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所謂「有機產品」,必須是根據有機標準生產、且通過合法驗證機構的驗證者。為了對環境友善,有機農業的做法是讓有機食品的經營者、加工者及零售者採用儘量減少對空氣、土壤和水造成污染的方法、遵守標準並維持有機農業產品的完整性。其首要目標是活化土壤的生命、維持植物、動物和人相互依存的健康生態群落和提升生產力。基本上,是儘量減少加入非天然的物質,避免使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但不能保證產品完全沒有殘留。而有機畜禽之生產,應以不影響自然生態平衡的方式進行,並對有機農業系統發揮下列重要作用:1.改善並維護土壤肥力。2.適度的放牧,以維護植物群落及生態。3.維持牧場內環境生物多樣性,並促進彼此間的互補關係。4.增加農業生產系統的多樣性等重要的作用。

畜禽飼養應依畜禽自然行為,提供接觸土地、陽光及新鮮空氣等必要之生產條件,給予畜禽足量之有機生產作物及飼料;因此,畜禽飼養數量應考量飼料產能、畜禽對我國農業環境之適應性與環境影響、營養平衡及畜禽健康等因素。根據「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基準」,基本管理方式是:1.自然配種。2.維護動物健康與福祉。3.減少緊迫。4.重視生物安全。5.非經獸醫師處方,不得使用對抗療法之化學合成藥品及抗生素。有機畜產品必須建立在有機農產的基礎上,我國有機畜產品相關規範的建立,自民國96年1月29日「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公布後,其相關子法,如:〈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基準〉及〈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類別及品項一覽表〉等,均已陸續完成公告,依據我國相關法令的規定,有機畜產品涵括於廣義的「有機農產品」內。以有機名義販賣之畜產品、畜產加工品,均必須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管理及查處。在國內生產、加工、分裝或流通的有機畜產品,其生產過程必須通過有機驗證,才能以有機名義販賣,而且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認證通過的驗證機構所驗證通過的國產品,才能使用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目前依規定取得農委會認證的有機畜產品驗證機構,僅中央畜產會一家。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苦瓜源自印度,是一種很特別的蔬菜,具有特殊苦味,但苦後回甘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深受大眾的喜愛,是南亞、東南亞及華人飲食重要的食材,在炎炎夏日中特別讓人感到清涼舒暢,胃口大開。苦瓜也是台灣重要的果菜類蔬菜,栽培面積約有1,500公頃,以屏東、高雄、彰化、台中栽培最多。台灣苦瓜主要的產季是夏、秋兩季,但南部則是全年都可生產,是一年四季都可品嚐到的美味。

粉青苦瓜

粉青苦瓜

苦瓜的種類

  苦瓜種類繁多,外觀變化很大,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農民稱為”米粒”的果皮瘤狀突起(或稱”果瘤”),大大小小的突起有珍珠形、肋條形及尖刺形。比較常用的分類法是按果實顏色及果實類型的差異將苦瓜綜合區分為白苦瓜、綠苦瓜及山苦瓜三類。
 
  “白苦瓜”又可依照果型大小分為”白皮大苦瓜”及”蘋果苦瓜”,白苦瓜的苦味較淡,果瘤較大、果肉及果腔內膜組織較鬆軟,最受台灣消費者喜愛,生產規模也最大。白皮大苦瓜的品種多,但外型大同小異,每個產地均有當地的地方品種,各個種苗公司的商業品種也大多以白苦瓜為主力品種。蘋果苦瓜的果形呈短圓筒形或球形,長度大多在15-20公分以內,果肩和底部圓鈍整齊,由於果形特別,曾在市場上流行一段時間,但目前已少有栽培。
 
  “綠苦瓜”依照顏色深淺分為”大青苦瓜”與”粉青苦瓜”兩類。“大青苦瓜”是果皮深綠色的品種,種類亦相當多樣,比較常見的是果形和鱗目類似白皮苦瓜的品種,或長肋條形的品種。另外一個典型的品種是”珍珠”苦瓜,它的鱗目細小圓潤,果皮宛如鑲滿細小的深綠色珍珠,是綠皮苦瓜中較普遍的品種之一。大青苦瓜的苦味強烈,果肉及果腔內膜組織較堅韌,經過一些處理手續之後,雖可減少苦味,相對於白苦瓜而言,一般家庭消費仍然較不喜愛綠色苦瓜,導致栽培面積比較少,但近年來由於國人越來越重視養生,使綠苦瓜的消費及栽培量逐漸增加。“粉青苦瓜”則是淡綠色苦瓜,有些則偏白一些。果形變化多和大青苦瓜相似,而鱗目大多是圓形及長肋條形。苦味介於白苦瓜和大青苦瓜之間,栽培面積也不多。
 
  “山苦瓜”是比較接近野生型態的苦瓜,果形較小,外觀變化大,果實重量從30公克到200多公克。外型有紡錘形、圓筒形及圓錐形,鱗目從尖刺形到珍珠形或圓形都有。山苦瓜的苦味比大青苦瓜更重,許多研究分析結果指出,山苦瓜的抗氧化能力及降血糖、降血脂效果是各類苦瓜中最強的,營養成份也較其他種類苦瓜高(苦瓜營養成份含量表)。

 山苦瓜

 山苦瓜

吃苦也是”吃補”

寶島台灣一年四季都可生產苦瓜,不論是炎炎夏日或寒冷嚴冬都有不同烹調方式及食材可以搭配,經過適當的調理讓”吃苦”也變成一種享受。加上苦瓜是高營養、低熱量的蔬菜,具有消暑、解熱、明目、清心、促進食慾等功效,在享用美味的苦瓜料理當下,同時也吃進健康。依據衛生福利部的食品營養成分分析資料顯示苦瓜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含量豐富。其中以維生素C最高,不同種類苦瓜的含量介於43~77毫克/100公克鮮重。更重要的是苦瓜所含的苦瓜鹼、三萜類等機能性保健成份,近年已陸續有許多相關研究證實苦瓜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菌、抗病毒的功能,並且已有商品化的保健產品上市。

選購秘訣

消費者在選購苦瓜時需要注意苦瓜的表皮顏色不要呈現黃色或橘色區塊,不論白苦瓜或綠苦瓜若表皮出現局部黃化或橘色區塊,表示苦瓜已經過熟,雖然苦味變淡甚至轉甜,仍然可以食用。不過果肉質地變鬆散、口感較差。珍珠形及肋條形鱗目的品種建議選擇鱗目飽滿、表皮有光澤、發亮,果梗新鮮青翠為佳,並且要注意表皮不要有裂痕、病斑、藥斑及害蟲啃食痕跡。尖刺形鱗目品種也須注意選購色澤光鮮亮麗的果實較為新鮮。苦瓜不耐貯放,需盡量趁鮮烹調食用,才能維持風味,特別是生食作為沙拉的苦瓜越新鮮越好,營養也不會因貯藏而消耗掉。另外,苦瓜的苦味與機能成分有相關性,通常苦味較強的品種,抗氧化力及機能成分相對較高,雖不是絕對,但大多數如此。因此,建議大家吃苦瓜時盡量多樣化,不要單只選擇不苦的苦瓜。

珍珠苦瓜

珍珠苦瓜

結語

苦瓜雖然苦口,但是營養高、對身體健康幫助很大,雖不是高貴的食材,絕對是高價值又親民的食物。而吃苦瓜的趣味在於味覺的變化轉折,先由苦轉淡,細細咀嚼後慢慢回甘。就如人生,雖然感覺是苦,仔細品味終究也會得到甘甜美味。建議大家多多食用苦瓜,不但有益健康,更能享受這苦盡甘來的人間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