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台灣人,一定都對早餐店的「帥哥、美女今天吃什麼?」這項善意謊言習以為常;身邊也或多或少有幾個能喝完早餐店奶茶全身而退的勇者;身處不同縣市的人們更一定曾看過密密麻麻地寫滿牆面,挑戰客製化極致的無限早餐組合。

「早餐店」可說是台灣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日常風景,即便是在後疫情時代,早餐店也仍屹立不搖,我們幾乎可以大膽地斷言,「吃早餐」是剛性需求。走進竹塹城,新竹舊城區的早餐選擇,較一般連鎖早餐店提供的選項來得更加「澎拜」,是享用完能夠精力充沛,展開充足的一天的好選擇!

這次我們將視角鎖定「老新竹人的早餐」,看看餐桌上都出現了什麼有意思的餐點?

中央市場的黑白糯米餃對決

上午八點多,路上人聲鼎沸,來到城隍廟周遭,早已有許多攤販擺齊了種種商品,等待顧客上門。這時,也有幾間傳統食肆早已高朋滿座。穿越如蛛網般複雜的中央市場,老新竹人的鼻子帶著他們直奔向市場內的特色米食-糯米水餃。

中央市場中的糯米水餃至今有兩家店舖持續經營,位於中央市場92號攤的糯米水餃是創始店舖,開業至今已超過七十年。每天使用新鮮糯米現磨成粉後製作外皮,包入飽滿的餡料後手工捏製成梭形的餃子。糯米水餃比起一般麵粉製成的餃子吃起來更具飽足感,糯米外皮與店家精心熬製的骨仔肉湯融合後,滋味更加圓潤,湯上點綴的芹菜珠更襯出豬肉的鮮美。

另一間糯米餃僅在步行幾尺之遙,名喚「阿金糯米餃」。最顯著的差異在於阿金販售的糯米水餃使用紫糯米製作,因此菜單上以「黑糯米水餃」與其他店家區別。阿金糯米餃除了糯米水餃之外也販售乾麵、韭菜(高麗菜)水餃等麵食小吃。阿金的餃子皮薄Q彈、內餡紮實,咬下去除了餡料的肉汁外還有些許的白胡椒香氣。淋上店家切入新鮮辣椒製作的辣椒醬油,總讓人將盤底一掃而空。

「西市大麵糊、米粉湯」,已陪伴許多市場攤商走過十餘年。

「西市大麵糊、米粉湯」,已陪伴許多市場攤商走過十餘年。

西市大麵糊、米粉湯帶來一整天的活力

除了兩間糯米餃各有千秋之外,若覺得一大早吃下糯米製品稍嫌負擔。緊鄰中央市場的西安街中,有一處「西市大麵糊、米粉湯」,販售炸紅糟肉、大麵糊、米粉湯與各式小菜。實惠的價格搭配相對小巧的份量,適合想在早上來碗溫熱的湯品,又兼顧澱粉攝取的好選擇。這處「西市米粉湯」也有悠久歷史,是週邊市場攤商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盛裝給顧客的米粉湯除了有吸附了湯汁卻不軟爛的米粉,更有幾大塊熟度適中的芋頭,一口咬下,濃濃的芋香就充滿了口腔。約莫九、十點到現場,有時還能看到送完菜的運將、早市收攤的勞動者們,拎著幾瓶啤酒,點上滿滿一桌小菜,在街邊小酌,那是多麼一幅充滿人情味的市場風景!

餐飲消息

炸得金黃酥脆的油條,夾入蓬鬆的燒餅之中,一口咬下,再啜飲一口透心涼的冰豆漿。這是許多人點中式早餐的「定番」選擇。或許每個城市都有許多中式早餐店,然而,在新竹,許多中式早餐店主打各式麵點的店鋪,卻與這座城市的身世息息相關。你是否好奇,究竟是為什麼呢?

風城裡的四川味

有「不沉空母」之稱的台灣,位處於重要的戰略位置。而新竹市正好緊接台灣海峽最窄之處,戰時在新竹空軍基地緊急升空的戰鬥機,將能最快抵達台灣海峽中線,保衛台海安全。在這樣的地理機緣之下,早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就在這裡興築了大量軍事設施,位在赤土崎一帶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與周邊設施,在戰時生產空軍航空燃料,也與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共同研發生質能源、位於沿海的新竹機場曾是日本神風特攻隊基地。而隨後來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也順理成章地沿用新竹空軍機場作為重要軍事基地,此處在冷戰時期,是美軍駐台黑蝙蝠中隊的基地。

新竹市政府的調查報告中曾推測,新竹市的外省籍人口移入比例較全台其他縣市為高,即是因為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在1945年之後,新竹空軍機場附近興建了為數眾多的眷村。新竹市共有46個眷村,其中26個為空軍四九九聯隊列管,17個由陸軍二〇六師列管,其它為聯勤總部與台灣軍管區輔導。空軍因輾轉播遷至台灣之前進駐於四川重慶,許多空軍為四川人就近報考,也有不少人取當地女子為妻,也因此他們來到台灣後引入了來自原鄉四川的飲食文化。隨後,在美援提供麵粉等物資的推波助瀾之下,善於製作麵點的眷村媽媽們,將一道又一道的麵食料理發揚光大。來自新竹,近年陸續展店至全台的牛肉麵名店「段純貞牛肉麵」,便是四川口味,其獨門的「二十三香」湯底便是取自川菜中慣用的花椒、辣椒、胡椒、蔥、薑、蒜、豆瓣醬等香料調配而成。

眷村龐的麵食產品多元豐富。

眷村龐的麵食產品多元豐富。

麵點與戰爭遺緒

當今,新竹有許多以麵點聞名的早點、小吃店家,皆與空軍基地的設置有地緣關係,或者有親屬曾於相關機構工作。輾轉搬遷至空軍基地旁、新竹著名的老店「金陵包子」,以老麵製作肉包、菜包等產品,搭配自製的青辣椒,令人口齒留香,直至今日仍是排隊名店,若起晚了去購買總得向隅。

於新竹市政府後巷內開店的「眷村龐」前身為「山東早點」,其第一代為隨軍隊來台的軍醫龐立田先生。第二代龎玉吉先生(龎爸)是山東早點的創辦人,他與妻子楊瑪麗(龎媽)都是新竹的眷村第二代。龐爸在因緣際會下,向相熟的榮民伯伯學了一身製作中式早餐的技術,從擺自家樓下的小攤販開始,逐步改良口味、製程,多年後茁壯為頗有規模的老店。

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初期物資缺乏,眷村中軍眷以「眷補證」糧票換取各項民生必需品,包含米、麵粉和鹽等食材。祖籍山東的龎爸與祖籍江蘇的龎媽,從小到大的家常餐點包含大包、饅頭、麵條、水餃或蔥油餅等各式各樣以麵團變化的麵點。「家裡沒煮過白米飯」是眷村飲食的獨特面貌,也造就了龐爸與龐媽開店時,製作各類麵點駕輕就熟的身手。龎媽也分享過去母親曾告訴她:「不會做餅的話,沒有人會娶你」,可見對中國北方人來說麵食的重要性。經過耳濡目染與不斷嘗試,龎媽也有了一身麵點好手藝,常常製作饅頭、韭菜盒或蔥燒餅等麵點,滿足一家人的胃口。

也因此,眷村龐以豐富、多元的麵食品項聞名。不管是皮薄餡多的小籠湯包,抑或是口感與香氣兼具的燒餅,或是薄透軟嫩的蛋餅皮捲起蓬鬆的油條,「眷村龐」製作的麵點嚼勁十足,大口咬下時的多重口感讓許多老饕愛不釋手。如今,「眷村龐」不僅規模越來越大,更傳承給下一代持續發揚光大。

新竹,不僅是科技與傳統交會之地,更是各族群交融,匯聚多元文化的寶庫。之後來到新竹,不管是小店桌上的調料,抑或是街邊的早點,嘗上那麼一口,那都是時光與文化淬鍊出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