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有機產品」,必須是根據有機標準生產、且通過合法驗證機構的驗證者。為了對環境友善,有機農業的做法是讓有機食品的經營者、加工者及零售者採用儘量減少對空氣、土壤和水造成污染的方法、遵守標準並維持有機農業產品的完整性。其首要目標是活化土壤的生命、維持植物、動物和人相互依存的健康生態群落和提升生產力。基本上,是儘量減少加入非天然的物質,避免使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但不能保證產品完全沒有殘留。而有機畜禽之生產,應以不影響自然生態平衡的方式進行,並對有機農業系統發揮下列重要作用:1.改善並維護土壤肥力。2.適度的放牧,以維護植物群落及生態。3.維持牧場內環境生物多樣性,並促進彼此間的互補關係。4.增加農業生產系統的多樣性等重要的作用。
畜禽飼養應依畜禽自然行為,提供接觸土地、陽光及新鮮空氣等必要之生產條件,給予畜禽足量之有機生產作物及飼料;因此,畜禽飼養數量應考量飼料產能、畜禽對我國農業環境之適應性與環境影響、營養平衡及畜禽健康等因素。根據「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基準」,基本管理方式是:1.自然配種。2.維護動物健康與福祉。3.減少緊迫。4.重視生物安全。5.非經獸醫師處方,不得使用對抗療法之化學合成藥品及抗生素。有機畜產品必須建立在有機農產的基礎上,我國有機畜產品相關規範的建立,自民國96年1月29日「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公布後,其相關子法,如:〈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基準〉及〈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類別及品項一覽表〉等,均已陸續完成公告,依據我國相關法令的規定,有機畜產品涵括於廣義的「有機農產品」內。以有機名義販賣之畜產品、畜產加工品,均必須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管理及查處。在國內生產、加工、分裝或流通的有機畜產品,其生產過程必須通過有機驗證,才能以有機名義販賣,而且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認證通過的驗證機構所驗證通過的國產品,才能使用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目前依規定取得農委會認證的有機畜產品驗證機構,僅中央畜產會一家。
至於進口有機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必須通過農委會之審查與公告的國家或國際有機認證機構(組織)所認證之驗證機構驗證,並且在上市前逐批經農委會審查合格(核發有機標示同意文件),才能以有機名義販賣。若進口有機農產品在國內經過分裝、加工再販賣者,依照規定必須先向我國的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申請加工、分裝過程的驗證,驗證通過後,這些產品也才能以有機名義販售;但不能使用「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因為只有國產的有機農產品可以使用「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
認識有機畜產品標章
國產畜產品及其加工品在生產、加工、分裝及流通等各項過程,必須符合農委會訂定的「有機畜產品及加工品驗證基準」,並經驗證機構驗證通過,始得以有機名義販賣。
通過有機畜產品驗證現況
截至103年1月,有機畜產品:為國產品,得同時標示有機農產品標章及驗證機構標章,分別為巨農有機農場(雞蛋、雞肉)、無負擔農場(鴨蛋)、亞洲植產股份有限公司(雞蛋)3家。
有機畜產加工品:其有機奶粉原料由國外進口,國內分包裝,不得標示有機農產品標章,但須標示有機畜產品驗證機構名稱(或該機構標章)及驗證證書字號,分別為川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多士公司委託代工-奶粉)、憶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康寶公司委託代工-奶粉)兩家。
進口畜產品、畜產加工品以有機名義在國內販賣,注意事項
進口畜產品、畜產加工品,除了必須來自經農委會公告之國家或國際有機認證機構認證之驗證機構所驗證的產品外,在上市之前,要再向農委會申請核發有機標示同意文件,經審查通過後,進口品才可以用有機名義販賣。
截至103年1月,已公告之外國有機畜產品及有機畜產加工品管理同等性國家,共有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加拿大及智利五個國家。
進口有機畜產品及畜產加工品之識別
1.進口有機畜產品:農委會並無設計標章供使用,消費者採購時應認明包裝上農委會核發之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字號:有機農牧入字第xxx-xxxxxxxx-xxxxx號。
2.進口後分裝:原料經進口審查,分裝過程須通過國內驗證機構之驗證,並應標示驗證機構名稱及驗證證書字號。
3.進口後加工:原料經進口審查,加工過程須經國內驗證機構驗證通過,應標示有機農產品及驗證機構標章。
標示須知
有機畜產品驗證的精神在於層層把關,過程嚴謹。因此,已獲進口審查通過或國內驗證通過的有機畜產品、畜產加工品,如再予分裝或改包裝,若未再經驗證,即不得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進口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字號或宣稱為「有機」產品。也不得於產品包裝標示:「本產品採用有機畜產品、有機畜產加工品為原料」。
台灣有機畜產品之取得大不易
生產有機畜產品比有機農產品困難度高,因為需要有較長的過程,包含土地轉型、飼料來源、飼養、繁殖、屠宰到加工,動物的飼養須顧及有機飼料與動物福祉,包括足夠的運動空間、繁殖及疾病的處置等。台灣地小人稠,發展適合台灣亞熱帶之有機畜牧,需要時間與嘗試,故要買到國產有機畜產品極為不易,更需要消費者的鼓勵及耐心了解背後的努力。
台灣的飼養方式從慣行法要轉型成有機飼養,需要大幅改變觀念並投入成本與人力,這是生產有機畜產品最大的挑戰。生產有機畜產品在國內仍處萌芽階段,對於提供友善環境的畜牧生產者,我們更應該以持續購買行動來支持農友的經營與生計。
雖然有機產品少且貴,若沒有你我持續的消費支持,想要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及守護農田表土的肥沃,都只是夢想。吃有機肉品及蛋品,除了自家健康,更有參與環境保護的新意義。因為透過認同這些生產者的理念,雖然價格貴些,那是因為我們知道每一口這樣的產品都是得來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