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位於台北芝山捷運站旁的直火料理「FirePlay」,主廚Nick蘇濟恒每天的前置工作,就是將龍眼木放入特製的磚窯中悶燒,當木柴燒成餘燼,就能帶出高溫,再搭配快速燃火的木炭,木柴中的精油香氣隨之揮發依附食材,這是柴燒料理魅力來源,也是鍋子無法傳遞的激情。接著上場的工具,是炭鏟與炭耙,當Nick 將炭木送入烤台,他的魔法時間便開始了。

 

近千度高溫 人與工具都要耐火

他玩火時缺一不可的重要工具,竟是一把扇子,跟一支電子溫度計。他擺著烤網、放上牛肉,被高溫逼出的油脂碰上炭火白煙直衝,接著他拿出寫有「火の用心(小心火燭)」字樣的紅色油紙扇,扇掉不時冒出的火星、繼續補風,火光一明一滅由他操控,畫面太神奇,像《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魔法師霍爾,與聽命於他的火焰卡西法。

這把有趣的扇子,是餐廳開幕時前同事送他的禮物,很多日本串燒店師傅都有一把,之所以耐熱,是因為刷上天然的柿子染劑風乾,提高耐熱度。他一開始還不太懂怎麼使用,耗損偏高,託人從日本帶回好幾把,現在扇子作工更精細,他也更懂得善用,一把扇子用個兩三年不是問題。

另一個在火光中搶時間的神器, Thermapen® Mk4 溫度計,三秒內能準確讀取攝氏49.9 度至299.9 度高溫,售價高達140 元美金。他將探針插入一塊牛肉,當牛肉核心達到45 度左右,便可判定肉落在3分熟(Medium-rare),反覆火烤靜置三到四次後上桌,整體時間不到10 分鐘。餐期中他得一次為十幾個人上菜,容錯率極低,只要一個工具拖累他,後面就亂了套。

 

工具是重要的投資

「以前我待過的餐飲學校跟餐廳,大家都會買一個自己的溫度計,就跟買刀子一樣,是工作的投資。因為共用就會用壞嘛,自己買一個自己照顧。」Nick 的資歷,集滿世界直火料理名店,成長於新加坡的他,2011 年加入Restaurant André,接著進入主打澳式燒烤的亞洲50 大餐廳Burnt Ends 中,跟著主廚Dave Pynt 進入火焰世界;後來去了雪梨的Firedoor、再到日本神戶著名的bb9 餐廳,又去了香港的燒鳥名店Yardbird。從西式烤爐到日式烤爐都站過一輪。

來到台灣,他開了一間直火餐廳,設備自己設計,義式披薩磚窯、西式烤架、日式矽藻土燒炭烤爐都混融於廚房裡,他從別人的員工變成了Chef-Owner

 

善待工具 也是成本管理的一環

成為老闆後,看工具的態度跟當員工時大不同,「Sense of ownership,你會嫌麻煩把餘料丟了,還是善用?工具用壞就丟還是好好保養?在於你在不在乎。」Nick 說,他會碎念員工的一直是觀念問題,「我一看就知道他們切的東西不好是因為刀不利,會叫他們磨利再來切,不要弄壞東西,這都是基本。」

工具的選擇,他不小氣,他會購入最適合料理、可負擔範圍內的最好品質。「你要一個東西用一年買個十次,還是一個東西用十年?高品質的東西是真的好用,但你要靠保養來延長壽命。」這也是訓練員工的觀念,像是不能讓烤網晾在爐火太久變形,有些黑鐵做的烤具、鐵繩要固定上潤滑油;刀子兩到三天磨一次……保養工具對職人來說不只是情感面,務實一點看,也能省下大量時間與成本。

然而,工具對Nick 還是有深厚意義的,「我有一把蘆之刀製作所『銀香』柳刀,是在Burnt Ends 時,Dave Pynt 主廚看我沒有自己的刀,就送了一把給我這種待比較久的,2013 年用到現在。對廚師來說,送別員工請客吃飯沒有意義,刀才是我們一直用的,在這裡離開的資深員工,我也會觀察他們缺什麼刀就送什麼,通常是送『正本』的刀子。」他也像直火料理一樣,外表火烤、內心軟嫩嘴上平常不說什麼但對工具對人,仍有他自己的溫度。

 

日本製的油紙扇是Nick「玩火」時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從大小、形狀各異的料理刀具、一字排開的筷子、料理夾、模具⋯⋯擺在餐廳桌上、料理台後的琳瑯滿目工具,記錄著平塚牧人從踏入餐飲業開始,一步步的扎實累積。他表示,日本上下層級森嚴,甫入行時如果想嘗試某種新做法,只跟前輩借一次工具自是可行,但若想長期使用,仍需擁有自己的工具,不斷和前輩開口借用是很失禮的。也因此,桌上那數不盡的料理刀具中,便有數把是從平塚牧人踏入餐飲之初陪伴至今。「對我們而言,擁有自己的工具,也是一種專業的展現。」

 

找不到適合的工具 就自己創造吧

擁有專屬工具是一種專業,挑到適合的工具則源於對自己的了解。像是桌上那一排竹製的料理夾,便讓這點淋漓盡顯。平塚牧人解釋,坊間經常使用金屬料理夾,在夾取金箔時,卻會因靜電效應干擾無法順利夾取。因此他會特意前往做實驗的工具專門店,購買形狀、大小不同的絕緣竹製鑷夾,用來夾取、固定金箔、花瓣、水果或是招牌「櫻花樹甜點」裡的枝幹。這種購買、找尋適合工具的習慣,從日本一路延續到西班牙傳奇三星餐廳elBulli

「那邊的工作步調太快,又有來自全球的實習生與廚師一起工作,共用或借給別人的工具很常在忙亂中消失,所以大家也會習慣用自己的工具。」平塚牧人補充。另一項在elBulli 培養的習慣則是「自製工具」。原來,餐廳推出新菜的週期短,訂製新品往往來不及到貨,「既然訂不了,那就自己做」的方法論便在當時埋下種籽;直至今日,平塚牧人依舊每季自製新工具,像是冬季甜點上的雪花狀枝葉、為 LouisVuitton 餐會量身打造的經典「老花」、甚至萬聖節用的蝙蝠與墓碑、因應時節使用的春櫻與秋楓模具等,悉數鋪排在料理台上,就是平塚牧人的微型創作編年。「如果沒有適合的工具,那就創造自己的。畢竟創作就是這麼一回事,想端出獨特的作品,就別想著走捷徑。」

 

「器用之美」是板前料理的重點

從購入專屬刀具、尋找絕緣料理夾到創造自己的模具,透過一個個關於工具的小故事,不難看出平塚牧人對於料理的堅持與虔心。對他而言,工具除了好用,美感也是必須。像是料理台後層架上那一排各式尺寸的冰勺,便是彰化冰勺職人退休前最後一批作品。「剛到台灣時,我在某個古董市集上看到有人販售手工冰淇淋勺,這是我過去從未見過的東西。以往我即便是在古董店,看到的冰淇淋勺也是機器製的。出於好奇,我詢問了冰勺的製作者,知道他是一位住在彰化的歐吉桑,會在自家三合院裡手工敲製,便專程前往。沒想到他跟我說自己準備退休了,於是我買下的這批冰勺便成為絕響。」

平塚牧人表示,平心而論,機器也可以製造出合手耐用的冰勺,手工製品獨有的美感卻依舊無可取代,也因此架上的手工銅冰勺跟另一側在西班牙古董店購入的蛋糕鏟,皆是憑著無可比擬的美感,被平塚牧人收入囊中。「畢竟我做的是板前甜點料理,自然也會希望呈現給客人的工具、客人看到的用品都是美麗的。」

 

工具是職人的長線投資

他進一步表示,自己會購入的工具,其實並不一定是眼下所需,而是一種蒐集。「我會先買下這些工具,或許有一天,在某次創作甜點時便能派上用場。」

對他來說,購買工具也是料理職人很重要的自我投資。無論是主廚、甜點主廚⋯⋯只要是對於個人專業有所堅持的人,便應如此。「很多年輕廚師會跟我分享,自己投資股票賺了多少錢,但我認為,投資工具,讓自己出國看見更寬廣的世界、國際級的舞台更是重點,而不只是玩一些Money Game。」平塚牧人表示,「所以,如果你買股票賺了十萬元,恭喜你!也請用這筆錢來買工具,好好投資自己吧!」(作者為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生活類刊物。)

 

平塚主廚使用竹製、木製器具減少靜電,也能因應甜點大小選用不同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