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隨著原物料價格與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台灣咖啡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挑戰。夢鹿咖啡、抿茶Min Cha 創辦人Becky(游雯鈞)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創新思維,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步。

創新產品突圍 招牌飲品「焦糖脆脆」

「現在已經不只是一家賣液態飲料的咖啡廳,」Becky輕快地說道︐從咖啡店到早午餐,再到全天候的餐食提供,夢鹿咖啡不斷地推出
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時段的消費者需求。在主力飲品上也不斷創新研發各種不同口感、型態的產品,例如「卡美羅脆餅拿鐵」,在咖啡
上撒上親手熬製的「焦糖脆脆」,苦甜兼具的口感與風味,快速地成為店內的明星商品。這款看似簡單的甜點,原料僅為糖、水和少量小蘇打粉,製作上卻不簡單,「添加小蘇打粉是為了避免焦糖過焦,真正的訣竅在於掌握火候的經驗,」Becky 解釋,「原物料成本不高,但製作需要專業技巧。」目前「焦糖脆脆」已成為夢鹿咖啡的招牌商品之一,在社群媒體上引發不少討論。這些產品不僅增加了夢鹿咖啡的產品線廣度,更讓顧客感受到品牌不僅專注於咖啡飲品,還擁有研發能力。而正是這種專業性,讓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

重新設計、打造過後的夢鹿咖啡門市  

品牌定位 追求差異化還是跟隨潮流?

為了不斷提供新鮮體驗,夢鹿咖啡先前與泰國還魂梅展開跨界合作,將酸梅元素融入咖啡與氣泡飲中。「這是一次相當新奇的嘗試,透過這種創新合作,我們同時達到留住老顧客,並吸引新客群的目標。」談到市場趨勢,Becky 分享了她對品牌差異化的獨特見解:「曾經流行的『大理石拿鐵』引發我思考,消費者更傾向追隨熱門產品,而非尋求差異化。」

  「在社群媒體演算法加持下,適時『跟風』往往事半功倍。」Becky 進一步解釋,「消費者喜歡追逐爆紅商品,想要嘗試類似的產品體驗。如果一味強調差異化,反而可能增加行銷預算回收的難度。」她補充道,「但建立品質穩定的信賴感,才是在眾多選擇中突顯品牌價值的根本,是夢鹿咖啡一直以來的堅持。」

橘色系明亮的夢鹿咖啡,導入全自動咖啡機系統。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腹地面積超過八萬坪的南園,在The One團隊接手後,光是籌備期修繕工程就長達約九個月。其中最令人驚訝的莫過於特意將客房空間加倍,使原本為兩間獨立格局的房室打成一間,做出浴室與房間一樣大的空間規劃。The One 生活事業總監PEggy(張珮綺)分享,南園客房的浴室內更放置一座長寬皆150 公分大的單體浴缸,強調其「離世、洗塵、歇心」的體驗概念,呼應定點式深度慢遊之美的度假模式。讓旅人從進住南園那一刻起,便能在山水林間重新喚得身心靈與自然共存的靜謐與共鳴。

互動的餐飲美學 南園飲食地景

旅遊體驗中不可或缺的飲食環節,The One 以「地理」、「文化」和「美學」三個構面梳理風土脈絡。透過飲食與環境、歷史及人文的互動關係,超越食物本身的物質層面,達到滋味、知味與玩味的意境,形成所謂的「飲食地景」。

旅客在南園體驗的飲食,環扣三大面向去勾勒其核心,包含「地理風味」:攜手台灣各地山海之間的風土滋味,去設計最純粹的料理;「文化傳承」:守護「轉瞬即逝的味道」將特色小食或地方記憶保留,化作盤中飧傳承;以及「餐桌美學」:使用合宜且相襯的器皿去烘托餐食的視覺美學,形成「餐桌上的風景」。邀請旅人們一同走入山中園林感受The One 的飲食哲學,在紅瓦、綠意之中,和旅伴一起好好吃頓飯,從五感六覺享受美好食光。

雕梁畫棟的靜謐

南園食藝 台灣土地、山林與海洋的共演

近期南園食藝菜單的概念,為延伸你我的日常景緻、台灣的飲食地景,共分成三個風土主題,依序為土地、山林和海洋。以「土地」為主題的季節菜單中,呈現了風城新竹在秋冬時節獨有的九降風,選用了當地三大特色飲食文化:米粉、仙草、柿餅,以及順應黑潮在這季節隨之而來的烏魚為題。而接續登場的「山林」季節菜單,則是以台灣山林的春夏風土為靈感,融合島嶼各地的山野食材,如嫩葉、鮮筍、馬告等,更以兩周、三年和五年的梅子入菜,搭配台灣特有香料,讓每道料理勾勒出台灣山林的味覺風景,卻同時也是台灣再熟悉不過的飲食文化。

馬告澄清雞湯‧金針花‧香椿雞牡蠣肉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