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是一種情。會不斷的思念,也很難割捨。

山海樓在台北是台菜餐廳中的新生,主廚是誰也沒去打聽,老闆是永豐餘集團何奕佳。十一月初朋友宴請始有機會一嘗台菜稱為「手路菜」的滋味。

引頸期盼前,回想一下吃過台菜的味道,1985年大學畢業當年,父母來台,總想讓他們能吃道地的好料有同學推薦中山北路青葉,當時的青粥小菜,蚵卷、雞卷丶豬肝加上地瓜粥,雙親吃得滿意極了,來四天去了二次。其後的欣葉台菜更是橫掃台北一段日子,至今德惠街欣葉總店,是饕客級的姐夫姐姐來台喜愛的餐廳,因為家人一聚一桌十二人,叫了一些大菜,紅蟳米糕丶芋頭米粉、三杯雞、絲瓜蛤仔、麻油腰子,但是永免不了煎豬肝、瓜仔肉、菜脯蛋、雞卷等基本菜色。再吃了麻糬及杏仁豆腐,也是讚不絕口。

說穿一般台菜是好呷跟呷飽!

十五年前在葉榮嘉建築師引領去吃了北投蓬萊排骨,炸的排骨一條一條有肉有筋,帶骨用手拿著吃覺得非常過癮,由於好吃不得了,後來帶老婆及家人來,除了酥炸排骨外,白斬雞肉丶新鮮青菜丶鳯梨苦瓜雞湯都是忘不了的。近年蓬萊排骨店在天母變出兩家分身,各有擅長。比較常去是中山北路七段哪一家叫興蓬萊酒家。

台灣人跟我說,北投的風月酒家的菜色是比較好吃,也是台灣菜進步的空間。到興蓬萊一定要吃的三個菜,酥炸排骨丶白斬雞和佛跳牆。其中白斬雞真的口感肉質佳,師傅在煑的火喉上確實到家,很少失手。前總統李登輝很喜歡這裡的雞湯,因為這雞湯是頂尖的好湯。我則喜歡蒜苗螺肉湯,此湯實在清甜,在香港喝不到。相隔不遠在天母東路的金蓬萊遵古台菜餐廳,在餐廳的裝潢上是稍勝一籌,請客宴賓是體面多了,菜色和品質上也相去不遠。但是在整體舒適感上是更得到欣賞和認同。

山海樓

山海樓

到目前為止吃過的台菜中,味道好印像深刻的是林森商圈的明福台菜,是富豪丶明星聚會重點餐廳。對吃和投資都是神人級孫經理請客,小鬼級的我擠上最後一個位子,得以一嘗頂級佛跳牆的味道!其他也不用多説了,炒魚腸丶蒜泥蚵仔丶鮪魚香腸都是比別家好吃一級。其中的紅蟳炒飯及玉米雞盅則罕見又好吃。明福的廚藝菜色都是一流,也是政商名流及招待外賓的指標名店。但是他是環境及裝潢很普通,實在無法成為頂尖的餐廳。

今年有緣分回中山北路巷內過去日治時期名醫豪宅,名為三坂橋的老宅用餐。三坂橋會館,曾經以江淅菜經營了好幾年,過去中午常常與朋友用餐。這棟巴洛克風格的兩層樓洋房,前半部是日式庭園造景,後半部現在則拓寬成玻璃圍幕樓中樓,挑高的空間充滿華麗氣息。現在經營以台菜為主的山海樓。在硬體更具吸引力,許多細部的美感現在都呈現出來!

期待這裡能成為一家能夠登上米其林評鑑摘星的台菜餐廳。不過這次用餐沒有這麼的好,但我覺得它有機會做到。因為它用餐環境是我到過台菜餐廳最優質的。庭園可以更好,門檻地磚吊燈都是有意思的、有故事的。登堂入室也看到細緻布置,二樓可以廿人用餐包廂,水晶吊燈丶李真雕塑丶鄭予愁酒詩的屏風丶春夏秋冬的菜譜、蘇軾寒食詩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替餐廳加分不少,除了吃也有文化深度。

我們八位好友在隔壁包廂,單看擺放餐具也已感到賞心悅目。服務人員也非常用心,畢竟經歷有限有點力不從心,必須花時間改進。

我們先開了一瓶1970年法國瑪高紅酒,跟著一道好菜上桌,不拘束吃得愉快喝得開心。首先六項泠盤豪華大拼盤,豬心丶白斬雞丶小卷、九孔丶雞卷丶圓蹄薄片。再來蚵嗲,新鮮飽滿蚵仔可口。接著手工豆腐,有點新玩意,也是爽口。清蒸黑毛和吻仔魚海菜煎餅並不搶口。接著上的烏魚子炒飯,一口氣就是兩份,大家都說好呷時,卻來了麻油雞米糕,後者立刻更勝一籌獲得更多讚美!

壓軸的是美名為鳯凰投胎的豬肚褒雞,這道菜一定要三天前預訂,算得上山海樓招牌上的手路菜。先把各種香菇干貝蔬菜材料塞進雞內,再把雞放入豬肚再縫起來,在高湯細燉。這湯美味可口,菜肉都是吃得舒服。一鍋要價4800台幣值得。最後的甜點中看不中吃,也就不說了!總的來說這頓飯吃下來,非常舒適,胃沒有壓力,材料新鮮感受得到,席中最具權威老饕說:「沒有味精的菜確是好,有味道!但不需要猛喝水。」不過平心而論,手路菜三個字不能浪得虛名,必須在廚藝上更努力!每一項菜都要跟全台台菜店媲美,佛跳牆要能跟明福同水平、排骨酥也能與蓬萊同級⋯⋯⋯⋯這樣去努力山海樓在軟硬都一流時,為台菜排上世界排名是台灣人可以期許的。

餐飲消息

聲勢甚大的七期,豪宅、摩鐵、餐飲、大路,一座朝富發展的大都會,台中不可捉觸、亦不曾叫人失望的晴朗陽光,倒曬在西屯區朝富路上,一排路樹併立的綠屏間。視線穿越,緩步經過植滿綠意的小庭園,推開「好好」西屯店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溫暖的淺木色,乾淨的氛圍,一張延伸的長桌擺滿了生活商品與點綴的綠盆植栽,略帶日式的衣帽人往來服務,開放式的廚房正傳來爐火間的微微振動聲。

從森林走向城市,「薰衣草森林」的紫色夢想種子,最初在台中新社種下,經過14年的累積,如今開枝散葉,有了七個品牌。「好好」是2013年開展的一株枝葉,矢志將山林的美好生活帶進城市,創造都市叢林裡的一畝綠洲。

「好好」,就是「好好生活」。望名生義,落實生活──好好吃一頓飯、好好閱讀一本書、好好照顧植物、好好煮一餐,一整天的生活,恁地都要好好過。為了展示這樣的可能,「好好」西屯店在空間設定了三個象限:藝空間、微食堂、好生活,期許日常的美好提案,都可以在這個店鋪發生,發光。

好好的店員笑容可掬

好好的店員笑容可掬

藝文與綠意的共構-藝空間

從門口的小庭院,店鋪內的木製老家具、小盆栽,到溫室般的後花園,「好好」西屯店被森林的元素所包裹。這裡彷彿正是「薰衣草森林」的延續,將山林的美好氛圍帶進城市。

店內的家具擺設,更邀請曾擔任「好樣本事」創意總監的毛家駿先生操刀規劃。來好好用餐的客人,可以一屁股坐進一張超過三十年的法國舒適老沙發。若臨時想再多邀一二閒人,將隱藏在桌子裡的桌板往兩側一展,獨享的午餐,立馬續攤成三五好友的午茶時光。

而牆面上的展覽,則是提供藝術家將提煉生活、呈現觀點的作品展示,每次溝通一個觀點、一種視野。當期的人物攝影展,是以八八風災後的小林村民,與「好好」夥伴群像相呼應,讓山上與城市,同樣認真努力完成自己工作的人一起被看見。

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一頓飯-微食堂

卻坐餐前,展讀書報,也許正是許多人腦內的美好早晨印象公播版。「好好」菜單的尺寸形式,正像一份生活週報。展讀菜單,一份定食內含的食材履歷一一詳列:霧峰香米、彰化陽光豬、大肚無毒地瓜、柴燒豆腐…以此揭示店家選用安心、友善食材的心意,用生產者的故事,拉近人與食材、人與土地的距離。

好好的菜色也展現活用在地食材的企圖。例如,「台中風味綠沙沙慢燉鱸魚」便以台中地方特產的「麻薏」為醬汁,淋覆鱸魚而成一道在地意象料理,台中人每到夏天的共同食物記憶,在「好好」的料理台上有了新的味覺操演。

問起選用「開放式廚房」的設計概念,品牌經理人May表示,以透明化的展演方式,開放式的微食堂,就是好好生活的行動展覽場,示範演繹著食材從產地而來,通過烹煮,到送上餐桌的過程。而插畫家良根的大型畫作,也正以趣味的構圖示現這樣的飲食理念,在開放式廚房對向的壁面上與其動靜共構,遙相呼應。

微食堂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大膽操作「素人料理」,廚房夥伴皆與餐飲科班訓練非親非故,旨在表彰選用新鮮食材,通過簡單烹調料理,人人都可以好好煮一頓餐,好好享用一頓飯,這也是在都市生活的節奏上,「好好」欲傳遞的理想居家生活樣貌。

台中風味綠沙沙慢燉鱸魚

台中風味綠沙沙慢燉鱸魚

台灣選物,共好平台-好生活

建立微食堂,展示美好飲食生活的「好好」,並不將自己定型成「餐飲業」,而從食衣住行各方面,期許自己成為台灣好物的「選品店」。透過共好選物平台、好書閱讀、策展、課程與活動體驗的方式,推廣生活風格與品味。

共好平台上所展售的選物,皆是與台灣職人、藝術家、小農合作的自信產品。例如:為妻子而打造的台灣鑄鐵鍋「大古鐵器」、因家人健康而栽種的草屯紅薏仁生產合作社、兩位媽媽堅持親手製好油的「細粒籽工坊」等等…。品牌經理人May表示,「好好」選物的原則與和生產者的合作方式,總是先透過溝通,確認彼此的理念契合,找到擁有共同想法,支持共同理念的職人或廠商,才進一步談產品的生產契售。

從設計到選品,「好好」完整的品牌形象與商品企劃大部分源自幕後的美感設計部與企劃部團隊。然而,品牌經理人May表示,人人都可以是、也應該是「市場觀察者」,培養眼光,落實美感生活。「好好」期許每個夥伴都成為「風格美學家」 ,特別為內部員工設計了「生活風格達人」養成步驟。透過「習、觀、行、言」四階段,訓練夥伴從觀察、執行,進階到能自主提案的風格達人。

品牌經理人 李秀美(May)

品牌經理人 李秀美(May)

三間系統店,實踐美好、共好的生活態度與利他哲學

繼西屯店後,「好好」又有高雄甲仙店與台南友愛店。如同「薰衣草森林」當初帶動因九二一而沒落的新社,與西屯店同期開幕的甲仙店,要翻轉八八風災後,這座一度沒落被遺忘的小鎮。

甲仙青年的一句「最不幸福的地方」,加上薰衣草森林創辦人亭妃的遺願,讓執行長決定嘗試將美好生活的新立與在地提案,編織進這座不該悲情的小鎮。

在作家洪震宇的穿針引線,與紀錄片「拔一條河」的因緣際會下,「好好」於2013年進駐甲仙,結合民宿與餐飲,轉化在地食材為產品,發掘小鎮故事與心願,舉辦小旅行,人進物出,讓甲仙的在地特色重新發散出微光。此一行動也因此讓薰衣草森林獲得天下雜誌「2015天下CSR企業公民獎」。

因過去洋式商行在台南開啟的歷史脈絡,友愛店則使用歐式元素,以餐酒館形式,結合另一個旗下品牌「緩慢文旅」,以提供房客早餐為主要經營型態。 餐飲表現上一樣選用在地食材如關廟鳳梨、虱目魚等台南特色入料理。

三間系統店,各有緣起,自擁特色,卻不脫「美好」與「共好利他」的核心理念。帶著如此小確幸美夢與社會企業理想的「好好」,如何在文創市場中穩健生存?品牌經理人May表示,「好好」不願被價格、市場的考量完全主宰,而堅持選擇好物,一而再、再而三的傳達理念,簡單踏實地做。好好生活,人人嚮往,持續展示各種不同的生活提案,創造令人想要的生活型態,讓消費者找到自己受用的風格,形成口碑,是「好好」堅信的幸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