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如果說島嶼的夏天有一種氣味,那麼望安,便是夏季越瓜採收時飄散的清新香氣。 近年來,澎湖氣候轉趨極端,時常伴隨強降雨,使越瓜收成日益稀少,也讓其醃製品-酸瓜,成為澎湖夢幻級的醃漬珍品。

醃漬越瓜 澎湖蔬果保存秘訣

越瓜是望安盛夏的風物詩,採收後刨成薄片,經過澎湖烈陽曝曬。曬乾程度全憑經驗掌握,不可過度,才能保留瓜的水分與彈性。以近似茶葉揉捻的手法,加入鹽反覆搓揉,接著注入開水入瓶,靜待發酵熟成。

若講究些,遵循澎湖古法醃漬酸瓜者,常會選用地瓜籤煮水、米湯,甚至是煮玉米後的水,這些帶有澱粉的液體能促進發酵過程的完善。玉米與越瓜常在同時節盛產,煮完玉米的水自然就成了最合拍的醃製媒介,也展現澎湖人惜物愛物、懂得循環再利用的生活智慧。

在望安,酸瓜的製作幾乎是家家戶戶私藏的祕傳寶典。雖然原料簡單,只需一味鹽巴來調味,卻因每位媽媽的手勁、手法與時間拿捏各異,造就了風味千差萬別,也成就了醃漬物難以複製的魅力。

加鹽揉製好的酸瓜,放進堅固的蘋果西打瓶裡,等待發酵熟成。

加鹽揉製好的酸瓜,放進堅固的蘋果西打瓶裡,等待發酵熟成。

蘋果西打與酸瓜 危險的美味

蘋果西打與酸瓜 危險的美味到澎湖,必定要造訪澎湖的零售市場「北辰市場」,搜羅各地特產。瓶裝蘋果西打中,黃黃綠綠的寶藏,不容錯過。黃色是高麗菜酸,綠色的即是越瓜製成的酸瓜。 據說,只有蘋果西打纖巧勻稱的瓶身,能抵擋酸瓜發酵後所產生的氣體膨脹。這種瓶裝的精準度,多一分嫌太緊,少一分則易炸瓶。只有它,能完美乘載這份滋味。發酵氣體蓄勢待發,攤商阿姨總會千叮嚀萬囑咐:「開瓶時務必小心!」最安全的開瓶方式,是先在瓶身戳幾個小洞,讓氣體慢慢釋放。(作者徐佳慧長期書寫澎湖飲食、文化,經營FB 粉絲專頁「在澎湖生活的100 種理由」)

北辰市場攤商販售各式各樣的瓜果

市場攤商販售各式各樣的瓜果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花枝丸是家常美食,不論是整顆油炸、切花煮湯,任何料理方式都能夠呈現不同風味。花枝丸的作法很簡單,花枝打成漿後和入粉類和調味即可;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真材實料和精湛手藝製作的澎湖花枝丸,讓人讚嘆不已。

西嶼大池角擁有曾經入選全台最醜地標-花枝妹,有著卡通藍色大眼的粉紅色花枝,端著大池角的名產花枝丸。

大池角的花枝丸相當出名,當地代表決定以「花枝端花枝丸」做為吉祥物。

大池角的花枝丸相當出名,當地代表決定以「花枝端花枝丸」做為吉祥物。

放送西嶼海味 總鋪師手做花枝丸

作為一個擁有漁業資源和「kâng-kó 窟」的村莊,花枝丸加工廠也是村內重要產業。現今市面上許多花枝丸品牌,仍都是來自西嶼大池村。品興行的老闆-明聰師,是大池人當地人,學生時期即跟隨叔叔一同操辦外燴辦桌。他將自身二十五年的廚師經驗,結合對澎湖在地海鮮食材的了解,創立澎湖海產加工製造品牌「品興行」,希望將澎湖、西嶼的海味放送(hòng-sàng,傳播)至世界各地。

花枝系列是其主打商品,食材運送過程均採用急速冷凍保留鮮甜。一口咬下花枝丸,明顯可以感受到花枝塊的脆口和鮮甜迸發,花枝漿、粉類及黑胡椒的完美比例在味覺感受上非常和諧。

而讓人齒頰留香的精髓在於「花枝」本身,在地手釣的花枝新鮮且口感絕佳。花枝漿中不吝嗇地將花枝肉大塊大塊加入,如同澎湖人的熱情慷慨,含肉量高的花枝丸,嘗起來非常過癮!(作者王昭淳為大角工作室負責人, 從事調查、紀錄大池社區風土記憶,亦發行地方誌《大角誌》。)

捕撈澎湖新鮮花枝製成的花枝丸,可吃到花枝肉丁。

捕撈澎湖新鮮花枝製成的花枝丸,可吃到花枝肉丁。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