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多達七百萬的「東方之珠」香港,一直是全球的「美食之都」,也是東西文化的橋樑,由於1997年以前是英國統治,香港和歐洲文化毫無隔閡,因此西歐各大國尤其喜歡藉著香港當跳板來亞洲佈局,餐飲這一行雖有其特殊的文化地理的在地優越性,但是香港的餐飲管理和調和東西的能力,硬是能讓西歐第一美食大國法蘭西也要借重他們。

  最近有一家法國原本從事時尚的品牌亞妮斯比 Agnès b.,在香港投資法國餐廳成功後,又轉戰台灣,經由香港的助力,台灣的饕客,可以比吃商業午餐略多個五十或一百元台幣,就吃到最正統的法國美食。

正統平價的法式小餐館

  雖然起家是時尚,亞妮斯比Agnès b.堅持走正統法國菜風格的宗旨,始終如一,為了顧客能吃到正統的法蘭西海鮮料理,亞妮斯比 Agnès b.不厭其煩,將來自法國諾曼地海產搬來台北信義商圈,空運直送的淡菜,以正統法式料理大餐的做法,奶油白酒烹調,提升了道地法國海產的鮮甜,讓人食指大動,也不會有滿嘴的台式胡椒和大蒜的辛香味,消費一客只要台幣680元,這樣夢幻的法國菜,物超所值,台北吃得到,你相信嗎?
 
  這道海鮮料理,也正是Agnès b.派到台北店的餐飲業務經理謝健鳴最推薦的招牌菜,店裡的點菜排上註明的是「法式白酒奶油淡菜佐薯條」,這是道連法國人都醉心其中的靈魂菜色。白酒經過烹調後所散發出的陣陣香氣,搭配細滑順口的奶油醬汁依附著台灣少見的法國諾曼第直送新鮮彈牙淡菜。佐一杯青蘋果香氣帶淡淡葡萄果香口味的白酒。
 
  長久以來法國料理聞名世界,然而其定價高檔,兼用餐禮儀繁複的高貴形象,並非升斗小民可以消費;不過隨著台北的富裕和國際化,情況變了,最近,台北市消費者有了口福,正統卻又定位平價的法國美食餐廳Agnès b.,透過香港分公司進來台北東區信義商圈展店了,而且餐廳的業主Agnès Troublé是原來在法國從事時尚業的企業女傑,透過香港來台北投資,結合時尚、咖啡廳等多種業態,讓法蘭西的Agnès b.品牌一次到位。
 
  2014年在台北101大樓附近的一級戰區,又多了一家微風廣場百貨,在微風的一樓就設立了這家亞妮斯比Agnès b.法國美食餐廳。台灣首次引進在香港已經很有名氣的agnès b. Le Pain Grillé法式小餐館,10月26日於微風松高商場全新盛大開幕。開業不過短短數十天,用餐時段高朋滿座,是一家人氣極旺的法式平價料理。

Agnès b.法式小餐館的法式洋蔥湯佐起司吐司 

法式洋蔥湯佐起司吐司 

原汁原味的法式Bistro

這家早在四十年前的1975年就創業於巴黎的時尚品牌,在母國並沒有投資餐飲,然而多年前進軍香港後,苦於在東南亞竟然吃不到正統的法國餐點,Agnès b.為了自己出差到香港時候的口福,也為了公司員工的福利,決定挪移時尚品牌的優勢,跨業投資餐飲業。

Agnès b.成為Bistro式的小酒館,將法式Bistro文化原汁原味帶進台灣。由於堅持原汁原味的法式料理,銳意經營,口味正統,定位又是平價路線,逐漸成為上班族的商業午餐和情侶熱愛的約會餐廳,於是在香港和台北也就成為新興的法式美食餐廳。

Agnès b. 原來在香港已經營運八年,在銅鑼灣、九龍塘和尖沙嘴陸續開了三家餐廳,非常成功;三年前藉著香港的投資經驗,來台北信義商圈投石問路,先以咖啡輕食為定位,到了2014年10月決定正式將香港的餐廳引進來台北。

台北信義計畫區的這家agnès b. Le Pain Grillé法式小餐館精心挑選了法國各地特色美食,例如西部沿海不列塔尼最具代表性的法式鹹薄餅(Galettes)、充滿普羅旺斯風味的鮮魚燉菜,以及陽光熱情的南法尼斯沙拉等,用三十餘道美食帶著大家細細遊歷法國一番。

Agnès b.法式小餐館的火腿起司太陽蛋鹹薄餅 

火腿起司太陽蛋鹹薄餅 

道道經典、道道美味

有句法國諺語流傳著:「沒有了麵包和酒,愛情甚麼都不是。」即使是浪漫至上的法國人,仍將飲食文化視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點和「民以食為天」的華人倒是不謀而合。agnès b.餐飲業務經理謝健鳴指出,法國地大物博,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十七倍大,除了里昂之外,法國最著名的美食第二大地名,就該提到知名的不列塔尼區域了。它不僅是鹹牛油(Pur Beurre)與焦糖(Caramel)的家鄉,更具代表性的就是鹹薄餅(Galettes)及可麗餅(Crêpes);所以台北這家店依照純正的不列塔尼製餅做法,以自法國進口的黑麥麵粉製成的鹹薄餅,煎至酥薄香脆後,加上現切火腿肉與有機太陽蛋,佐上些帕瑪森起司,立即幻化成為一道具有滿足與飽足感的法式輕食。

還有來自南法蔚藍海岸的尼斯沙拉也很有特色,特別放了鯷魚,清爽的橄欖油和法式油醋醬口味,不會將青菜和橄欖的美味喧賓奪主,與美國式的凱撒沙拉大異其趣。

這家餐廳的招牌菜還有法式洋蔥湯。談到正統法國料理的「湯」有三種:清湯、濃湯和其他類三大項目,從這三大項中謝健鳴總監特別讓這個餐廳選了一種經典款來推:法式洋蔥湯。法式洋蔥湯使用白醬和起司,食用前還要在上面放起司和麵包用烤箱烤一次,熱量比較高,而且一般餐廳都做得十分濃郁,很容易膩,但是本店卻出乎意料的爽口,搭配兩片烤麵包尤其相得益彰。

還有一道經典菜色是為了台灣本土化而設計的菜「中卷義大利麵」。這其實是針對台灣特有的中卷食材開發出來的「蒜香海鮮義大利麵」的變奏版本,非常受到本地客人的歡迎。中卷蒜香義大利麵非常彈牙,訣竅何在?吃到好吃的各種義大利麵,主廚的功力是表現在先會煮麵,煮麵有小技巧義大利文的al dente彈牙的口感也是義大利麵少不得的,本店的蒜香麵的彈牙非常出色

Agnès b.法式小餐館的香蒜中卷義大利麵 

香蒜中卷義大利麵 

跨足時尚、餐飲、電影與藝術文化的agnès b.

其實在探討這家法國餐廳的成功,分析其菜色的美味之後,不妨看看其公司的「品牌」是如何在四十年間打造的:

自1975年的首間Agnès b.店於巴黎「白日大道」(Rue du Jour)開幕後,Agnès b. 一直以時裝反映不同年代的面貌。

這位法蘭西時尚業的女強人,其服飾以恆久經典及基本款式為主調,務求讓顧客表現出不同的個人風格。除手錶、飾物及太陽眼鏡外,每一個系列的設計及製作都由創辦人agnès b.親自操刀,全心全意地演繹出設計背後的理念。由1975年至今,全球已經開設了超過二百間店舖。

這位七十二歲的法國女設計師,自幼就膽識過人;十九歲就生了一對雙胞胎,二十歲就毅然和孩子們的爹分手了。很年輕就被法國時裝媒體《ELLE》聘為編輯,工作兩年即辭職成為獨立時裝設計師,1965年到1975年有自己獨立店面前的整整十年,她不屈不撓,不畏法國時裝業百家爭鳴的激烈競爭,成一家之風格。1975年她的第一家實體店面頂下來的地方,原來是一家肉店,經她巧思改造,日後也成為巴黎一號時裝重鎮。

Agnès Troublé為很多音樂人設計服飾,更不斷支持獨立音樂及不同的音樂節。另外,透過不同的途徑, 表達她對電影的支持:或設計 t-shirt 表達對電影的支持、或身體力行支持不同的電影節。電影同時為agnès b.帶來很多設計靈感:黑白電影、新浪潮(New Wave)中簡單而高貴的造型、直接的剪接方法及時裝電影等;並一一透過其服飾系列,作為致敬。 agnès b. 更加為不同的電影擔任服飾設計一職,第一次參與的就是多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 執導的【Reservoir Dogs】(台灣沒有上映),agnès b. 為其設計了不同的西裝;繼而又有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影帝(約翰屈伏塔)的【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片中女主角鄔瑪舒曼(Uma Thurman)的黑西裝,就是出自她手。

基於對電影的熱愛及熱切希望可以親身參與電影製作,agnès b.於1997年成立了電影製作公司,Love Streams公司,2014年的金馬獎影展,這位法國女企業家也獻上她執導和編劇的電影處女作【我的名字是…】並將台北放映的所得都捐給台灣的慈善團體婦女救援基金會。

Agnès b.法式小餐館的店景

店景 

這樣一位多才多藝、「君子不器」型的法國資深企業家,當她經由「世界美食之都」香港的啟發,進一步在東方國家的餐飲業版圖攻城掠地,甚至將觸角伸到台北來之後,我們只要搭乘捷運,漫步到信義商圈,在微風松高的這家新開張的agnès b. Le Pain Grillé法式小餐館,點一道主菜,就能以平價享受道地法蘭西美食,預算卻在商業午餐之間,這豈不就是活在台北的小確幸嗎?

餐飲消息

「食」攸關人類生存,而「外食」是人類社會進化最重要議題之一,日本外產業受政經變化,氣候異常,社會變遷等因素影響,中大型企業必須快速回應時潮,近年已積極垂直整合,從上游農業到下游宅配,並多元發展以迎向明日趨勢。

  日本外食產業長期面臨社會變遷,人口數減少,少子高齡化,勞動力嚴重不足等困難,加上民眾對食品安全及環保意識提高,企業經營挑戰加劇。近年來日圓持續貶值,赴日觀光人潮大幅增加,也是亟需面對的課題。
  日本外食協會專務理事関川和孝指出,外食市場消費偏好多樣化,近年來「中食」勢力抬頭,使得便當、握壽司等銷售額不斷成長,「深入家庭內市場」成為外食產業擴展業績的趨勢,外帶、外送服務的業績持續成長,外送業績平均已占餐廳營業額的一成。超市及便利商店也分一杯羹,鮮食產業逐漸擴大。
 
  整體而言,日本每年約30兆日圓規模的外食市場已面臨「餐廳滿出來」的景況,連鎖餐飲業為求持續成長,不得不轉型且轉向海外發展的比率大增。
 
  日本外食產業在亞洲具有領導潮流的地位,台灣外食產業整體經營能力仍與日本有數年的落差,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外食產業委員會2014年10月底赴日考察,希望掌握連鎖餐飲業及食品加工業等發展趨勢,因「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日本外食產業經營策略快速天蠶變

  外食市場競爭激烈,歸納整理日本連鎖餐飲業的主要發展動向:
 
  在總體經營方面,併購案增多,例如:「Korowaido」收購河童壽司協助家庭餐廳及海外事業;市占率第一大牛丼連鎖品牌SUKIYA收購超市品牌。許多企業海外擴展速度加快,觸角延伸至東南亞市場,不少品牌進軍台灣。
 
  在開發策略方面,一是店舖改裝提昇質感,擴大改裝並塑造更優質的店內氛圍,且增加廚房設備,主要是鎖定女性客群、銀髮族群的喜好。二是因應小酌風潮,新型態店舖陸續出現,例如:KFC在日本推出新複合店型,結合早餐、咖啡、酒類等進駐辦公大樓。
 
  在商品策略方面,日本外食市場出現了「小奢侈」消費風潮,民眾追求品質大於價格的意識提昇,想要吃得好、吃得巧,很多連鎖餐飲業者順勢調整商品,推出較高價位的商品。另由於銀髮族及單身家戶需求增加,例如大型餐飲集團Skylark旗下家庭餐廳加強宅配服務支援。
 
  在營業策略方面,由於人口數減少,勞動力不足,迫使外食業者改變策略,有些業者縮短夜間營業時間,有的是原本24小時營業的速食店及家庭餐廳,也針對不同商圈型態調整店面營業時間,有的則是將營業時間提早,搶進早餐商機。

在人員管理方面,多數日本連鎖餐飲業者推動工讀轉正職政策,有些企業採取增設地方營業分公司的管理方式,提昇營運效率。

為增加吃便當樂趣和民提供客戶自行繪畫便當盒服務,客戶可將圖樣交給和民製作。

和民、摩斯企業發展策略成為指標

日本家庭類型明顯轉變,根據調查,自2010年起,夫妻兩人或單身的家庭數已過半,而預估至2020年,單身家戶將繼續增加。這些轉變牽動外食市場的客單價變化,外食企業經營更需有明確策略及行動方針。

高齡化商機擴大。根據統計,日本總人口數於2010年約1億2,806萬人,預估2060年約8,676萬人,減少4,132萬人口。日本65歲的人口,2010年占總人口數23%;預估2060年時將占總人口數40%。人口減少與老化正同步發生。

WATAMI是日本最大居食屋品牌,積極轉型成為創造六次產業之模範企業。和民於10年前就發現居酒屋發展有侷限,年輕人花費元氣不足,高齡人口才有消費力,轉向用餐比重較高的餐飲業,也介入農業,並於2005年投入看護事業,2008年展開高齡便當宅配服務,轉型方向都領先潮流,帶動集團業績往上走。

和民強調發展出獨特的六次產業,第一次產業是指生產,發展有機農業,經營農場及牧場,第二次產業是食品加工及流通事業,第三次產業是外食事業、介護事業、高齡者便當宅配事業,到最後廚餘堆肥,環保減碳,再生能源等,這些產業間彼此循環,產生綜效,加乘創造六次產業。

和民集團在日本有600多家店,除一般居酒屋,也積極發展專門餐飲店,例如美式「T.G.I.Friday’s」及西班牙料理「GOHAN」,強調臨場感的燒烤店「銀政」等,也在亞洲各國約有106店。在介護事業方面,約有105棟,6,000多人居住;此外,有541處營業所,每天宅配便當數約26萬個;有13座手工中央廚房工廠;有12處農場及牧場,並有三個風車基地及兩個太陽能基地。

和民社長室室長中川直洋表示,該集團發展已從追求高利潤到轉型成對社會有重要貢獻。高齡介護事業多為國營事業,和民投入後從「吃」改善問題,將料理調整成「軟食物」,透過營養師計算鹽分及熱量,著重安心安全及美味,果然吸引高齡消費者。客戶可每週下單,便當售價從474日圓到688日圓,菜色有四種選擇;另也針對一般家庭及女性客戶販售食材,只要花15分鐘就可調理食用。

和民堅持連鎖餐飲業有手工味,為使店舖販售的料理味道及品質一致,投資發展手工中央廚房,選用有機食材,食物不加化學品調味。採取多品項少量生產策略,每日生產及配送,全年無休;從原料、計量、加工、充填、冷卻、分裝到出貨等過程,都有品質檢查記錄,每項有品質保證卡,以卡片就能找到負責的人。

MOS是日本速食業第一品牌,摩斯國際本部領導人青木賢二表示,面對市場快速變化,該公司推出不少新品牌測試市場,不過,成效都待觀察,摩斯堅持的核心價值最吸引消費者,連續獲得日經零售及餐飲店具店舖魅力調查第一名。

日本摩斯堅持三個最重要:一是現點現做,讓顧客享用美味;二是表現日本的飲食文化,開發使用醬油和味噌等日本食材以及可增稻米銷售量的商品;三是看得見「臉」的優質蔬菜,提供美味安全的蔬菜。摩斯鼓勵並協助農民採用不依賴農藥及化學物的培植方式,各門市都將當天蔬菜生產者的名字揭示在黑板上。

摩斯也開設兒童體驗職場的主題公園「KidZania東京」,讓小朋友可在園內挑戰自己喜歡的工作,親自種植食物,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及如何生存的實踐力。

和民推出高齡便當宅配服務,便當菜色豐富,且控制鹽分及熱量。

百年品牌中村屋著重研發堅持直營

在日本東京知名的連鎖品牌「中村屋」從小麵包店起家,自1901年創業至今113年,融合外國思維及料理技術,不斷創新研發商品,奠定經營成功的基礎。

在東京都涉谷商業區的中村屋大樓60年來四次改建,2014年10月新大樓正式啟用,地下一樓與地鐵出口共構的麵包及伴手禮門市走精緻高雅路線,也有咖哩簡餐店,另在頂樓經營高檔餐廳,這些店才剛開幕,已人潮不斷。

中村屋課長廣澤久美子指出,中村屋創辦人相馬夫婦是在教會認識,在東京大學附近開小小麵包店起家,100多年前麵包是高貴東西,他們到處考察學習,第三年才研發出奶油麵包等,後餐飲,日本昭和時期,很多日本人到東京都能到中村屋吃飯、紀伊國屋書店買書、到水果店買水果是三大享受。

開設有印度咖哩口感的外國風餐廳。1953年開始多店舖發展,至今有30家店,由於堅持高品質餐飲,吸引40至60歲的中年族群成為主顧客。此外,知名商品如包子,每天透過日本7-11販售,一天銷售量即達上百萬顆。

    中村屋已傳至第三代,顧問也是總料理長二宮健是知名廚神級的大師人物,他表示,公司目前由專業團隊負責,為延續創辦人的經營理念「真誠的心,確實執行」,堅持認真研發,獨資且不借款,門市直營發展,經營策略仍緊抓時潮。

    如何做好食安,二宮健強調兩大作法:一是安全把關,針對進貨廠商,訂定內容很細的合約;二是主動抽查,會有一組人抽查如養雞場,或隨時抽驗原料。他笑說,想交貨給中村屋的供應商,真的要有自信做到品質百分之百確認。

中村屋的Bonina甜點伴手禮門市設計風格現代,後場作業部分透明呈現。

味之素、朝日啤酒老品牌創新溝通

味之素及朝日啤酒(Asahi)都是百年品牌,且行銷多國,是極具代表性的日本食品業,除與外食產業緊密結合,也深入一般家庭,企業發展相當著重未來趨勢。

味之素發展105年,在世界26國及地區設有120個工廠。1908年日本池田菊苗博士就在昆布中發現麩胺酸,命名「鮮味(umami)」,除了甘、鹹、苦、酸味外,鮮味也列入世界語言,日本飲食文化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味精就是麩胺酸與納的結合,鮮味的最佳調味料。

味之素主要以樹薯、甘蔗、玉米等天然植物為味素原料,以微生物讓蔗糖自然發酵精製而成,甘蔗榨乾使用後,仍回收融入土壤,一切以環保生態為主。另一方面,受歡迎的烹大師調味料使用鰹魚,製造技術較困難外,海洋補魚過程也都以科學化方法著重環保生態進行,台灣用量已成日本以外最大市場。

 味之素台灣總經理中西良一表示,味之素集團品牌使命是「Eat Well, Life Well」,從味素出發,也發展天然冷凍食品、健康食品,投入生技產業,發展化妝品、醫療用品,其中胺基酸營養補給品,被選定為2020年奧運選手指定飲料。

味之素強調天然原料,瓶子包裝材質也著重環保減碳。

朝日啤酒的前身創立於1889年,Asahi啤酒在1892年正式問世,已成為日本最知名的啤酒品牌,也多元發展威士忌及燒酒等商品,該品牌強調為世界人類健康及實現富裕的社會做出貢獻。

為了品牌溝通,朝日啤酒在日本各地設立觀光工廠,提供產業知識,為形象加分,讓消費者了解啤酒的主要原料是麥芽、啤酒花及水,經過天然發酵過程才能製成。除全自動化生產,為確保安心安全,工廠設有檢查員進行官能檢查,針對口味、香味,泡沫顏色及經過咽喉時的感覺,每天下午時段進行測試。

觀光工廠採綠建築設計,著重環保生態,將廢棄物百分之百回收利用,並研發出超級易拉罐蓋,讓所有工廠一年減少排放9,000噸的二氧化碳。該公司強調,明日環境維護是人類共通使命,設定2020年減碳目標,並於水源地區積極進行森林保護活動,維護大自然生物多樣性。

日本外食產業面對人口結構變化及景氣失落20年等壓力,各項經營挑戰都很艱鉅,沒有專業實力根本無法立足。日本業者著重基本功,深耕核心,運用科技,創新研發,建構食品供應鏈,海外拓展,除設定2020年發展目標,也相當重視綠色環保,前瞻能力、願景眼光、策略行動,很值得台灣外食產業效法學習。

  在人員管理方面,多數日本連鎖餐飲業者推動工讀轉正職政策,有些企業採取增設地方營業分公司的管理方式,提昇營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