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台北市近郊北投的半山腰,這裡有一間相當知名的餐廳,從入口處進去,映入眼簾的盡是花木扶疏的景象,往下走一路曲折蜿蜒,裡面分別有三棟日式建築,這裡就是位於北投的「少帥禪園」。

活化日治歷史建築 品嘗精緻餐飲文化

少帥禪園在日治時期曾是「新高旅社」所在地,以溫泉療養著名,到了中日戰爭晚期,此地因為隱密幽靜,曾作為「神風特攻隊」的招待所,見證了青春少年為日本帝國犧牲的悲傷故事。到了1960年代,東北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也曾被軟禁於此,少帥禪園承載了近代台灣不同階段的歷史。

從2012年開始,由陳彥勳經理所屬集團(??哪個集團)接手經營,他積極活化整體建物,除了修補並強化主體結構,也在細節處妝點美化,成為兼具商業性與歷史感的餐廳。陳彥勳經理強調,餐廳內三棟主要建物的命名,均與張學良有關,例如張學良字「漢卿」,因此主餐廳命名為「漢卿美饌」;張學良的小名叫「小六子」,因此茶館就稱為「小六茶舖」;至於張學良的乳名叫做「雙喜」,因此泡湯的湯屋便稱為「雙喜湯屋」,適合夫妻與情侶泡湯。

少帥禪園的三處餐飲場所,各有特色:「漢卿美饌」講究禪風,分別提供「少帥季節套餐」,注重季節時令的食材,主要以張學良被軟禁時期的生活飲食為主;「大帥府傳套餐」的發想源自於張學良來台之前,在中國東北大帥府的宴客菜單。為了了解當時的歷史,陳彥勳經理也曾與東北瀋陽的大帥府相互交流;此外,餐廳也提供素食,張學良夫妻在特別節日會茹素,因此餐廳也準備素餐,提供給有需求的消費者。

在正餐之外,顧客也可以到少帥禪園享受下午茶,這裡的小六茶舖雖然名為茶舖,但室內走的卻是美式風格,有一個典雅漂亮的壁爐,再加上許多可愛的飾品,營造出輕鬆活潑的氣氛,可在此享用各式飲品與點心。陳彥勳經理表示,因為漢卿美饌是單價較高的套餐消費,因此希望以較平價的小六茶舖降低門檻,讓顧客可以享用愜意的下午茶,多認識這個地方,也確實有許多年輕人來喝茶聊天。

陳彥勳經理也推薦,秋冬時節可以先到雙喜湯屋泡湯,這裡有大眾泡腳池,也提供兩人一間的湯屋,不僅身體可以放鬆,也能夠欣賞到北投山區景致,別有一番風味。泡完湯之後,再享用季節套餐或是大帥府宴套餐,特別舒暢!

少帥禪園內的小六茶鋪

少帥禪園內的小六茶鋪

大帥府宴套餐 懷舊又具新意的主題餐飲

關於少帥禪園的餐點,陳彥勳經理相當自豪地表示:「我們所有餐點均自行烹製,而非使用半成品再加工處理。」餐廳也依照時令,儘量選用台灣本土食材,例如陽明山小農的山產蔬菜,也是餐廳長期配合的食材來源。

民眾慕名來到少帥禪園,多是緬懷張學良將軍的生平軼事,漢卿美饌的菜餚飲食,也是主打其故事。首先,大帥府宴套餐標榜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在重要宴客或大型宴會的菜單,具有東北菜的特色與西餐元素,強調食材多元與豐富味道,

菜餚分別有前菜「長壽三寶」,使用鰻魚、鱈魚肝、鮭魚、蘆筍、牛番茄、白花椰菜與櫛瓜,造型特殊相當吸引人;「趙四獨門蔬食」使用牛番茄、櫛瓜、貝比生菜與葡萄乾製作而成。主食則是「大帥府燉活海鮮」,使用新鮮波士頓大龍蝦烹製。陳彥勳經理笑著說:「張學良特別愛吃蝦!可能是物以稀為貴,畢竟東北要吃到新鮮活蝦不是那麼容易吧!」

湯品是「幽禁歲月百歲湯」,使用香菇、杏鮑菇、白洋菇、鮑魚菇與鴻喜菇熬煮而成。「飲食第一鮮」主要是鮮魚,使用龍虎斑、蛤蜊、酸豆與金桔等食材清蒸而成。「大帥府傳香煎牛」使用美國Prime肋眼牛排,加上蘆筍、黃金番茄、洋蔥與馬鈴薯等烹製。「伙房養身飯」以台梗九號米搭配牛肝菌,再加上帕瑪森起司,味道香濃可口。最後是「寶島四季鮮果」與「趙四私房甜品」,作為美饌的句點。

這幽靜但充滿歷史傳奇的餐廳,所提供的料理,可以讓顧客回味這段民國往事!

張學良非常愛吃蝦,這道「少帥最愛蝦」用草蝦跟當 季蔬菜搭配而成。

張學良非常愛吃蝦,這道「少帥最愛蝦」用草蝦跟當 季蔬菜搭配而成。

餐飲消息

「阿嬌的店」隱身在「新北投」捷運站附近的「櫻花大廈」裡面,若不是內行人,從外觀根本無從得知這家餐廳的存在。為何選擇這麼隱密的地方開店呢?老闆林裕鈜端了一杯養身茶給我,娓娓道出這段創業歷程。

親人不睦成創業契機 從蝦仁羹到無菜單料理

林裕鈜原本並非從事餐飲業,他曾做過磁磚經銷商,也開過保齡球館。他指著店內餐桌旁的獎盃,笑著說:「我可是很厲害的保齡球手呢!」1990年代台灣掀起保齡球熱,林裕鈜與朋友在屏東投資保齡球館,但後來理念不合而退出,幾經思索之後,決定在住家的騎樓巷口設個路邊攤,販賣蝦仁羹、滷肉飯和炒米粉。由於口味很好,生意興隆,親人見有利可圖便如法泡製,在同一條巷子內賣同樣的小吃,家人之間弄得很不愉快。

林裕鈜苦笑著說:「我實在不想這樣過日子,每天心情都很差!」於是他決定放手,不再跟大哥爭,改在自己家裡開設餐廳,設計一些菜單供顧客選擇。既然要做,就要做出口碑,林裕鈜一邊研發菜色一邊改良,淘汰不合適的料理,前前後後更換了上百道菜餚,最後成為無菜單料理餐廳。

脆卷

脆卷

不炒不炸不用辛香料 以食材與時間完勝的手工菜

「阿嬌的店」有兩大特色:第一,不炒不炸,頂多過個油就進行滷製。第二,不用辛香料,包含蔥蒜、辣椒、沙茶等通通不用。為什麼這樣烹製呢?

林裕鈜說,不炒不炸是受限於環境,因為餐廳設在大樓內,味道過重會被檢舉,因次開發出只用清蒸、煨煮、滷製的料理,正好也符合現代人講究健康的需求。

至於不用辛香料,又是為什麼呢?林裕鈜表示,當一道菜餚缺少辛香料調味,所用的食材必須非常新鮮,而且需要時間慢慢烹飪才會入味,反而真正能品嘗到食物真正的原味。他提到自己去熱炒店用餐的經驗,當時點了五盤菜,結果主菜雖然不同,配料(蔥、蒜、辣椒)卻完全一樣,而且挑一挑配料之後,主菜少得可憐。他笑著說:「早知道就請老闆五種食材一起炒就好,比較省事!」

基於上述兩點原則,「阿嬌的店」開發出許多慢工出細活的手路菜:涼菜「黃瓜珊瑚草」適合在夏天食用,清爽又開胃。「碧玉瓠瓜」是店裡招牌菜,創作靈感來自女兒小時候,襁褓嬰兒沒長牙齒,又想給她吃點副食品,於是用大骨慢火煨煮十小時做湯底,再跟瓠瓜煨上兩小時,柔軟且入口即化,出菜前淋上老母雞高湯,顏色晶瑩剔透,色澤滑潤,讓人不忍下手。

「烏魚子佐蘋果」也講究慢工出細活,林裕鈜回憶小時候,外婆烤烏魚子是用個小火爐,先抹上薄薄一層高粱酒,將烏魚子放上去,烤十秒之後再抹高粱酒,如此重複半小時,烏魚子外香內軟,生熟恰到好處。「蒜頭或蘿蔔主要是去腥,但我這種烤法的烏魚子不需去腥,搭配蘋果的甜味反而更好吃!」

出身基隆的林裕鈜,對於海鮮非常了解,「阿嬌的店」自然少不了海味。「海膽蒸蛋」、「清蒸紅條」、「芙蓉活蝦」、「清蒸活蟹」都是桌上佳餚。林裕鈜自傲地說,我們的海鮮只用野生鮮魚,不用養殖魚,讓顧客吃到品質最好的生鮮海產。最新開發的菜餚是「涼拌河豚皮」,使用澎湖的河豚,搭配秘製醬汁。此外,「脆捲」、「蓮子豬肚湯」與「猴頭菇」也都是客人喜愛的手工菜。

「滷肉飯和滷蛋」,看似尋常不過的小吃竟然也是店內招牌,老闆只選用新米,黑豆醬油也有考究,再加上純酒而非料理米酒,慢火燉煮,滷製十幾個小時的滷蛋,嘗起來有股淡淡的酒香,別具風味。

備料、做菜、研究食材  疫情衝擊下的慢活人生

「阿嬌的店」提供按人計的無菜單料理,客群年齡以中高齡者較多,又因隱身於大樓內,在地人鮮少知道這家餐廳,反而是外地客居多。疫情之前,從日本、香港、中國等地,來此用餐者也不少。目前因疫情影響,每次只接一組客人(至少四位),希望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確保防疫安全。

疫情是否衝擊了餐廳的經營呢?林裕鈜說,影響真的很大,不過房子是自己的,沒有房租壓力,沒客人時就備料與構思菜單。一邊聽著爵士樂,一邊研究菜單,一邊做菜,這種生活方式也挺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