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Beata té這個品牌,或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說起在大安名人巷的兩層樓洋房,以義大利葡萄酒、道地的披薩和義大利麵起家的洋緹餐飲集團,一定不陌生。Beata té是洋緹餐飲集團10年前就開始籌劃,6年前來到BELLAVITA寶麗廣場的國際級精品餐廳。

創辦人分別是來自義大利的Alberto Zambotti和來自臺灣的陳紫美(Purple),兩位是在英國念書時的同學。Purple是Alberto認識唯二的亞洲人,當時Alberto連台灣在哪裡都不知道;喜歡美食的陳紫美倒是對Alberto的家鄉米蘭知之甚詳。不時,Albert在米蘭的時候,Purple會打電話給他,問她可不可以去米蘭逛街順便找他玩。Alberto問她什麼時候想來,她直接說「明天可以嗎?」讓Alberto一方面訝異於她的行動派和熱情,也讓Alberto動了想去台灣看看的念頭。

Beata té創辦人Alberto Zambotti

Beata té創辦人Alberto Zambotti

等到Purple回台灣,Alberto做了一模一樣的事:打電話給她說他想去台灣玩,她說「好阿,你要來多久?」,他回說「2個月可以嗎?」。沒想到,Alberto來到台灣,是兩人創業的開始。

最初他們做的是葡萄酒貿易商。當時台灣的葡萄酒市場以法國酒為大宗,種類選擇也不多。憑著Alberto認識家裡自己種葡萄、開酒莊的朋友,從義大利進口葡萄酒切入市場,來源與品質都不成問題,很快就擁有一批忠實顧客。因為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他們主動向SOGO百貨公司提案,設立臨時攤位銷售葡萄酒禮盒,盒子和緞帶都從義大利進口,開瓶器也是古典的大型開瓶器,風靡一時。1996-1999年,也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期,對於葡萄酒等奢侈品有高度需求,Alberto回憶,那時一個貨櫃的葡萄酒進來,沒多久就賣完了。

之後,有其他百貨公司來問他們有沒有興趣開一家小餐廳,簡單的輕食咖啡廳洋緹就此誕生。加上考量到台灣的天氣炎熱,台灣人喜歡吃冰,Alberto想到義大利大街小巷都有的Gelato冰淇淋小店,每天都用新鮮的食材做冰淇淋。Alberto說:「可以說是我們的聰明,也可以說是有一點幸運。」他們自己買機器設備,開發葡萄酒口味的冰淇淋,大受歡迎。

從葡萄酒到冰淇淋再到小咖啡廳,乍看是靈機一動的商機,其實都是經過市場分析和規劃的結果。研究所時期,Alberto念的是經濟,Purple讀的是商業研究(Business study),創業的興趣和商業頭腦都不缺。

Alberto分析,後來葡萄酒市場日漸競爭,餐廳的營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Purple說,當時他們觀察到台灣經濟到達頂峰,奢侈品會變成基礎需求,才決定跨足餐飲業,開了第一家餐廳在統領百貨,也包括SOGO百貨、中興百貨開設葡萄酒的臨時櫃和咖啡。Purple說,當時他們還是第一個破了百貨公司的先例,在衣蝶百貨(現為新光三越南西店)一樓開了店面,後來還在大安路一段的西式洋房裡開了一家中大型的餐廳,奠定洋緹10幾年來的基礎。

Purple說,10年前他們早有進入信義計畫區的計畫,正巧寶麗廣場已故梁少卿董事長是洋緹十幾年的客人,邀請他們進駐BELLAVITA。從簡單的咖啡廳到500坪大小的Beata té,是從一個義大利家庭料理餐廳,到國際級宴會水準的跳躍,這個計畫從等待到成形也花了五、六年的時間。決定用「Beata té」而不延續洋緹的品牌,是考量到改變消費者認知的困難度。

勇於放棄從前,挑戰更上一層樓

Purple說,「如果跟人家說我們是洋緹,很難改變消費者對我們的認知,所以我們決定以新品牌重新定位,但大家都知道是由洋緹的團隊經營。」她分析,以前洋緹的客人比較傾向的是家庭式的披薩和義大利麵;現在的定位是國際級的餐飲,招待國際貴賓。Beata té可以做婚宴、可以辦宴會的規模,不是針對家庭式的顧客設計,「每一個時期你要勇於放棄舊有的經營模式,摸索新的開始。」

Purple比喻,就像你很難想像把鄉村風的餐廳帶到紐約曼哈頓,因為曼哈頓也不想要鄉村風,我們想要創造一個新的、適合這個地點的餐廳,在定位上要比較勇敢一點,「我們要突破過去經營餐廳的想法,要服務重視品質、品牌和軟性服務的客群。

當初他們說明餐廳提案時,梁董認為他們太天真了。義大利餐廳可以辦婚宴和宴會嗎?Purple肯定地說,「絕對可以」。事實證明,包括 Louis Vuitton(LV)在內,許多一線精品品牌都選擇Beata té作為場地,「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眼光,我們早就死了。」還有紐約、上海、倫敦來的客人,每年電腦展包下餐廳做獨家、 高級的展覽會。

為了打造高級餐飲(fine dining)的用餐環境,裝潢設備就投入了8000萬元。投資怎麼回收?Purple充滿信心,「95%以上的擔憂都是多餘的。你就朝著我們自己的目標去做,不然人家幹嘛要選你。」 Alberto笑著說:「有信心也有害怕。」或許成功永遠都要有足夠的害怕,以及比害怕更多的信心。

曾有一位知名的香港房地產商,每年招待公司的VIP到各國旅遊,3年前選定台北。當時他們的候選名單除了五星級飯店之外,餐廳就是侯布雄和Beata té。來試菜的時候,Purple問他,喜歡吃什麼菜?他說:「都好,你拿你覺得客人會喜歡吃的菜。」不久,秘書打電話通知,決定在Beata té辦晚宴,還順帶提起,老闆從來沒有這麼快就下決定。

甚至,在晚餐前要辦的名畫拍賣雞尾酒會,原本設定在某家飯店舉辦,後來也交給Beata té。Purple說:「因為你有信心,所以你可以把事情做好,我們希望你是幸福、被我們照顧的。正如同Beata té的品牌,是義大利文的『你好幸福』」。

堅持道地的義大利口味

Alberto和Purple會做菜,但更會吃,Purple說:「不會吃,就不會做菜,也不會經營餐廳了。」

Alberto和Purple以葡萄酒進口商的經驗,有酒就有美食,酒莊老闆會帶他們去吃好吃的,跟很多餐廳老闆變成好朋友。他們走遍了義大利,眼睛、鼻子、和味蕾都累積了不少經驗,了解每個區域的人文風情,Purple還出版了《北義的美味人生》、《我的餐桌在南義》、《就是想回家:我的好宅夢》等著作。他們知道什麼菜台灣人會喜歡,就沒有改口味的必要,如果是台灣人比較不能接受的料理,在菜單上的比重就要降低。

Alberto舉例,在義大利高級餐廳比較多人會點可以看出廚師手藝的燉飯,但是台灣人不喜歡起司味道太重,也不喜歡點飯類。Purple說,每次看盤子端回來我都會檢討,客人不喜歡的東西,你要清楚捨得放棄。

六年前餐廳開幕時,他們特別找來義大利廚師工會理事長Giacomo Gallian擔任餐廳顧問,每年Giacomo都派旗下弟子來客座主廚,每位廚師都有他們獨到的手藝,帶來義大利各地的精湛料理。Alberto說,餐廳的主廚都是他們在義大利不同地方挑的,每一任待1-2年,餐廳每一季換一次菜單,由主廚開出來和他們討論。有時碰上沒有義大利主廚的空窗期,Alberto也一定會在餐廳坐鎮試菜,確保口味沒有偏差。

招牌全隻活龍蝦手工細麵

招牌全隻活龍蝦手工細麵

餐廳的招牌菜是全隻活龍蝦手工細麵。包括製作繁複的手工麵,獨門的龍蝦醬汁是用40隻活龍蝦、蛤蠣熬煮,不添加鹽和白酒,加上重達450-500克的全隻波士頓活龍蝦。另外像香煎西班牙橡果伊比利豬,是進口整塊的豬肉回來裁切,一塊只能切11份帶骨的豬肉。堅持用整塊的豬肉,就是因為肉一切開就氧化,而且要有厚度才能留住肉汁。就連朝鮮薊、羅勒和芝麻葉,也是都從義大利空運來台,堅持讓顧客吃到最美味的義大利料理。

藉著Beata té,他們想推廣飲食與生活的重要性,「當大多數人開始重視飲食文化的時候,也是社會走入另一個文明的開始。」

餐飲消息

數位經濟風潮,因應年輕消費世代偏好數位化體驗,也為了改善服務流程並提高營運效率,「智慧化經營」已是連鎖餐飲業的主流趨勢,適切科技應用將是餐飲業競爭的關鍵利器。

餐飲業是一個從農場到餐桌之間,各個階段都不容許有閃失的高度管理化產業,導入科技化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透過科技協助,有效提供更好更穩定的商品及更好更適切的服務,同時提升品質與效能、降低失誤與成本,更進一步擴增營運與強化品牌形象。

科技是工具,餐飲業經營首重食品安全,以及優質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務,不需要為科技而科技,只是數位經濟時代,年輕族群消費習慣不同以往,「適切應用科技」解決問題,提升服務水準,應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食安問題使生產履歷更受重視,「明日餐桌」、「未來超市」已成重要趨勢。2015年米蘭世博全新呈現未來超市的型態,結合各國高科技表現飲食文化,消費者可以透過科技運用,掌握到食物各方面的資訊。從食物的生產、配送、烹調、消費,整個食物供應環節透明公開,公開資訊也決定了購買行為。

消費者對行動科技的需求已有越來越顯著的趨勢,美國SOTI公司的最新調查發現,成功的零售業者多因行動科技。73%的受訪者表示,店內有行動科技顯示該店客服較好,這個比例較前一年增加了26%。

調查顯示,零售服務業各領域都已朝行動科技發展,如大賣場、服裝店、藥房美妝店全都投入這方面的開發,又以餐廳、大賣場、電子產品業者發展最迅速。

消費者喜愛店內行動科技經驗,66%的顧客較可能在提供店內行動科技的零售店內消費,因為這提供了更個人化的體驗。

客製化促銷和體驗的需求正在增長,業者運用beacon室內定位技術向消費者提供促銷訊息和折價券。「展示廳現象」(Showrooming)有增無減,消費者在店內用智慧手機上網比價,有九成的消費者到店購買前,都先用這種方式比價。

餐飲業科技應用追求點線面創新

餐飲業如何選擇適切科技,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服務創意中心主任楊惠雯表示,主要有三種策略,包括:一、點狀創新,聚焦於應用互動科技技術,增加餐廳服務者與消費者的互動性,提升品牌印象;二、線狀創新,優化服務流程,運用資通訊技術,搭配內部管理與服務流程進行全面優化與創新,改善等候座位時間過長的問題;三、面狀創新,全通路整合創新應用,從產品、行銷、金流、水平垂直異業整合等面向,思考發展全通路整合創新之應用機會。楊惠雯舉例,比利時skullmapping公司協助餐廳業者應用3D投影技術,讓用餐民眾在等候餐點期間,可以觀賞虛擬廚師烹煮菜餚。

根據資策會FIND2015年商區餐飲流程改善議題之調查指出,消費者在整體餐飲服務流程中,最關心的前三項議題為:食品安全疑慮、餐廳候位時間長、整體服務無法滿足多樣化顧客等。

以香港希慎廣場為例,引入Infrasys的美食聯網通排隊管理系統,讓顧客在完成訂位後透過商場各處的顯示螢幕即時了解候位狀態,緩解餐廳排隊的問題,顧客也有了更多時間安排購物,提升顧客在商場用餐、商城購物的雙贏體驗。

資策會2010年時透過聯網技術搭配室內定位服務,於台北101鼎泰豐導入候位導購服務,同步提升百貨的營運績效與降低消費者對餐廳的等候抱怨。研華科技2013推出PowerQ排隊系統透過KIOSK、QR-Code等應用,讓顧客完成訂位後可輕鬆的等候餐廳叫號,店家也能有效的管理排隊人潮,顧客不用排隊,多出的閒逛時間,也對商場業績有所助益。

從鼎泰豐的候位系統,顧客可以知道目前的叫號情形。

從鼎泰豐的候位系統,顧客可以知道目前的叫號情形。

面狀創新思考發展全通路整合創新應用,楊惠雯指出,這部分仍在許多實驗階段,例如發展創新口味調理包、電子商務、行動商務、社群行銷、店頭端導入多元支付整合方案,發展在地食材及文化特色入店應用等創新整合,適切導入各項科技技術協助全通路服務整合與佈建,希望創造嶄新的服務生態圈體系。

速食龍頭強化科技體驗提高便利

麥當勞在先進國家開啟諸多創新服務概念,面對世界最大市場中國大陸,今年元月底在北京王府井開出首家智慧概念餐廳。用餐流程設計與傳統餐廳大不同,啟用消費者自主設計漢堡點餐模式,開放顧客體驗「我創我味來」自創漢堡,還可試用新上線的手機點餐功能。不過,自創漢堡的價格明顯高於一般標準漢堡。

概念餐廳有手機無線充電站、微信一鍵登錄WiFi等服務,還有智慧燈光調節系統,可根據時段調節光線。二樓設有獨立派對房,可容納70人的派對,也提供微信照片上傳和列印等免費服務。更推出第一個「線下遊戲體驗空間」。

麥當勞概念餐廳想表達的是將自由和選擇權交回顧客手中,融合數位化、個性化和人性化的體驗,回應顧客的核心用餐需求。

在大陸西式速食的消費者多是年輕族群,這個族群無論是對數位化體驗還是用餐的創新、創意都比較敏感。麥當勞在大陸逐漸擺脫食安問題陰霾,營運不斷創新,2015第四季同店銷售額上揚 4%,是在連挫之後,連續第二季上揚。

麥當勞在全球各地都必須因應市場快速變化,運用科技吸引年輕族群,而旗下有肯德基、必勝客的百勝集團也已思考運用科技增加便利。

最近美聯社報導指出,百勝餐飲執行長克雷德(Greg Creed)從由Uber經驗,悟出必勝客最近銷量下滑的原因,並想出致勝之道。

Uber的特色是:「使用方便、付款簡單,容易追蹤。」他認為,過去致勝之道是要有更好的產品,但現在便利更重要,這能讓KFC、必勝客和塔可鐘(Taco Bell)獲得新活力。從得來速等候的時間到送餐和行動點餐的時間,全都要縮短。

過去專注產品,未能體貼顧客的便利,導致銷量下跌。儘管顧客說必勝客是他們最愛的品牌,也只願多等兩分鐘,否則生意就流失,可是必勝客的送貨時間往往比競爭者多過兩分鐘以上。未來在不犧牲品質下,「便利」為首要目標。

據了解,另一披蕯品牌達美樂成長穩定,2015年營業滿一年的分店業績成長7.5%,較前一年更高,而達美樂把成長歸因於「網路和行動下單方便」。

連鎖餐飲業智慧化經營提升服務

餐飲業是台灣最精彩、也是勞力密集的產業。如何提高服務品質、營運效益、翻桌率等及如何縮短顧客等候時間,成為業者經常思索的重點。

經濟部商業司10年前陸續推動「流通服務業智慧商店實驗計畫」,鼓勵業者利用資通訊等最新科技,營造消費新型態,開發新的營運模式、新的通路與服務的手法。連鎖業者如摩斯漢堡、三商巧福、拿坡里、全家等都有參與。

三商巧福透過自助點餐、電子看板、廚房出餐系統、RFID定位技術、智慧推薦等軟硬體技術,並整合餐飲管理及營運服務,提供顧客自助點餐服務。

當時作法是三商巧福門市透過推播餐點促銷資訊,民眾在門口及櫃檯前即可看到餐點促銷訊息及菜單,可在自助點餐機訂餐並付費,民眾拿著token放在桌上的RFID reader上。自助點餐機會將訂餐資訊傳送到廚房出餐系統中,畫面顯示餐點名稱及桌次位置,讓服務人員精準送餐。

智慧餐廳真的符合客戶需要嗎?所有系統必須一再檢視,實驗結果,客戶還是喜歡找人服務,自助點餐系統行不通,但廚房出餐系統確實改善作業流程。三商外食部副理翁榮鍏表示,該公司近年持續投資數千萬元擴散出餐系統至各門市,目前146家三商巧福門市全數導入廚房出餐系統,也運用至鮮五丼等品牌。

拿坡里也參與智慧餐廳的實驗,由於民眾對互動式服務具有高度興趣,拿坡里智慧Pizza小屋作法為智慧櫥窗門市可分時分眾推播廣告促銷,建議適合餐點;尖峰時刻、氣候濕冷會有現烤披蕯畫面及促銷資訊,離峰時刻、氣候炎熱會有促銷資訊及Mini披蕯促銷,特殊節日會推出優惠組合。

拿坡里的智慧櫥窗,推播廣告外還能記錄受廣告吸引的群眾為何。

拿坡里的智慧櫥窗,推播廣告外還能記錄受廣告吸引的群眾為何。

拿坡里曾推出DIY互動點餐服務,可客製化披蕯,消費者可自行挑選披蕯餡料做出個人化口味的披蕯。客服務中心運用後端即時產能系統,即時監測門市產能,並推薦顧客至最快取餐門市,減少餐點等候時間。

自主設計披蕯口味真的好吃嗎?實驗結果是,消費者自己配的口味湊在一起,根本不好吃,拿坡里捨去缺點擴大優點,調整互動點餐服務,運用科技監測產能,大訂單也分派他店製作,確實改善問題,提高服務能量。

連鎖速食業第一個推出APP點餐系統的安心食品(摩斯漢堡),也因參與智慧商店實驗而持續擴散效益,並不斷投入經費升級改版,行動點餐已發揮具體效益。

摩斯漢堡之前運用智慧型手機打造可立購速食商店創新服務模式,自建自營社群網路平台,從傾聽、收集、歸納、分析、策略到銷售的循環中,不斷吸收廣大顧客的建議及消費行為。

透過行動點餐MOS Order服務提供多元點餐,縮短等候時間,消費者可以透過手機來進行店內用餐或外帶的事前預約服務。摩斯漢堡總經理高順興表示,APP點餐的使用者有不少忠實顧客,使用於早餐時段多,而運用行動服務也拓展不少新客源,有優惠活動的效益更加明顯,帶動業績曲線往上成長。

摩斯漢堡可利用MOS APP點餐,可以省下不少等待時間。

利用MOS APP點餐,可以省下不少等待時間。

摩斯APP點餐創造效益,麥當勞及肯德基等也陸續增加這項服務,星巴克更不斷推出各項創新服務。由於台灣民眾普遍愛用智慧型手機,對新式服務接受度高,台灣摩斯各項服務創新實驗都成為日本的參考。安心食品也計劃投入推出行動虛擬卡及自助點餐等系統。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面對數位經濟浪潮來襲,餐飲業不必急著趕流行或搞一堆科技噱頭,也不能過度保守僵固,而應了解科技趨勢,審慎思考如何妥善適切運用科技提升營運效率及服務水準,使「前端、後台、源頭」等各項作業更臻完善,讓整體經營戰力發揮加乘效益。

餐飲業科技化可協助改善作業品質的基本方向

門市端

商品烹製作業:精準的溫度管理與時間控制,讓商品的美味與品質能一致。前後場資訊流的一致,加速供餐時間、避免成本耗損。

行銷推動作業:有效顧客吸晴設備,增加顧客注目度進而接觸。分眾化推播系統,有效契合顧客需求提供適切所需。      

人事管理作業:自助點餐設備,提升消費自主性並節省人力。科技化點餐系統,避免人為疏失增加作業效率。

營運管理作業:資訊收集與回饋,有效進行分析並推演最佳營運模式。會員經營管理,增加顧客忠實度與品牌向心力。

工廠端

製造加工作業:偵測設備與批次管理系統,落實一致性與標準化的生產。

儲放保存作業:即時性溫濕度與期限管制,確保儲放商品的安全與衛生。

物流配送作業:即時性溫濕度與時間管制,避免配送時失溫變質的情況產生。

農場端

栽種養殖作業:完整透明源頭揭露平台,使消費者安心並凸顯商品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