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臭豆腐的由來與製作過程 

臭豆腐起源為赴京趕考的考生王致和,名落孫山,後以賣豆腐維生,為增加豆腐的保存,在偶然的情況下將豆腐放入甕中發酵,意外發現風味口感極佳,並受到顧客廣大迴響,連慈禧太后也對此道美食讚嘆有加,臭豆腐因而發揚光大。

市售的臭豆腐主要是以新鮮豆腐短暫浸泡「臭鹵水」,讓臭鹵水中的細菌、黴菌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質,進而使豆腐的組織鬆弛,散發出臭味製成。「臭鹵水」的食材最主要是以莧菜、蔥、薑、白蘿蔔等蔬菜類、再加入洗米水,另也有廠商會加入魚類、蝦等做成臭滷水,使臭豆腐自然發酵,進而產生特殊風味。  

 

 

市售豆腐大PK 

豆腐名稱

製作方式

營養素與熱量

小提醒

傳統豆腐

主要原料為黃豆,一般稱為板豆腐,製作過程用裝模於木板成型,呈現一板一板方格狀。

100克傳統豆腐含有87.95大卡熱量8.5克蛋白質、3.4克脂肪、0.56克膳食纖維、140毫克的鈣。

1.            豆腐製品裡熱量最低。

2.            不含膽固醇,為植物性優質蛋白質。

3.            含有大豆異黃酮、天然雌激素,黃豆製品對女性是良好的天然賀爾蒙補充來源。

百頁豆腐

製作過程會加入沙拉油、各種調味料,並多了蒸的手續。常用於素食料理或者滷味中,因內部多孔隙容易吸收滷汁入味。

100克百頁豆腐含有214大卡熱量13.38克蛋白質、17克脂肪0.5克膳食纖維、425毫克的鈉123毫克的磷、33毫克的鈣。

1.            百頁豆腐製作過程因有添加沙拉油,其脂肪與熱量都較其他豆腐高。

2.            攝取百頁豆腐時也必須注意隱藏的鈉含量。

凍豆腐

由新鮮豆腐冷凍而成,常使用於火鍋料理中。

100克凍豆腐含有127大卡熱量、12.9克蛋白質、6.5克脂肪、2.2克膳食纖維240毫克的鈣。

1.            凍豆腐較其他豆腐有較高的膳食纖維。

2.            另也富含鈣質。

豆腐皮

豆漿表面凝結而成的「豆腐皮」

100克豆腐皮含有197大卡熱量、25克蛋白質8.8克脂肪、0.6克膳食纖維、62毫克的鈣

豆腐皮是黃豆製品當中,蛋白質含量最高,是素食者蛋白質來源優質的選擇。

三角油豆腐

將板豆腐切成三角形,用油炸方式加工,除使豆腐保持完整外觀,藉由油炸烹調方式帶出黃豆香氣。

100克百頁豆腐含有137.5大卡熱量、12.7克蛋白質、9.1克脂肪、0.7克膳食纖維、215毫克的鈣

1.購買三角油豆腐時,須注意食材是否有新鮮、是否有油耗味。

臭豆腐

臭豆腐藉由「臭滷水」發酵製備而成,常見於清蒸、火鍋及夜市小吃。

100克臭豆腐含有133大卡熱量、74克的水分、13.5克蛋白質、184毫克的鈣

1.            臭豆腐屬於發酵產品,含有營養素維生素B12

2.            須注意如是油炸豆腐或者是麻辣臭豆腐,其熱量、油脂類也會提高,建議適量攝取。

 

臭豆腐烹調種類

種類

烹調方式

注意事項

台式臭豆腐

1.將臭豆腐油炸至酥脆

2.再搭配台式泡菜,淋上蒜蓉醬油

1.高溫油炸確實有助增加其口感與風味,但在高溫加熱過程中,同時也會導致臭豆腐其含有的乳酸菌流失。

2.一份油炸臭豆腐來說,其平均熱量飆破500大卡,吃下一份相當於2碗白飯(白飯1碗熱量約280大卡),建議獨樂樂不同眾樂樂,大家可一起分食共享!

3.油炸臭豆腐避免反覆油炸加熱,油炸用油需注意酸價,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烹調用油酸價不得高於 2.0 mg KOH/gram,超過此數值或炸油已發出油耗味,表示油脂劣化,就必須立即換油。

臭臭鍋

臭豆腐火鍋,以臭豆腐為火鍋主角、再搭配臭臭鍋湯頭,搭配火鍋料、大腸、鴨血、蔬菜類等食材

1.            建議可將臭臭鍋的加工品、內臟類用蔬菜、新鮮肉片、魚肉來取代。

2.            湯底的部分可使用去油的雞湯或蔬菜湯來取代熱量較高的大骨湯、麻辣湯底。

3.            醬料的部分可用醬油、蘿蔔泥、蔥蒜、新鮮辣椒片來取代沙茶醬、辣椒醬,以減少熱量及鈉含量的攝取。

炭烤臭豆腐

炭烤臭豆腐,為台灣夜市常見小吃,藉由炭火燒烤至外皮酥脆,豆腐內部鬆軟,再加上特殊醬料,成為獨特小吃,也將臭豆腐的特別氣味蓋掉許多。

1.            因炭烤臭豆腐會額外添加許多醬料,相對會提高鈉含量,如有高血壓、腎臟疾病的民眾,需適量攝取

2.            建議可再搭配烤時蔬、水果,讓營養素更加均衡

清蒸臭豆腐

用清蒸的烹調方式,將臭豆腐淋上特製滷汁,再搭配碎肉蒸熟,上桌前再撒上蒜苗、青蔥等食材

1.            其烹調方式最能攝取到臭豆腐的原味,減少過多的添加物及調味料。

 

 

食用注意事項

1.選擇有檢驗合格的臭豆腐,消費會更安心。

2.臭豆腐因烹調方式鈉含量偏高,即使是清蒸臭豆腐,有高血壓、腎臟病、心臟病病史者也應適量食用,或只吃臭豆腐,不要喝湯品的部分,以減少鈉含量攝取。

3.油炸、麻辣臭豆腐因熱量含量高,建議能眾人分享攝取,潛嘗即可。

 

總結

臭豆腐又被視為發酵食物的一員,其發酵後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能幫助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維護神經系統健康外;在發酵過程中,同時也會產生對腸胃功能有益的植物性乳酸菌,適度食用對人體健康不無好處,上述論述只限於清蒸方式烹調的臭豆腐。備受國人喜愛、口感外酥內嫩的油炸臭豆腐、麻辣臭豆腐,須注意其高溫油炸過後、額外添加的紅油、辣椒,所產生的熱量及油脂攝取,或者將食材做些調整,以新鮮菇類、蔬菜、瘦肉取代加工品,這樣就能享受美食,又不會增加腸胃道及身體負擔。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小時候家境不好,沒錢吃外食,12歲時,為了搶食一盤美味的臭豆腐,竟然可以讓我和哥哥打一場架,現在年紀已過一甲子,想起過去實在很愚痴。

民國72年我在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念書時,曾經和台灣同學開車開了36小時,前往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其原因為何?只是為了一盤台灣家鄉的臭豆腐和蚵仔煎。

 

臭豆腐的故事

據說臭豆腐是這麼產生的。清康熙八年,安徽豆腐商王致和遇到豆腐滯銷,積存不少,王先生怕豆腐變壞,便將豆腐切成小塊,配以鹽、香料,置於罈中封口,以為這樣便可造出腐乳來。誰知過了一些日子罈口打開,腐乳做不出來,豆腐臭氣熏天。王先生試嘗以後,發現其味道鮮美,遂將此臭豆腐試銷。臭豆腐從此流傳開去,到了清末,臭豆腐已是大行其道,連慈禧太后也嗜吃此物。

 

食物會很臭的主要原因

我們吃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質,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胺基酸經由三個途徑生成腐敗作用的最終產物:

(1)脫羧作用(decarboxylation):氨、揮發性胺類。如:屍胺(cadaverine)為離胺酸(lysine)脫羧作用的產物。

(2)脫胺作用(deamination):有機酸類。

(3)脫胺和脫羧作用(deamination and decarboxylation):NH3、CO2、醇類、脂肪酸類等。

如上第一項告訴了我們,一個食品如果離胺酸(lysine)越多,它經過發酵脫羧作用(decarboxylation),所產生的味道就越臭。

五穀類、麵粉、腰果、杏仁、花生等食物含有較低的離胺酸。例如:玉米的離胺酸含量很少,所以玉米腐敗後不會有很濃厚的臭味。

肉類、蛋類、乳類、豆類含有較高的離胺酸,所以豆類腐敗時,經由離胺酸脫羧作用,其味道會比較不好聞。

離胺酸是八大必需胺基酸之一,也是價格最便宜的必需胺基酸,它本身味道很好,很適合食品加工用,更可以活化酵素Lipase,讓消費者吃得更多。以前小孩不吃飯,媽媽常給小孩的開胃劑「胖維他」,以及豬飼料中常添加的「歐羅肥」,就有高量的離胺酸,用來增進食欲。

現在的豬飼料、雞飼料都含有高比例之離胺酸,也造成雞肉、雞蛋、豬肉腐敗後會很臭原因之一。

離胺酸的缺點除了發酵時會很臭外,它與還原醣共同加熱,會讓食物很快轉黑(焦化作用),產生一毒性物質AGE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醣化最終產物) ,而造成高致癌性。

 

臭豆腐的製作過程

臭豆腐是以含蛋白質高的黃豆為原料,經過泡豆、磨漿、點鹵、前期發酵、醃製、灌湯、後期發酵等多道手續製成的。

臭鹵水的製法:

1.製作臭滷水的方法,傳統是用自然發酵法,密封後埋入地底半年以上才拆封(埋入地底是為了取得較好、較穩定的發酵環境)。

2.傳統的臭豆腐主要是素食材,主要是洗淨的稻草加冷開水,配料如莧菜、芥菜、空心菜,也有人加入一些中藥材。

3.臭豆腐要夠臭,一定要有葷食材,且離胺酸含量一定要高,最常見的是鮮雞蛋及洗淨的魚蝦,惟葷食材發酵後實在太臭,造成很多鄰居糾紛,近來手工豆腐商都已在盡量降低使用量。

4.將上述材料放入罈中,讓其自然發酵(首次發酵時較長)約4至5個月後,此臭滷水即可加入豆腐乾,由於細菌及黴菌的作用,使豆腐的組織鬆弛,且豆腐中的蛋白質受到分解成peptide胺(Amine)等特有的臭味。

5.臭豆腐經過油炸後,臭味減輕,組織鬆弛,成為具有特別風味的食品。

 

傳統的臭豆腐安全衛生有些堪慮?

1.臭豆腐要好吃就一定要臭!?要臭就沒辦法太衛生!

2.傳統的臭豆腐發酵採取自然發酵,其原料都是秘方且都未經殺菌,因此有相當的機率產生雜菌,大腸桿菌 & 大腸桿菌群量經常偏高,就是一個很明確的證據。

改進方法:

1.建議以植物性原料(豆類除外)作滷水汁,盡量避免用動物性原料。

2.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改良傳統臭滷水的製作方式,首先將高麗菜和竹筍等材料洗淨、打碎,經過121℃高溫滅菌之後,作成滷水培養基。

3.而後採用經純化之臭豆腐發酵菌(例如: Bacillus  sp. 或 Bacillus pumilus)進行滷汁發酵,以避免雜菌之汙染。另外,單一菌種可讓鹵水發酵速度更為快速。

 

吃太臭的臭豆腐對人體有危害嗎?

答:可能有害。

1.臭豆腐的發酵程序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易被微生物污染。

2.臭豆腐中含有大量揮發性鹽基氮、硫化氫、氨及屍胺。這些物質都是蛋白質分解後的腐敗物質,因而可能對人體有害。因此臭豆腐一次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胃腸道疾病。

 

吃臭豆腐對人體會有好處嗎?

有。好處如下:

1.可以增加食欲,還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2.實驗證實,豆腐經食用黴菌發酵後,B群維生素大為增加,對防治B群維生素缺乏有益。

3.缺乏維生素B12會加速大腦的老化,引起老年癡呆,常吃臭豆腐可以部份預防老年癡呆!

 

臭豆腐與健康:

由於臭豆腐的臭味是來自氨、揮發性胺類、屍鹼(cadaverine) ,這些物質隊身體都不是很好,而且越臭的臭豆腐其原料使用離胺酸越多,所產生的黑變越厲害,因此,建議:

1.太臭的臭豆腐應減低食用量。

2.太黑的臭豆腐食用量更應降低。

 

臭豆腐的泡菜

一般泡菜發酵時間約需2~3天,才會發酵產生乳酸菌(天氣愈冷,所需天數會增加)。2~3天雖然很短,可是對大量製作泡菜的業者來說還是長了一點,所以有少數不肖的業者會走捷徑,以冰醋酸添加果糖浸漬原料高麗菜,如此作法僅需二小時即可。建議:泡菜仍須採取天然發酵法,如此才會產生天然且有益人體健康的乳酸菌。

 

臭豆腐的大蒜

建議業者使用蒜頭時,最好自己剝皮,盡量不要買剝皮蒜。其原因很簡單,剝皮蒜大多泡過水,造成蒜很容易發芽,發芽的蒜在餐飲上是不被接受的,為了要抑制蒜發芽,一定要添加添加物,這添加物最常見的就是防腐劑,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生鮮蔬果是不准添加防腐劑的。

 

臭豆腐的油炸油衛生管理

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 油炸用食用油之總極性化合物(total polar compounds)含量達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時,不得再予使用,應全部更換新油。

油在長時間高溫下會斷裂產生游離脂肪酸,此時如若再不斷加熱,還會再分解成更小的醛、酸等物質;三酸甘油酯或游離脂肪酸也會形成過氧化物,若經裂解則會形成醛類、醇類、酸類、碳氫化合物等";這些物質總稱為【總極性化合物】。

要測總極性化合物,一定要有總極性化合物快速檢測儀,只需要30秒就能完成測量,這快速檢測儀準確快速又好用,最大的缺點是貴了一點,每枝大概要三萬元,一般臭豆腐業者購買可能會有困難。

油炸油如果以劣變,一定要廢棄,重新換新油油炸,絕對不可以將新油加入舊油中混合油炸。因此解決之道建議如下:

1.可以比較便宜的酸價試紙來檢測,酸價試紙只要油炸油酸價在2.0以上就會變黃—油脂劣變。

2.另外,臭豆腐美國的油炸油最好不要炸超過500塊臭豆腐,以降低油脂劣變的可能性。

 

結論

太臭太黑的臭豆腐還是少吃一點。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