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走進一家沒去過的餐廳,你會從哪些地方判斷這裡的食物如何?

先看裝潢,是哪個國家或哪種風格;看服務生打扮,猜測大約是哪種價位與等級;看鄰桌客人,是什麼樣的消費客群。如果上述都沒辦法帶給你明確的判斷,那最後也最關鍵的,就是菜單,看著菜名的描述、食材的介紹,腦中慢慢就浮現出等等可能會出現的料理姿態與味道。

「菜單,不只是讓客人點菜,更是帶領客人看見主廚想要呈現世界的最重要一扇窗。」出身自香港、遊歷過世界,父親是中餐廳師傅、自己卻鑽研頂級法國料理,所開的餐酒館LONGTAIL卻是走亞洲多國當代料理風格的主廚林明健笑著說:「尤其在LONGTAIL這樣一家混合多種亞洲地方風格的餐廳,我不設限自己,也希望客人從菜單中,自由體會我想呈現的多元混搭與在地食材。」

或許正因為林明健出身自香港這個有著殖民地歷史的地方,又落腳在曾經被荷蘭、西班牙、日本殖民統治過的台灣,不同於獨立後第一家餐廳Chou Chou走的是專長的法式料理,走進LONGTAIL,從空間開始,映入眼簾的,是台灣較少見的熱帶殖民地風格布置,一樓吧台是西班牙幾何花磚、沙發區是英式家具、地下一樓包廂是南美洲熱帶風情的芭蕉葉壁紙,搭配新加坡殖民地風格木製百頁拉門,空間中,燈光用台灣風竹籃燈罩包覆,藤椅是日據時代的台灣竹籐工藝,以及滿滿的大片深綠葉片的植物盆栽。

在這種地方,很多人第一個念頭是:「我會吃到什麼?」所以在LONGTAIL,菜單看似簡單,卻充滿了引路人般的匠心。

 

一目了然 卻又難以想像

LONGTAIL的菜單設計十分簡單,簡潔的數張白紙,印刷著前菜、主菜、甜點的選項,清楚明白地寫出食材的組合,讓客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會吃到什麼。

例如前菜寫著「煙燻虱目魚吐司、酪梨、綠橄欖、蒔蘿」、「叉燒包、韓式泡菜、香菜」、「燴鮮蚵、辣味青醬、綠竹筍」,主菜則是「馬頭魚、破布子油醋汁、冬瓜、西芹」、「慢燉牛小排、白花菜、洛神花、山當歸」、「菲力牛排、香辣巧克力醬、櫛瓜、香菜」,甜點則有「法式咖椰土司、醬油焦糖、咖啡冰淇淋」、「鳳梨兵、生薑、粉紅胡椒」等。

不像中餐會有「乾炒牛河」、「螞蟻上樹」等特地幫料理取名,也不是法菜常見的「主要食材佐配料搭醬汁」式做法說明,林明健特地把LONGTAL的菜單,描寫得宛如食譜般簡潔,直接放上一樣一樣材料的名字,只用逗號連接起來,宛如快速直球般,直白地讓客人清楚知道會吃到什麼。

「我就是要讓客人清楚知道自己會吃到什麼。」林明健微笑著說,「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在裡面寫了材料,卻沒寫做法,你看完雖然知道自己會吃到哪些『食材』,卻又不知道這些元素組起來會是什麼『味道』。」

就像叉燒包是香港名點,韓式泡菜是韓國名產,香菜則是台灣小吃常見的佐料,每一樣料理元素寫得清清楚楚,客人一看食材名字,腦海中就會浮現過往的味道記憶,但當一道菜是「叉燒包、韓式泡菜、香菜」,客人反而難以想像這些熟悉食物怎麼被混搭成新的風味,反而勾起更多對即將吃到食物的好奇。

又如同菲力牛排很多人都吃過,但林明健特調的「香辣巧克力醬」,卻是用20幾種香料熬入巧克力中,調出來的獨門風味,平實中又繽紛多元。

「我喜歡菜是直接但又有層次,每一口都有不一樣的變化,LONGTAIL的菜單,就是要呈現這個概念。」林明健揭露自己菜單如此設計的原因,他強調,LONGTAIL是一家亞洲當代料理,混合了許多不同國家的食物特色與元素,不另外取菜名,更不寫做法,就是想要延續客人對那些已經熟悉的食物的既定印象,然後再打破那些印象,「從熟悉中創造出難以預期,客人才會感到驚奇!」

 

多元食材的自由感 

然而,這些不同食材組合而成的料理選擇,並非天外飛來一筆,其實,都是林明健針對不同客人可能的潛在需求,所做的精細搭配。

 「雖說我是法國料理出身,但LONGTAIL設定是一家下班後輕鬆享用美味的地方,我希望每個客人都可以不拘束又開心地在這裡找到想吃的東西。」林明健解釋,所以在菜單設計上,他特別重視「平衡」,看似食材多元、卻又絕不重複。

例如前菜總共有11道選擇,林明健特意規劃,3道素、4道海鮮、6道肉類,其中海鮮包含魚與蝦貝,料理手法有生有熟,肉類則各自涵蓋了豬、牛和家禽;同樣,主菜6道,一道家禽、一道豬肉、兩道牛肉、兩道海鮮,給不同人不同選擇,而且就算是同種食材,例如牛肉,料理手法上就選用一燉一煎。

「出門聚餐,最掃興的就是因為口味上的特殊習慣,導致這也不能點、那也不能點,或為了遷就某人,大家只好放棄想要的餐點。」林明健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

為了滿足「就算不吃某樣,也不會覺得選擇受限」的自由感受,在食材的搭配比例上,林明健的原則是「扣掉不吃的那樣,你至少還有四樣可選」,來創造選擇的豐富感,例如不吃牛,還有豬、家禽、海鮮和素食;同樣,不吃海鮮,也有四種其他主餐可挑。

「這也是為什麼LONGTAIL菜單上不設套餐,就是希望每個人都有選擇,」林明健說,套餐看似方便,但常會因此被迫選了不喜歡或不想吃的食物,在這裡,希望每道入口的食物,都是真心想要的。「當然,如果客人真的不知道怎麼點,也可以請主廚搭配,我一樣會按照上面的多元選擇原則,幫客人組合出5至7道菜。」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今年四月,台北文華東方酒店雅閣中餐廳,重金挖角知名港廚謝文來台,為餐飲界投下震撼彈。

談到菜單規劃,謝文的心得是:「菜單跟做人一樣,不好就要改。」每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他都帶著自身拿手絕學,從飯店規制、在地食材、客群結構等各面思考琢磨,為餐廳重新打造菜單,絕不會重複在上一個東家的菜式,「這除了考驗廚師的真本事,也是一種職業道德。」

說起謝文,這位擁有近五十年廚齡的傳統粵菜師傅,風格細膩而兼容並蓄。早年師出香港富豪食堂「福臨門」,歷練9年,在名廚羅安的調教下習得粵菜真傳,進而擔任主廚。1992年起,轉往外地發展,最遠是到歐洲荷蘭的水上皇宮中餐廳,又陸續在中國廣州、上海、南京、東北及深圳等星級飯店任職。

曾為知名企業家劉鑾雄、英國足球金童貝克漢、港星劉嘉玲、曾志偉、謝霆鋒、鍾鎮濤等人親手操刀,重新詮釋經典粵菜,一時蔚為風潮。

 

好菜單 在精、在簡、不在多

對謝文而言,「簡單、純粹,就是最理想的粵菜。」他口中的簡單有兩種涵義:其一是用料講究,務以新鮮和頂級食材帶出美味,「有時甚至不需要鹽,只用上湯就夠了。」

上湯,即廣東菜的「味魂」,一般粵菜師傅都習慣用老母雞吊上湯,但謝文只用豬肉和金華火腿熬,理由是「老母雞太油膩,味道又強烈,會蓋過其他食材。」他熬出來的上湯,色澤如茶,味道鮮純、不油不鹹,入菜時不僅不會喧賓奪主,還能凸顯食材風味。

「在我的廚房裡,絕對看不到雞粉、味精,糖和麻油也幾乎不用。」這是謝文早年在福臨門習藝時就一直堅守的原則,40多年未曾動搖。

其二是菜單選項不必繁雜過多。因為項目愈多,愈不利出餐品質,顧客點餐時也看得眼花撩亂,不知從何下手。

謝文設計的雅閣菜單,以規格論,有宴席、套餐、單點各式;以時段區分,有平日套餐、假日套餐;從客群看,有政商名流、家庭聚餐、上班族、國際觀光客等;當然也有依個人需求,客製化全葷、全素或全海鮮等菜式。但每一種類的選項並不多,大約6到8樣,最多不超過10樣。

但在雅閣,每天賣出的菜色數量都很平均。這說明了比起琳瑯滿目的菜色選項,把招牌菜做得更好、更精緻,才能真正吸引客人。

 

活用台灣食材  端出道地粵菜

至於選材用料,更是影響菜單呈現的關鍵。謝文來台後,發現國內農產豐饒,進口食材相對較少,「在香港或深圳,能做的廣東菜很多。在台灣,因為食材不同,確實會受到限制。」所以一些經典家常粵菜如煮柚子皮、廣東菜心等,就無法放進菜單,這是現實考量。

但從另一角度看,只要靈活運用在地食材,加上掌廚人的深厚功力,一樣能讓食客驚艷。以釀雞翅為例,在訴求高端消費的福臨門或高檔粵菜,都是用「燕窩釀雞翅」,即以秘製上湯將燕窩烹煮入味,新鮮雞翅去骨,把前述烹調好的燕窩灌入雞翅中空部位,再用棉繩封口,以鹽稍微醃漬後,風乾6小時,最後入油鍋低溫泡熟。

如今在雅閣,也能品嘗這道名菜。但謝文另外推出具在地特色的「百花鮮果釀雞翅」,精選台灣芒果、荔枝等蔬果入菜,以粵菜手法為基底,照樣發揮出口味層次分明的特色。

「焗釀鮮蟹蓋」也是謝文重新包裝後的新菜。首先要把整隻紅蟳蟹肉拆開取出,相當費工;將洋蔥粒炒香後,紮紮實實填滿蟹蓋;再鋪上蛋液及麵包粉烘烤。品嘗時還可搭巴薩米可醋珠,精巧時髦的外觀,頗有分子料理精神。整體吃來清爽,還能嘗出蟹肉甜味。

謝文規劃菜色時,亦十分講求養生,除了吊上湯不用油膩的老母雞,人工添加物更是禁止;所有食材親自挑選,現採現買。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