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跟客人說,你來這裡是品嘗牛肉料理,不是吃火鍋。」當我們問起餐廳入口處冰箱裡火鍋料品項為何如此「精簡」時,阿裕牛肉涮涮鍋的老闆娘丁美麗如此強調。

阿裕牛肉涮涮鍋的老闆娘丁美麗

阿裕牛肉涮涮鍋的老闆娘丁美麗

雖然店名叫做「阿裕牛肉涮涮鍋」,但丁美麗給客人的「品嘗指南」是「肉涮三秒就好,品嘗肉的原味,沾醬簡單,不要放太多餃類丸類等火鍋料,放蔬果、菇類跟凍豆腐就好。」,跟一般人吃麻辣鍋、小火鍋的習慣大相徑庭。

因為阿裕取火鍋的「重點」不在「鍋」,而在「涮」 。

牛肉湯在台南作為早餐是傳統,但轉為用涮涮鍋(しゃぶしゃぶ)這種將肉片在滾湯中快速燙熟的吃法,則是27年前,由阿裕的創始人暨老闆沈大裕從日本帶進台南的風潮。

沈大裕起家的工作是布商,早年在迪化街做布料進出口買賣,常常往返日韓等國。後來因為成衣市場縮減、不景氣,讓經商野心大、大量進貨而庫存滯銷的沈大裕賠了一屁股。為了生存、養家,他選了資本需求較小的餐飲事業,賣起牛肉湯。

為了還債,熱愛做生意的沈大裕和丁美麗倆人不只早上三、四點起來賣早餐牛肉湯,午餐、晚餐、宵夜場他們也都沒放過,從清晨一路拚到凌晨,一天只睡四個小時。沈大裕的經商魂嗅到午、晚餐市場頗具發展潛力,跟宰牛商提到日本的涮涮鍋,「台南的溫體牛肉很適合這樣吃。」

後來,沈大裕和時任台南縣長的蘇煥智合作,由縣府推出「牛肉啤酒節」、推廣牛肉湯跟涮溫體牛肉等美食,第一屆在台南善化啤酒廠舉行;丁美麗回憶,那時只有阿裕牛肉一家餐廳參加,第二屆開始才有其他牛肉湯店加入。

而阿裕引進涮涮鍋吃法的三年後,其他業者才加入涮涮鍋的行列。面對同業的「致敬」,阿裕有什麼本事持續脫穎而出?

阿裕牛肉涮涮鍋

阿裕牛肉涮涮鍋

每天用200斤牛腩熬高湯

店門口櫥窗內三口巨大湯鍋,藏著阿裕的本事之一。

「老闆很敢下重本。我們的湯是每天用200斤牛腩,加上牛筋、牛骨、牛尾、大量蔬果下去熬製。」丁美麗帶我們邊看著廚師豪邁將牛肉倒入鍋內,邊比畫,每口湯鍋容量是160公升、一鍋湯內有半鍋都是肉,就是這麼「下重本」。

「牛肉湯的湯底得是清湯。」丁美麗解釋,如果肉料不夠多,就得慢慢熬才能讓湯的味道足,這往往讓湯變得混濁不清澈,「我們的湯則是用大量的肉,以快燉的方式讓湯清味足,不用加鹽跟調味料就很夠味。」

她估算,一口160公升的鍋,阿裕一天要熬8到10鍋湯才夠供應客人的需求。

只取肩胛、腹脅、里肌、前胸

另一項本事則是「只取每頭牛15%的頂級精華部位」。丁美麗說,阿裕只取牛肩胛、腹脅、里肌、前胸四個部位的肉,並且根據每頭牛的筋膜分布精修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肉,留下口感最好的部分切成牛肉片。修下來的部分則拿去燉湯或做成牛肉乾。

另外,牛肉的新鮮度也是一大重點。現宰的牛肉送到餐廳後,必須保存於6℃的環境中冷藏,因為太冷會形成冰晶破壞肉的組織、太熱又會讓肉腐敗。切好的肉要當餐用完,不能放超過八小時,因此晚餐用的牛肉必須下午才能宰殺。

丁美麗說,阿裕能拿到比其他店家更好的牛肉,是因為阿裕懂得怎麼用別人不會用的肉。以做到「取頂級部位」來說,廚師必須先「懂牛」。丁美麗說,除了每頭牛的肉質狀況不同,一頭牛的頭尾、左右半邊肉況也會有差異。

目前負責精修牛肉的廚師,包括沈大裕的兒子和侄子在內,都經過至少六年的切肉訓練、從不優的部位開始練刀,才能正式上場。丁美麗強調,這些技術絕不外傳。就連負責外場工作的丁美麗都練就「用肉眼看肉就知道肉質口感、優劣」的能力。

阿裕只取牛肩胛、腹脅、里肌、前胸四個部位的肉

阿裕只取牛肩胛、腹脅、里肌、前胸四個部位的肉

簡單‧新鮮‧當下

丁美麗認為,阿裕提供的是「簡單、新鮮、當下」的美味,她會親自教客人怎麼涮肉才能吃到肉最美味的狀態。店內提供的其他料理,包括烤牛舌、麻油骨髓、醉牛腱、酸菜牛雜等,也都是丁美麗自己最喜歡的菜色。

近三十年的口碑,讓阿裕今年二月在台南仁德開了占地千坪、三層樓高的旗艦店;即使已經有38桌的「大容量」、一餐能翻三到四次桌,每天早上仍舊十點不到就有饕客排隊,本地人也不時跟丁美麗抱怨外地客人太多,讓他們都吃不到。

選擇繼續開在工業區而非往市區進攻,是因為阿裕起家時的主要客戶,一直都是仁德三大工業區—保安、仁德及新田工業區的工廠老闆,「他們常跟客戶談完生意就帶客戶來吃涮牛肉。」

丁美麗說,沒開分店是因為目前阿裕平日要用10到12頭牛,假日則要16到18頭,這已經是合作宰牛場可以供貨的上限;若用不夠好的牛肉,「就違反阿裕做生意的原則。」

「曾經有客人來用餐,只點了20盤肩胛肉片。但因為那天肩胛肉筋膜很多、口感不夠好,所以我最後只跟他們收10盤的費用。」丁美麗說:「做生意我不看當下賺多少,而是看客人是否獲得滿意的品質。」

沒有擴張的野心、只想把現有的店持續好好經營,若說丁美麗還有什麼理想,她應該會覺得是「美食+美觀」。

「台南是很有歷史的美食之都,但最讓觀光客受不了的是不夠舒適、美觀的用餐環境。」丁美麗說,阿裕的新店跟舊店最大的差別,在於新店用餐環境更寬廣舒適,從空調、採光、動線、裝潢到藝術品的擺設,「若阿裕能作為台南牛肉料理的代表,我們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例如思考怎麼把台南的觀光也做起來,讓觀光客同時體驗到美味和美觀。」

餐飲消息

在高雄,說老字號汕頭泉成火鍋是七年級生以前世代的一生必訪之地,並不為過。但這似乎也意味著──年輕人不愛!有趣的是,時下這些年輕人所愛的那些聽起來、看起來很潮的餐廳,像是星野肉肉鍋、虎次炙燒、虎樂火烤、大丼燒、泗川見等開在時尚賣場者,卻偏偏都是出自老品牌泉成的新品牌。

把新舊品牌間營造出如此衝突感的,是現在當家的泉成第三代、執行長張瑞麟。他以馬雲的話為例:「不管做任何事業,其中總該有一樣生意是無論遇到任何狀況都不受影響,才能有機會去衝別的生意。」言下之意,因有泉成,他大可放手一搏,拚命創造新品牌。只是,談起這個由祖父、父親留下來的事業,一派鎮定、自信中,仍不免有這代「輸不得」的壓力。這種壓力,其實是源自同鄉老饕常有的不經意、猶言在耳的「話當年」,讓他對泉成這塊老招牌,不敢稍有怠慢。

汕頭泉成火鍋

汕頭泉成火鍋

維繫香火般的味道

1934年張瑞麟的祖父自廣東汕頭來到高雄。受動亂時代所困,讓他回不了故鄉;數年後,因緣際會在舊時的萬龍戲院前(現美麗島捷運站附近)結識同鄉的沙茶牛雜販,並於1943年接手該攤,開始用「汕頭泉成」名號繼續經營。

張瑞麟透露,父親接棒前後,泉成就已在戲院對面的現址做起店面式的沙茶火鍋生意。他還說,泉成所在的現址,當時可是同時並排了四家沙茶火鍋店,是後來逐一收購、打通,才有現在的大坪數場所。

店址舊照的招牌中電話號碼還是五碼,泉成的年代之久,可見一斑。由此不難想像,同鄉老饕打從張瑞麟出生前,就在這兒吃故鄉菜、聊故鄉事,甚至相親,準備在台灣、在高雄,落地生根。

2008年張瑞麟接手後,同鄉長輩雖漸凋零,但他們及其家庭在泉成曾有過的家鄉味同桌記憶,仍深植在後輩的腦海中,一代代在此維繫這香火般的味道。

汕頭泉成老照片

汕頭泉成老照片

不做作的霸氣美味

這家令高雄老饕樂道的道地汕頭火鍋,過去充其量只能說是饕客同溫層取暖,直到今年初時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不惜放鳥媒體也要去吃的火鍋」事件爆發後,才讓更多年輕人驚覺高雄竟然有這一味,於是紛紛網路肉搜這家「韓國瑜最愛的火鍋店」。

泉成汕頭味火鍋的美味,關鍵在於照片拍不出,但靠敏銳鼻尖、舌尖的扁魚湯、沙茶醬的「香」。汕頭原鄉對「香」字的使用情有獨鍾,全台各地知名的汕頭火鍋店名中,很多都有香字。而且,就是要有這兩種正確的香味後,其他不管加什麼肉、丸、餃等材料,美味才會跟著提起來。日本朝聖客也深諳此理,他們在泉成網評上最常標記タレ(醬)、平らな魚(扁魚)。

泉成的另一種美味是「不做作」,特別能反映高雄在地做菜特有的阿沙力、霸氣。跟台北相比,這裡的吃不流行賞心悅目,但一定要讓人有「吃夠夠」的爽感。光從招牌菜如頂級冷藏無骨霜降牛、巨無霸五花牛肉、大海霸王海鮮船等,不管是盛器選用、菜單命名,或是實際分量看來,確實很有高雄味。

巨無霸五花牛肉

巨無霸五花牛肉

同樣是鍋 不同呈現

這家向來被老饕定位是汕頭香、高雄在地的泉成老店,2018年後,特別是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突然開發新品牌,迅速展店,一路從南到北。至今,這支由張瑞麟領軍的泉成大軍,已發展出鍋物、燒物、異國料理等三大餐飲體系全新品牌,共20多家遍布全台各大百貨商場。

其中,又以鍋物為泉成的發展重點。因為張瑞麟發現,同樣是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呈現方式;所以,除了「鎮業之寶」的高雄泉成創始老店外,其他店都可以突破,甚至另類。如吃到飽式的星野肉肉鍋、泗川見巴蜀麻辣鍋、個人鍋式的泉成潮鍋及越南鍋式的小越廚等。

鍋物以外,若又加上燒物店、異國料理店,品牌數量增加迅速。張瑞麟解釋,除了原訂的展店計畫,今年初因疫情影響,營運雖然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但五月以後「機會來了」,因各商場中不敵疫情而退場的攤位瞬間多了,這也代表泉成的機會來了。

型男CEO 行事超LOW KEY

今年50歲不到,外型壯碩帥氣的張瑞麟,大學念國立臺中體專,畢業後到美國夏威夷太平洋大學念市場行銷。回台工作之餘,又再念了一個澳洲南昆士蘭大學的MBA函授課程。以他的條件背景,應是狗仔媒體關注的少東角色,但他表現出超乎想像的沉穩、內斂,「外面太厲害了,我們不要差太多就好了。」張瑞麟謙稱。

經歷從創始老店的守護、創新品牌的開發,到疫情危機的逆轉,張瑞麟認為:「學體育,使我樂觀。」。他透露,體育本能讓他除平日的騎腳踏車運動消遣,更喜歡高難度且刺激的運動項目,如衝浪、滑雪,甚至曾經「重機24耐環島」。或許就是因在忙中不忘運動紓壓、藉機思考的生活節奏更替,才練出他行事低調又攻守俱佳的一身好功夫。

張瑞麟執行長

張瑞麟執行長

如今,縱使有三代祖傳事業的光環加持,當被問及泉成的發展願景時,張瑞麟迅速回復他慣有的低調,並毫不猶豫地指出,「食安、公安、勞安及品保」是他最關切的經營重點。唯有如此,顧客才能開心來吃飯、開心回去。他也期許自己能經營出一個能讓員工分享福氣、成長、賺到錢,又有好日子過的永續事業。

(作者為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