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餐廳又稱為游擊餐廳、晚餐俱樂部,有點類似社交俱樂部,是短暫、非正式營運的一種餐廳,營業時間長則半年以上、短則一天,有的餐廳甚至只開幾小時,這類餐廳的主事者大多是知名主廚,但並未限定維持營運多久、以何種方式營業,端看主廚或經營者的個人想法,他們往往選定在私人住宅或類似舊廠房的空間裡上菜,有些只在特別節日期間才進行營業。

  快閃餐廳自2000年在英國與澳洲引起話題以來,一直受到饕客們的普遍歡迎,但它在餐飲業界不是一個新的風潮,早在美國及古巴等地就可看到類似快閃餐廳的經營方式。熱衷此道的饕客們大都會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如部落格、推特或臉書等,忠實且執著地跟隨這些餐廳的各項動態,並在網路上預訂參與各項活動。

對於才華洋溢、年輕有為的主廚而言,近年開設快閃餐廳幾乎快被奉為圭臬,因此類餐廳能讓他們充分體驗廚房設備不同於往常的艱困挑戰,且不需要負擔傳統餐廳倒閉的風險。這些餐廳就像載著食物的卡車一樣,到處走、機動性高、甚至能巡迴世界各地,有些年輕專業的餐飲從業人員更透過經營快閃餐廳與曝光,藉機展現不同於傳統餐廳的服務與技能,進一步尋求願意支持他們開另一間新餐廳或實行不同烹飪理念的投資者。

2013年,快閃餐廳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普遍獲得激勵與盛行,豐碩的果實或許可以歸功於消費者對新鮮的餐飲體驗及追求美食的動力。被譽為全球第一名的丹麥哥本哈根NOMA餐廳,2015年將前進日本開設快閃店;台灣也不例外,2014年最知名的快閃餐廳,應屬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Yannick Alléno的STAY餐廳化身為「Terroir Parisien 巴黎風土小酒館」,為期十七天的快閃形式,帶給台灣消費者不同於台北人的巴黎愜意生活的新體驗。

餐飲消息

gluten是一種名為麩質的蛋白質混合物,又稱為麵筋,可在小麥、大麥、黑麥等類似的穀物中找到這種物質,無麩質飲食就是不吃這類含麩質的食物。無麩質食物有哪些呢?舉凡肉、魚、堅果、豆類、水果、蔬菜、大米、玉米、馬鈴薯、藜麥、蕎麥、高粱等,或是上述食材所製成的食品,如無麩質麵包、無麩質啤酒等等都是。

  為什麼無麩質飲食近年這麼夯?一開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些人吃了麩質後引起腹瀉及一些對麩質過敏的腸病症狀,就是所謂的「乳糜瀉」(celiac disease),而無麩質飲食正是目前醫學上唯一獲得認可治療乳糜瀉的方式,估計全球約有1%成年人受到乳糜瀉的影響,而且持續增加中。有些人認為無麩質飲食對一般人而言是健康、有好處的,雖然目前還沒有發表正式的實驗數據來支持這項說法,但對於那些乳糜瀉患者、身受麩質其害的人而言,它的確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無麩質飲食近年來受到歡迎的另一個原因之一是,許多名人奉行此飲食方式,如美國新生代創作女歌手麥莉‧希拉(Miley Cyrus)等等,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知名人士,非網球名將、現任球王喬柯維奇(Novak Djokovic)莫屬,至今已拿過6座大滿貫冠軍的他,曾於2011年公開表示無麩質飲食就是他屢創佳績的致勝關鍵,2013年還因此出版書籍《Serve to Win》跟球迷分享他遵行無麩質飲食所帶來的好處。

2011年紐約時報暢銷書《Wheat Belly》,書中直指小麥為「慢性毒藥」,也刺激了更多人購買無麩質食品,因為他們認為,無麩質飲食有助於減肥、讓他們的身體感覺更健康,甚至認定自己就是對麩質敏感的人。然而凡事有正反兩面,有些人則抱持不同的看法,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世界排名第二、擁有12座大滿貫冠軍的網球名將納達爾(Rafael Nadal),他認為「不是所有人的成功,都有相同的飲食方式,事實上,每個人都不同」。近來,營養食療專家也開始警告,無麩質飲食可能導致營養失調、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等,並不建議無麩質飲食作為吃得更健康、減肥的節食手段,一般民眾不應該自行診斷為麩質過敏者,以免顧此失彼、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