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在昆明,用老房子來做餐廳,似乎更能吸引人們的關顧,從一顆印、石房子、得意居、翠湖1923、石屏會館,到嘉宴酒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而作為雲南獨一無二的狀元袁嘉谷的舊居所開的酒樓,顯得尤為突出。

  嘉宴酒樓開業於2008年,當時引起了一些爭議,這種爭議也讓嘉宴名聲大振,5年過去了,嘉宴生意越來越好、人氣越來越旺,他背後的廚師團隊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我們這期人物專欄,就採訪的是嘉宴的掌門人李少雲先生。

年輕的廚師,不年輕的經歷

  初見嘉宴的廚師長,因為是穿的是便裝,我還以為他是一個廚房小弟,沒有一點廚師長大腹便便的樣子、沒有一點油頭肥腦的霸氣,這個廚房,他是怎麼管理的呢?我很是好奇。
 
  一問,原來表面年輕的他,雖然只有32歲,但是他進入廚房工作已經有13個年頭了;他從15歲開始學廚、進入餐廳,開始僅僅是一個學徒工,因為好學、肯幹,四年以後就開始上灶,戰鬥在第一線,算是比較有天分的那種廚師。
 
  好學,必定有很厲害的師傅,當我問起來他的師傅是誰的時候,他說:沒有一個正式的師傅,也就是沒有真正拜過師傅;他跟部隊做廚師的叔叔學過、跟廚房的大哥學過,他說:身邊的家人、朋友其實個個都是他的良師益友。
 
  他的好學,還來自於書本、雜誌、網路,他善於學習書本上的東西,從業這些年,他的書籍、雜誌堆滿了家中,有一面牆那麼多,這種烹飪的技術書籍、雜誌,是他學習、進步的源泉;這些年,像《東方美食》、《美酒與美食》、《橄欖餐廳推薦》等雜誌,它期期都有,世界各地的最新餐廳、最新食材等,都是他學習的好榜樣,他從中學到了許多的知識和烹飪的技巧。
 
  勤學努力、辛勤工作,他獲得了2002年雲南省第二屆烹飪大賽團體金獎、2001年第二屆雲南旅遊飯店行業烹飪技能大賽金獎2003年第五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銀獎、2013年雲南第四屆烹飪大賽個人賽金獎等獎項,得到了行業有關部門的認可與嘉獎。
 
昆明到處看的到零食--炸洋芋
 

人情味的管理,讓他輕鬆工作

  嘉宴酒樓的廚房有50多號員工,他一個年紀輕輕的廚師長,對人又比較溫和,如何管理那些歲數比他大的人、資歷比它老的師傅呢?
李少雲說,這個靠的就是人情味的管理,他從來不用所謂的嚴格的制度管理人,而是與大家交朋友、多談心,他與大家不僅僅是工作關係,更是朋友關係,大家做好本職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幫忙,而不是坼台。
 
  這件事說起來特別好笑,他沒有正式拜過一個師傅,卻已經收了一個徒弟,這個徒弟一直幫忙圍在旁邊端菜、打下手,一問,原來是一個叫做李順達的徒弟,跟他學廚已經有6年的時間,從洗撿、打荷、配菜,一直到上灶,從朋友做成了師徒關係,師徒關係,又鞏固了他們的朋友關係,工作也就配合得十分好,十分順手的搭檔關係,不能說不是一種獨特的管理方式。嘉宴酒樓的老房子,就是平矮的木頭房子,在這樣一個酒樓裡工作,肯定是人情味的管理更加有用,與那些冰冷的鋼筋水泥的餐廳裡肯定不一樣的。

學廚先要學德,做菜做人一個道理

  李少雲說,做廚師其實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勞動強度大,每天高峰期要在灶上忙乎2個多小時,是一件重體力的勞動;做廚師,經常不能與家人一起吃飯,特別是逢年過節不但不能配家人,別人吃飯的時間,正是他們工作最辛苦時候;但是要做好一個廚師,一個合格的廚師,必須要做到多看、多學、多問、多記、多做,烹飪只有傳統,沒有正宗,物無定味、烹無定法,適口者珍,菜品即人品,好菜出自好人品。
李少雲其實這些年工作過的高級酒樓、餐廳也不少,他在過昆明比較好的金龍飯店、連雲賓館、新南疆賓館,還有一些省外的酒店,在這些酒店上班的日子,他看的多、學得多,讓他明白一個道理:學廚先學德,德有多高、藝就有多深。   

雲南的食材,是創作的源泉

  在雲南做廚師有13個年頭,其實他是一個河南人,他喜歡的是家鄉菜是香油娃娃菜,這道菜在嘉宴也賣得比較好;而現在,他更多的是喜歡做雲南菜,他說,雲南菜的原材料十分豐富,不像河南那麼單一,雲南菜的味型區別也十分大,雲南菜的發展基礎十分好。
 
  李少雲眼中的雲南美食,有三個自己的特點:常年蔬菜不斷春,口味講究原汁原味,原材料豐富、選料廣、風味多,以烹製山珍、水鮮見長,口味特點是鮮嫩、清香、回甜、酸辣適中,偏酸微麻辣,重油醇厚。
 
  雲南的食材廣泛,鮮花美食處處都有,花花草草都是菜;雲南的野生菌也是第一位的珍貴食材,松露、松茸、羊肚菌、虎掌菌、青頭菌、雞樅菌、雞油菌、竹筍,都是餐桌上的最原生態的好東西!
 
  野味的雲南,過去講的是野生動物,現在我們推廣的是昆蟲類,雲南的竹蟲、蜂蛹、柴蟲、蠍子等,都是高蛋白的有機美食;雲南的藥材入食,也有非常棒的東西,三七、天麻、冬蟲夏草、藏紅花、瑪咖等,都是其他省份無法同時擁有的好食材。
李少雲擅長的是山珍海味的結合,他做的一道牛肝菌炒鵝肝,雖然賣價高至268元一份,他每天都要做許多份,5年來做了幾千份,深受客人的歡迎。
 
松露酒 

嘉宴酒樓的故事

  嘉宴酒樓,是袁嘉穀(1872~ 1937年)先生的舊居,位於昆明市翠湖邊上,現在屬於雲南大學的房產。古色古香的木製建築,是昆明的老房子餐廳之一。
 
  袁嘉穀 ,字樹五,號澍圃,晚年自號屏山居士。雲南石屏人。袁嘉穀在雲大執教十餘年,是雲南文化名人。雲南獨一無二的狀元。袁嘉穀的字,自創一體,世稱“袁家書”。從封建王朝的狀元,做到現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這便是袁嘉穀。
1922年,雲南第一所大學--私立東陸大學(即今雲南大學前身)成立,次年袁嘉谷應聘擔任國文教授。袁嘉谷本屬重金聘請物件,但他得知大學經費頗緊,堅辭不受聘金,反捐款千元作為辦學資金。估計當時他在雲南大學任教的時候,就住在這裡。
 
 
 

做中國時報的美食記者,每年胃口固定要死3次,端午、中秋和過年,如果要多死一次就是母親節,排山倒海的粽子、月餅、年菜和蛋糕堆在眼前,一一品嚐試吃,年年輪番上場,周而復始,但其中死得最慘的是中秋節。

  想到月餅,頭皮發麻,即使只鎖定大台北地區的飯店月餅,少則15家上下,多則超過20家,更別提以前人野心大,評鑑絕對是大小通吃,任何通路都不放過,2006年達到巔峰,在5個小時裡吃掉30盒共108個月餅,結果20位評審逃到只剩9人,有人尿遁,有人神隱,連車馬費都不敢要,雖然好不容易選出最好吃的口味,但評審差點兒被月餅給膩死,自己也累到只剩半條命。
 
  便宜的月餅隨便吃,高價的月餅送別人,飯店月餅向來沒有便宜貨,而且還愈賣愈貴,十幾年以為是飯店師傅親手製作的手工月餅,別處也吃不到,所以價格高沒話說,但逐漸發現大部份飯店月餅禮盒,裡面裝的是食品工廠大量生產的機器月餅,每盒也能賣到上千元,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真是貴在包裝盒,值錢在飯店名稱。
 
月餅未烤前漂亮不算漂亮,因為烤焙後多半會變型,如何烤?也是秘密啦。
 
  今年在評鑑飯店月餅時,請實習記者一一打電話,先做問卷調查,讓飯店自己說月餅到底是誰做,結果「師傅配方,全程手工,飯店製作」的答案比往年增加,包括:維多麗亞、神旺、大倉久和、西華、喜來登和寒舍艾美、華泰王子、福容、福華和台北花園的蘇式、遠東和晶華的奶黃等口味。
 
  當然也有其他答案,除了拒答的君品以外,還有「師傅配方,工廠製作」、「師傅製餡打皮,工廠製作生產」、「團隊研發,人工熬煮、機器包裝」等。
 
 
從鴨蛋黃看出月餅的水準,有人叫現成的,有的用冷凍的,有人從打蛋殼開始做起。
 
  然而師傅做與機器包的差異真有這麼大嗎?從試吃結果來看,答案似乎不一定,但考慮做工、用料、配方,還有最重要的價格與誠意,答案變得很清楚。

 

晶華酒店,月餅創意不在

尤其是最近幾年,不少飯店在月餅禮盒推陳出新,高潮迭起,其中最具開發勇氣的是晶華酒店,2007年推出瑪卡兒月餅,就像超商月餅禮盒出現銅鑼燒的選項一樣,只要是圓形甜點就能拼進月餅市場,2008年設計Mini版,讓我寫出以下令人捧腹的試吃評語:

Mini瑪卡兒月餅可以套用電影《食神》的台詞「好吃又好玩」,因為吃了瀨尿牛丸會變美、變聰明、變強壯,吃了Mini瑪卡兒月餅會變瘦、變時髦、變開心,而且試吃心情有如坐上雲霄飛車,中途上上下下、直達巔峰;一路驚聲尖笑、叫鬧不停。

直徑不滿2.5公分,高度不及2公分,看起來不像食物,倒像冰箱吸鐵;雖然得用大門牙小心咀嚼,但味道粒粒分明;怎麼看,怎麼吃,怎麼玩都很好笑,所以吃一粒耗很久,而且每一粒重2克,熱量60卡,光是捧腹大笑,就能把熱量笑光。

創意推手是法籍點心主廚羅倫(Laurent),2010年他挑戰中式月餅,以熱巧克力熔岩蛋糕的概念,做出三層夾餡,加熱食用會爆漿的巧克力月餅,至今仍讓人印象深刻。之後便回歸傳統,委外加工,創意月餅如曇花一現。

其實每年到了中秋節前一個月都得試吃很多月餅,有時候自己也受不了塞進肚子裡的盡是價格昂貴、香精四溢、皮厚餡乾的工廠代工飯店月餅,所以幾年前乾脆放棄評鑑,直接殺進年年榜上有名,堅持手工製作的飯店後場,直擊月餅生產過程,順便確認是否為百分百五星級月餅。

西華飯店 手工月餅的模範生

19年前,中秋節前夕,西華飯店做了四百多盒月餅免費送給VIP,由於料好實在,只送不賣,客人吃完都想買。隔年西華開始賣起手工月餅,近幾年屢獲媒體推薦而聲名大噪,但西華並不貪心,還是堅持自己做月餅,最大產量不過7000盒,逼近中秋節時日產上千個,師傅們得一邊敲月餅,一邊噴肌樂。

點心房主廚洪滄浪轉述大老闆劉文治的堅持:「好東西就要保留,月餅正代表西華飯店的傳統。」而傳統就是按照香港老師傅的配方,純手工、自己做,沒有任何打折的餘地。

在西華捏了近20年港點的阿浪,二十歲出頭就坐上點心主廚之位,也是國內第一位五星級飯店中式點心房的台籍主廚,師承香港大師張耀、陳興,每到中秋節前就忙到不成人形,一天工作至少14小時,不過再怎麼拼命趕工,月餅日產量一千個左右,因為西華月餅要從敲鴨蛋、煮糖漿、炒內餡等最基本做起。

師傅從一粒粒鹹鴨蛋裡敲出來鴨蛋黃,黃白分離,用油洗淨,先淘汰有白心的不良品,再噴上高粱酒,烤到五分熟,包成內餡之後還要篩選一次,所以鴨蛋黃淘汰率高達3成,「鹹鴨蛋指定要包紅土、醃滿30天以上,每顆成本超過7元,絕不用3、 4塊的便宜貨。」

廠商供應的脫水湘蓮,還要自己混合一半的白蓮子,再加進白砂糖、花生油與麥芽糖炒成黃裡透白的蓮蓉餡,造就出西華最經典的白蓮蓉雙黃。阿浪說:「公司幾年前便花了幾十萬元購買蒸汽鍋,蓮蓉餡滿滿一鍋30公斤,至少炒1小時,愈炒愈黏,很費力氣。」

阿浪在民國85年誤打誤撞,把怡園最招牌的XO醬混進豆餡裡,創造了全世界第一個XO醬雙黃月餅,推出當年還獲得媒體評選首獎,隔年同業紛紛跟進,XO醬月餅成為台灣最獨特的月餅口味,就連XO醬發源地的香港也沒有。

「用料實在的XO醬不但使用大陸進口的金華火腿提鮮,混合其中的白鳳豆蓉比例不及XO醬的四分之一,還額外添加酥炸的瑤柱絲,一口咬下滿嘴鮮香微辣,客人一試難忘。」XO醬月餅每年都獲得媒體好評,阿浪師傅既得意且開心。

雖然經典叫好叫座,創新腳步也沒有停止,今年老闆拿出上好法國紅酒,希望阿浪師傅嘗試新口味月餅,於是阿浪一不做二不休,在紅酒裡加進XO干邑白蘭地,混合出紅酒桂圓內餡,成本高、味香醇,繼續獨領風騷。

 

集中半個月時間,手工生產6500盒月餅的西華飯店點心房師傅洪滄浪,其實到了中秋節前一星期是累到笑不出來的。

遠東飯店 貴婦級奶黃月餅

24年前香港流行的奶皇月餅首度在台北富臨極品開賣,引進的人正是現任香格里拉台北遠東飯店副協理劉冠麟Eddie,「想當年我師傅湯君庭與藝術家王亭之一起研發,我一晚就能吃掉兩盒。」

以大量的雞蛋與奶油創造中式月餅的西點風格,奶皇月餅跟著Edd ie成為飯店的中秋王牌,一賣幾十年,直到Eddie劉覺得該有些變化,於是試著把迷你月餅調整成直徑5公分,高3公分的正常模樣,並在原有內餡添加了5克重的燕窩,從此身價更上層樓,成為名副其實的月餅之皇。

香格里拉台北遠東飯店每年熱銷的燕窩月餅,賞味期限極短,就是嘗個鮮。

點心師傅陳崑裕示範奶皇月餅的做法,用料與步驟好似媽媽做蛋糕,麵粉、雞蛋、糖粉、奶油,拌一拌,揉一揉,醒一醒,就是月餅皮。

內餡麻煩一點兒,但還是像做西點,先混合麵粉、吉士粉、玉米粉、糖粉等乾粉,再倒進椰漿、奶水、雞蛋、奶油等,只見陳師傅用整隻手掌在盆底磨啊磨的,直到黃色粉漿變成高級護膚乳液一樣濃稠,送進蒸籠裡邊蒸邊攪30分鐘,奶黃凝結成塊,放涼後再拌進打碎的鴨蛋黃與發好的燕窩,最後揉成內餡。

「別看用料簡單,鴨蛋黃出自屏東知名農場,一顆成本超過10元,得醃足45天才能用,而椰漿是挖取新鮮椰子汁與果肉一起攪打,奶水一定得用三花,也不能用鮮奶替代,否則味道不對還容易發霉。」

將燕窩奶皇月餅的製程全程公開,保證師傅純手工製作,且無任何人工添加,中秋節最大產量可達1萬盒。由外到裡散發金黃色澤的燕窩奶皇月餅,不僅看起來貴氣逼人、聞起來奶蛋香濃,吃起來綿密鬆軟,難怪每年都是貴婦送禮首選。

Eddie說,奶皇月餅跟西點一樣怕燜到,只要封了口就容易發霉,常溫不能擺太久,冷藏僅兩周,接單才做,保證新鮮。真正的五星級月餅就像奶皇月餅一樣難伺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