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勢甚大的七期,豪宅、摩鐵、餐飲、大路,一座朝富發展的大都會,台中不可捉觸、亦不曾叫人失望的晴朗陽光,倒曬在西屯區朝富路上,一排路樹併立的綠屏間。視線穿越,緩步經過植滿綠意的小庭園,推開「好好」西屯店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溫暖的淺木色,乾淨的氛圍,一張延伸的長桌擺滿了生活商品與點綴的綠盆植栽,略帶日式的衣帽人往來服務,開放式的廚房正傳來爐火間的微微振動聲。
從森林走向城市,「薰衣草森林」的紫色夢想種子,最初在台中新社種下,經過14年的累積,如今開枝散葉,有了七個品牌。「好好」是2013年開展的一株枝葉,矢志將山林的美好生活帶進城市,創造都市叢林裡的一畝綠洲。
「好好」,就是「好好生活」。望名生義,落實生活──好好吃一頓飯、好好閱讀一本書、好好照顧植物、好好煮一餐,一整天的生活,恁地都要好好過。為了展示這樣的可能,「好好」西屯店在空間設定了三個象限:藝空間、微食堂、好生活,期許日常的美好提案,都可以在這個店鋪發生,發光。
藝文與綠意的共構-藝空間
從門口的小庭院,店鋪內的木製老家具、小盆栽,到溫室般的後花園,「好好」西屯店被森林的元素所包裹。這裡彷彿正是「薰衣草森林」的延續,將山林的美好氛圍帶進城市。
店內的家具擺設,更邀請曾擔任「好樣本事」創意總監的毛家駿先生操刀規劃。來好好用餐的客人,可以一屁股坐進一張超過三十年的法國舒適老沙發。若臨時想再多邀一二閒人,將隱藏在桌子裡的桌板往兩側一展,獨享的午餐,立馬續攤成三五好友的午茶時光。
而牆面上的展覽,則是提供藝術家將提煉生活、呈現觀點的作品展示,每次溝通一個觀點、一種視野。當期的人物攝影展,是以八八風災後的小林村民,與「好好」夥伴群像相呼應,讓山上與城市,同樣認真努力完成自己工作的人一起被看見。
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一頓飯-微食堂
卻坐餐前,展讀書報,也許正是許多人腦內的美好早晨印象公播版。「好好」菜單的尺寸形式,正像一份生活週報。展讀菜單,一份定食內含的食材履歷一一詳列:霧峰香米、彰化陽光豬、大肚無毒地瓜、柴燒豆腐…以此揭示店家選用安心、友善食材的心意,用生產者的故事,拉近人與食材、人與土地的距離。
好好的菜色也展現活用在地食材的企圖。例如,「台中風味綠沙沙慢燉鱸魚」便以台中地方特產的「麻薏」為醬汁,淋覆鱸魚而成一道在地意象料理,台中人每到夏天的共同食物記憶,在「好好」的料理台上有了新的味覺操演。
問起選用「開放式廚房」的設計概念,品牌經理人May表示,以透明化的展演方式,開放式的微食堂,就是好好生活的行動展覽場,示範演繹著食材從產地而來,通過烹煮,到送上餐桌的過程。而插畫家良根的大型畫作,也正以趣味的構圖示現這樣的飲食理念,在開放式廚房對向的壁面上與其動靜共構,遙相呼應。
微食堂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大膽操作「素人料理」,廚房夥伴皆與餐飲科班訓練非親非故,旨在表彰選用新鮮食材,通過簡單烹調料理,人人都可以好好煮一頓餐,好好享用一頓飯,這也是在都市生活的節奏上,「好好」欲傳遞的理想居家生活樣貌。
台灣選物,共好平台-好生活
建立微食堂,展示美好飲食生活的「好好」,並不將自己定型成「餐飲業」,而從食衣住行各方面,期許自己成為台灣好物的「選品店」。透過共好選物平台、好書閱讀、策展、課程與活動體驗的方式,推廣生活風格與品味。
共好平台上所展售的選物,皆是與台灣職人、藝術家、小農合作的自信產品。例如:為妻子而打造的台灣鑄鐵鍋「大古鐵器」、因家人健康而栽種的草屯紅薏仁生產合作社、兩位媽媽堅持親手製好油的「細粒籽工坊」等等…。品牌經理人May表示,「好好」選物的原則與和生產者的合作方式,總是先透過溝通,確認彼此的理念契合,找到擁有共同想法,支持共同理念的職人或廠商,才進一步談產品的生產契售。
從設計到選品,「好好」完整的品牌形象與商品企劃大部分源自幕後的美感設計部與企劃部團隊。然而,品牌經理人May表示,人人都可以是、也應該是「市場觀察者」,培養眼光,落實美感生活。「好好」期許每個夥伴都成為「風格美學家」 ,特別為內部員工設計了「生活風格達人」養成步驟。透過「習、觀、行、言」四階段,訓練夥伴從觀察、執行,進階到能自主提案的風格達人。
三間系統店,實踐美好、共好的生活態度與利他哲學
繼西屯店後,「好好」又有高雄甲仙店與台南友愛店。如同「薰衣草森林」當初帶動因九二一而沒落的新社,與西屯店同期開幕的甲仙店,要翻轉八八風災後,這座一度沒落被遺忘的小鎮。
甲仙青年的一句「最不幸福的地方」,加上薰衣草森林創辦人亭妃的遺願,讓執行長決定嘗試將美好生活的新立與在地提案,編織進這座不該悲情的小鎮。
在作家洪震宇的穿針引線,與紀錄片「拔一條河」的因緣際會下,「好好」於2013年進駐甲仙,結合民宿與餐飲,轉化在地食材為產品,發掘小鎮故事與心願,舉辦小旅行,人進物出,讓甲仙的在地特色重新發散出微光。此一行動也因此讓薰衣草森林獲得天下雜誌「2015天下CSR企業公民獎」。
因過去洋式商行在台南開啟的歷史脈絡,友愛店則使用歐式元素,以餐酒館形式,結合另一個旗下品牌「緩慢文旅」,以提供房客早餐為主要經營型態。 餐飲表現上一樣選用在地食材如關廟鳳梨、虱目魚等台南特色入料理。
三間系統店,各有緣起,自擁特色,卻不脫「美好」與「共好利他」的核心理念。帶著如此小確幸美夢與社會企業理想的「好好」,如何在文創市場中穩健生存?品牌經理人May表示,「好好」不願被價格、市場的考量完全主宰,而堅持選擇好物,一而再、再而三的傳達理念,簡單踏實地做。好好生活,人人嚮往,持續展示各種不同的生活提案,創造令人想要的生活型態,讓消費者找到自己受用的風格,形成口碑,是「好好」堅信的幸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