根結合,抑制體內多種酵素的活性,進而產生毒理作用並造成健康上的危害。汞中毒會造成神經、消化及免疫系統的傷害,尤其是會影響胎兒及幼兒的大腦神經發育,日常生活中,民眾最主要的汞暴露來源為誤食受汙染的魚類及貝類。

自然界中汞會以三種形態存在:元素汞、無機汞及有機汞(如甲基汞、乙基汞等)。元素汞通常存在於體溫計、血壓計、日光燈管、補牙用的銀粉等物品。無機汞常見於來路不明的草藥、消毒劑、染劑、香水與化妝品等。有機汞通常存在於殺菌劑、殺蟲劑及深海大型魚類等。這三種不同型態的汞,其被吸收途徑及人體吸收率並不盡然相同(下表),且進入人體後也會出現不同的臨床表徵。

 

不同型態的汞暴露途徑及人體吸收率

暴露途徑

元素汞

無機汞

甲基汞

吸入(呼吸道)

75-85%的汞蒸氣會被吸收

 

 

口服(腸胃道)

不會被吸收

7-15%會被吸收

95%會被吸收

 

汞中毒的臨床表現

如果在家裡不慎打破日光燈,元素汞會在室溫中不斷釋放汞蒸氣,汞蒸氣經由肺部吸收後會在數小時內出現急性中毒症狀,包含虛弱無力、胸悶、咳嗽、呼吸困難,並可能出現支氣管炎、肺炎、口腔炎、腸炎等。如果長期暴露汞蒸氣,會導致慢性元素汞中毒,病人會四肢抖動及有行為人格上的改變,包含易怒、激動、情緒不穩定及混亂等症狀。另外,若不小心咬破體溫計誤吞到元素汞,因元素汞不會被腸胃道吸收,所以會隨著糞便排出,不會有汞中毒的疑慮。

 

無機汞中毒

若是大量誤食遭到無機汞汙染的來路不明草藥,引起急性中毒症狀,會有腸胃道黏膜傷害,造成消化道出血、壞死,病人常因此出現休克,腎臟傷害及急性腎衰竭症狀,少數也會發生死亡合併症。長期食用遭受低劑量無機汞汙染的食物,會有慢性中毒症狀發生,其症狀則類似元素汞慢性中毒,會有神經毒性。

 

有機汞中毒

2013年林口長庚診治了一位誤食40毫升紅藥水(Red mercurochrome)的病患,紅藥水因含有機汞,病人送院時出現急性腎衰竭合併症,經過及時洗胃、支持性療法和螯合劑注射治療,病人的腎功能恢復正常並出院。

常見的有機汞慢性中毒為甲基汞中毒,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狀為中樞腦神經異常,甲基汞經由腸胃吸收而累積在腦部組織,主要的症狀有視力障礙、無力、動作無法協調、感覺及聽力喪失、關節痛,智能低下、及不自主抖動等。孕婦若有慢性甲基汞中毒,其胎兒可能會出現畸形且智能不足。醫療史上,最有名的甲基汞中毒案例為水俁病(Minamata disease)。

 

汞中毒診斷與治療

民眾若懷疑遭受汞汙染,建議到醫院的腎臟科或毒物科門診就醫,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病史、理學檢查及臨床症狀,檢驗患者血液及尿液中的汞含量。一般而言,正常人血液中的汞含量每公升需小於60微克,尿液中的汞含量每公升須小於10微克。

經過醫師的判斷,病人一旦被確診為汞中毒,首先要找出汞汙染來源,避免持續受到汞暴露,同時醫師會根據病情的需要,來評估是否需要給予解毒劑(螯合劑)治療。元素汞及無機汞中毒的治療主要是以口服或注射螯合劑為主,急性無機汞中毒除螯合劑治療外,可輔以血液透析療法。然而,最常見的甲基汞中毒,除了建議減少暴露來源外,並沒有特殊的解毒劑可供治療。

 

結語

目前國內食品藥物管理署訂立的深海大魚如鯨魚、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的甲基汞含量標準為2 ppm以下,根據此標準,建議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每周的深海大魚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80公克(約半個巴掌大)。另外,2017年1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也特別發文指出,懷孕婦女應避免食用國王鯖魚(King mackerel)、馬林魚(Marlin)、深海橘鱸(Orange roughly)、鯊魚(Shark)、旗魚(Swordfish)、馬頭魚(Tilefish)、鮪魚(Tuna)。因為深海大魚體內可能有甲機汞累積,孕婦一但吃到汞汙染的魚類產品,會影響腹中胎兒的腦部神經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