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步入The Ukai Taipei,縈繞蛤蜊昆布高湯的香氣,已經暗喻割烹(かっぽう)韻味的博大精深。日籍料理長三井英明全神貫注板檯前的「鮑魚金目鯛若竹鍋」,在下刀切割與烹煮間,溫柔周到款待季旬風味。

見證自家麵屋不懈 啟蒙料理初心

端正站立板前,三井懷抱一貫兢兢業業的態度。畢竟,割烹講究板前料理形式,然而鮮味稍縱即逝,板檯前真實演繹清透魚肉色澤的熟成變化,才能擄獲老饕刁鑽味蕾的肯定。

三井的割烹料理專業,其實也是復刻心底深藏的職人風範。在和食世界打滾數十載,三井不曾遺忘自己出身樸實的蕎麥麵屋「本宮」,打從他記憶以來,生活場域幾乎和自家麵屋重疊,父親一板一眼執著蕎麥麵品質,造就遠近慕名的好名聲。

當初三井追尋父親在蕎麥麵屋工作的職人身影,才命中注定與和食的一期一會(いちごいちえ)。原來,三井的父親雖畢生傾注蕎麥麵,卻滿心嚮往御前和食,夢想有天能與兒子聯手將蕎麥麵、和食端上賓客餐桌。於是三井承載父親冀望,擠進日本一流懷石料理名亭「灘萬」(なだ万)磨練學師。

日籍料理長三井英明

日籍料理長三井英明

割烹磨練艱苦 養成職人氣概

傳承百年的灘萬日本料理亭進駐東京帝國飯店、大阪帝國飯店、香格里拉,和食底蘊深厚,然而年僅二十一歲的三井,對料理的認知僅止於四季如一的蕎麥麵,只能從灘萬東京帝國據點料理長田中博敏撰述的《お通し前菜便利集》仰望懷石奧義。

三井初踏入料理界,從基礎分切生魚片、汆燙野菜開始,摸索風味色澤飽和平衡點,循序漸進掌握和食烹調技法さ(砂糖)、し(塩)、す(醋)、せ(醬油)、そ(味噌)的入菜順序邏輯,在塩味強勢占據風味前,先以糖漬煮入味,最後才以醋、醬油、味噌提香。

「再苦,也要堅持!」三井在灘萬料亭修練廚藝七年,坦言曾經多次萌生放棄念頭,卻從來沒向父親吭一聲苦,「身為男人,嚷嚷喪氣話實在太不帥氣。」於是咬牙忍耐。

執著割烹精深 無愧本心

涉世越深,三井漸漸通曉和食的變與不變,遵循季旬自然主調,將烹調技法融會貫通,成就和食的有容乃大。

可以肯定的是,三井從沒忘卻自家蕎麥麵屋,只是在學成歸來前,他決定繼續在外磨練,輾轉推薦進入東京八王子豆腐屋Ukai亭,之後在東京芝豆腐屋Ukai亭,最後銀座割烹Ukai料理長力野啟太延攬三井,出品季節限定手打蕎麥麵,陪襯春季旬味天婦羅。從三井手中端出蕎麥麵和食,宛如與平行時空的自家蕎麥麵屋交集,那一刻,更接近料理初衷的悸動!他滿足淺笑將本心表露無遺。

原本三井的確有意回歸單純蕎麥麵,卻無奈父親撒手人寰,蕎麥麵屋已經不復存在。他心想,倘使在和食崇高殿堂將蕎麥麵發揚光大,某種程度也算實現父親的未竟之夢吧?

若以日本經典御節料理「四段重」比喻,絢麗豐富只是表象,一重一重揭開華美木器重箱(じゅうばこ),三井英明內在依然是真摯踏實的「麵屋之子」,深刻、專注於割烹的每個細節,畢竟體內流淌源自麵匠職人父親的擇善堅持。

鮑魚金目鯛若竹鍋

  • 【材料/份量】:2人份
    1. 金目鯛/2片
    2. 鮑魚/2顆
    3. 海帶/適量
    4. 竹筍/適量
    5. 三星蔥/適量
    6. 木之芽(山葵嫩葉)/適量
  • 【調味料/份量】:
    1. 蛤高湯/200ml
    2. 柴魚高湯/400ml
    3. 味醂/20ml
    4. 薄鹽醬油/40ml
    5. 酒/20ml
    6. 柚子胡椒/少許
  • 作法:
    1. 將昆布、竹筍、三星蔥放入高湯熬煮。
    2. 鮑魚切成有厚度的薄片。
    3. 金目鯛撒上少許鹽,以備長炭大火快烤,將魚肉表面烤至金黃色即可,注意勿烤過頭。
    4. 碗中放入海帶、竹筍、三星蔥,及步驟3金目鯛。
    5. 將鮑魚薄片放入高湯微涮,再盛出放入碗中。
    6. 最後用木之芽裝飾,依個人喜好添加柚子胡椒,即完成「鮑魚金目鯛若竹鍋」。

「若」在日文意指年輕,「若竹」所指就是新生竹筍。鍋物是Ukai銀座割烹的經典代表,日本傳統「若竹煮」將海帶和竹筍燉煮,夏季旬味完美融入鍋中,The Ukai Taipei沿襲和食精髓,特別以鮮嫩竹筍烹煮「若竹鍋」,展現初夏甘美風情。

「若」在日文意指年輕,「若竹」所指就是新生竹筍。鍋物是
Ukai銀座割烹的經典代表,日本傳統「若竹煮」將海帶和竹筍
燉煮,夏季旬味完美融入鍋中,The Ukai Taipei沿襲和食精
髓,特別以鮮嫩竹筍烹煮「若竹鍋」,展現初夏甘美風情。

餐飲消息

中秋是台灣年度重要的傳統節慶,共享月餅更是聚會場合不可或缺的茶點。但月餅因應地方風土文情則多有變化,過去在中國常講的四大月餅流派如下:

一、廣式月餅:來自廣東沿海一帶,特色是已花生油還有糖漿做的「漿皮」,其皮薄、餡多,但重油,個頭大、造型圖案精緻大氣、包裝講究,多為厚方形或圓形,內餡以白蓮蓉、鹹蛋、果仁類為主

二、潮式月餅:出自廣東省潮汕地區,傳統糕類名點,以皮酥聞名,內餡有紅豆、綠豆及蛋黃,外表小巧圓潤

三、京式月餅:起源於北方,以麻油為主,口感與廣式相比,皮更脆酥又軟綿,內餡可能會有棉白糖、桃仁,外型小巧。

四、酥式月餅:起源於蘇州、揚州一帶,在台灣也相對常見,外皮是用豬油或小麥油製酥,皮薄酥鬆,內餡多元,不只有甜味的豆沙,也會包進鮮肉火腿等。

台灣也吃餅,過去我們常見老餅鋪賣的傳統台式月餅,常見者為綠豆椪,知名店家如雪花齋、舊振南或台北犁記,都將綠豆椪視為鎮店招牌,將綠豆經過繁複手續處理,才能製成酥鬆綿密的綠豆餡,再包入餅皮後烘烤,是老一代人的中秋記憶。

而中秋節在台灣還有個插曲,即是1980年代的醬油品牌萬家香,打出「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名號,創造出台灣在中秋節要烤肉的流行景象,至今邊烤肉、邊分享月餅賞月,竟已成台灣過中秋節的聚會特色。

  陳耀訓•麵包埠的紅土鹹蛋黃酥陳耀訓•麵包埠的紅土鹹蛋黃酥

蛋黃酥大熱潮 席捲台灣

近幾年台灣人更興起中秋節吃蛋黃酥的熱潮,但蛋黃酥究竟為何而紅?幾乎無可考究,愛飯團團長許欣怡推測,早年蛋黃昂貴,月餅裡包了蛋黃就是高級的象徵,後來社會漸豐,糕餅店的嘗試也變得多元化,或許蛋黃酥就是依著「高級」及「多元化」需求而生,漸漸的也成為台灣傳統中式糕點裡,最受歡迎的品項之一。

近年更因不止傳統餅舖做蛋黃酥,許多做歐式、法式的西點師傅,也朝漢餅進攻,本次專欄專訪無框架甜點,冠軍師傅陳立喆在本來的模樣與做法上加以改良創新,增添不同的個人風格。

這群世界級的冠軍師傅前仆後繼投入,自然引起市場關注,許心怡分析,當不同的創意進到同一個產品裡面,不管是在原物料、作法上都有新的想像與嘗試,就讓蛋黃酥多了新的風貌與口感,甚至接觸到過去沒有開發的陌生客群。

正因每位師傅的手法與調配都不大相同,甚至同一位師傅,去年與今年的產品也會有改版,而這種原物料的調配,其實是種「調和」的藝術,該怎麼搭配才能各式食材完美融合?成為師傅們對自我要求的挑戰。

市場因而愈趨熱鬧,陳耀訓麵包埠出品的蛋黃酥,被封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近幾年每到預定時間便迅速秒殺不說,甚至每每造成官網當機,最後只好在外部售票網站上架,一樣秒殺。台灣人瘋搶這盒蛋黃酥到什麼程度?2021年,一盒紅土蛋黃酥甚至曾在拍賣網站上喊出五千元的轉賣天價,有網友戲稱,這搶手程度堪比張惠妹演唱會。

但市場熱門的,可不只這一家,從北到南台灣冠軍級師傅精銳盡出,各家去搶、去買,對消費者而言不僅花時間更傷荷包,於是在2021年6月,知名部落客蘋果花初聲怡企劃「蘋果花x世界冠軍聯名蛋黃酥」禮盒,囊括市場上四大熱門蛋黃酥,包括由吳寶春領軍的吳寶春麥方店、莎士比亞烘焙坊的王鵬傑、法朋烘焙甜點坊的李依錫,以及堂本麵包店的陳撫洸,四位師傅共12顆的的「四大冠軍蛋黃酥」,賣價1699元,一推出仍熱賣萬顆,創下市場佳績。

代排代買正紅,中秋節美食還有其他選擇

正因台灣人愛吃、不怕花時間找美食,從南到北,每逢中秋節一定會聽聞各家名店的排隊盛況,包括台北王師傅、台北佳德、彰化不二家等。而中秋節,難道就只有蛋黃酥可吃?又或是想吃蛋黃酥,就非得排隊不可?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秋節月餅自有聰明採購法,當然也有除了傳統月餅、蛋黃酥以外的選擇。這次我們採訪了知名選物、代排品牌卡個位,跟您分享聰明的中秋節採購法,能一次打包四大名店月餅送到府,會是懶人最好的選擇。

我們也專訪了愛飯團團長許心怡,她不僅細細拆解蛋黃酥的美味之處與品嘗的方式,更提供給您,更多中秋節品嘗美食的選擇與想像;最後,還有台北精緻餐飲的經典飯店品牌亞都麗緻,以及老爺酒店集團,各自論述在飯店進入月餅市場大戰時,他們用什麼樣的方法切出自己的市場定位與區隔,除了糕餅要走出特殊風格之外,他們站在使用者的場景思考,送禮時的包裝、趣味性與實用性都必須兼具,因此禮盒外盒反而是他們每年在糕餅口味之外,最下重本、花心思的設計。本期專題預先帶您進入秋季的美食季節,用不同的心情與角度,為今年的中秋節做準備吧!(作者為專業生活電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