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什麼呢?在台灣,早餐選擇總是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西、中式早餐店提供著多樣的選擇之外,還有著許多的小吃攤從早上到中午提供著豐盛的麵食或飯食提供滿滿的能量。在虎尾鎮上也有許多從早上營業到中午的小吃攤,為當地人早餐乃至於中餐的最佳選擇。

虎尾人早餐吃麵 素食麵攤滷汁大有學問

位在和平路上的「素食小吃店」是二十年前,老闆許素貞由於一雙兒女均已國中,不需瞻前顧後的照顧,有著想要重新工作的想法。當時剛好娘家斜對面販售素食麵的阿婆要退休,便詢問她是否要接手這個攤子,也就順勢接下來做。但當時阿婆所販售的品項少,且調味簡單,僅有白麵加上醬油的素食麵,所以接手之後就想進行改良。

首先即是著手研發滷汁,以改良素食麵的風味。而所研發出來的滷汁有著讓顧客念念不忘的特殊滋味,其秘訣就是在乾麵、高麗菜飯及米糕均有使用的滷汁中加入「香椿」。當時會加入香椿也是由於大姊的婆婆吃全素,便提議說可以把香椿加入在販售的食物中。以增添風味。不過在二十年前一開始在滷汁中加入香椿時,其實客人是不太能接受的,但是後來反倒變成如果香椿放得比較少,嘴精的客人一吃,就會立刻詢問:「今天放的比較少喔!」此獨門滷汁除了加入香椿使得滋味香氣不同於其他店家之外,還會放入切小塊的豆皮和素雞,讓風味更為濃郁,並讓一碗簡單的素食麵不僅在視覺上十分豐盛,當然入嘴的口感和滋味也有著不同的層次。香椿除了運用在滷汁之外,在高麗菜飯中更放入香椿進去爆香,使得高麗菜飯有著隱而不顯的獨特味道。

除了滷汁的研發之外,另外一件重要的改良就是增加店內所販售的商品品項。其中廣受客人歡迎的菜捲,便是許素貞接手之後的新產品。菜捲為二姐所教授的,本是家中吃的家常菜,只是將內餡由葷的改為素的,共有高麗菜及香菇兩種口味。菜捲的準備及料理也是十分費工,由於用豆皮所做的菜捲所包覆的高麗菜容易出水,所以需要再下鍋炸前必須再包裹一層豆皮,讓雙層豆皮內含著清脆爽口的高麗菜或香菇。

許多客人們總是現場吃完之後會再外帶回家,更有遠從雲林其他鄉鎮或是外縣市的客人一次都會外帶好幾條,以便想吃時可以在家中隨時加熱食用。所以,若晚一點到店內要購買菜捲的客人常常就會向隅。由於此狀況太常發生,但是又要維持只賣當天現做商品的堅持,現在約快中午時就還會再炸一輪菜捲以供應中午的顧客。

素食小吃店一路下來有著一家人實質在於工作及菜色發想上的協助,而現在大姐的兒子也開始協助店內的工作,讓已在鎮上二十年的好味道繼續延續下去。

素食小吃店的招牌香椿乾麵

素食小吃店的招牌香椿乾麵

傳承三代的切仔麵 簡單麵食小菜不馬虎

另外一家虎尾人時常光顧的是「林記切仔麵」,現已是第三代在經營。第二代的老闆林學雄在結婚後接手之後,也對店內的產品的品項做了許多的改良。而改變最主要的原因是接手時的生意並沒有很好,是需要重新打基礎的關鍵時間點。所以對於店內的商品都秉持著當天現做,並且一定要當天賣完,絕對不販售隔夜的東西,讓顧客永遠吃到的都是當天新鮮現做的。所以也是賣完就會提早收攤,故常常有較晚到的客人會失望於原先要點購的品項已經售完的消息,那也只好請他下次請早了。

現在林記切仔麵的菜單十分的簡單,除了各式麵類、米粉、粄條和肉羹之外,就是多樣的小菜。其中小菜可以分為豬肉製品類和素食類兩大方面。來到林記切仔麵的客人總是以一碗主食再切上一盤小菜作為固定的菜色搭配。儘管品項不多,但是每一項都是老闆一家一早精心準備的成果。選擇多樣的小菜中的豬肉製品都是採用當天現宰的豬肉,一早豬販送到店內之後再進行處理及烹煮,每一個部位都需要細心地處理才能讓食材有更好的發揮。再來由於是新鮮現宰的豬肉,所以這些豬肉小菜本身就散發著香甜的滋味,所以不再需要其他醬料的調味,店內僅提供醬油供客人自行依照口味調味鹹淡,但是大部分的客人都是直接品嘗其原味,是自身引以為豪的熱賣商品。當然這也考驗著產品的新鮮度,所以林學雄一直強調肉品的新鮮是最為重要的,絕對不能使用冷凍豬肉,因為客人一吃就會知道。原來店內小菜僅有豬肉類的製品,但在台灣1997年發生口蹄疫後,有許多的人不敢吃豬肉,所以就開始製作滷海帶、豆乾等商品,才又增加了其他非豬肉的小菜。

販售的主食儘管是以湯或乾的不同麵類為主,但其基底的豬大骨湯也是每天一早熬製三個小時而成的,才能讓一碗碗的乾、湯麵儘管只有只有放入油蔥、肉片、蔥和豆芽卻有著濃郁的味道。另外所販售的肉羹則是林學雄接手經營之後,由於太太的娘家是在北港販售肉羹,與太太娘家學習的。其肉羹湯的味道較為清爽,並且其中放入切成細絲的筍絲。而放入的肉是原塊的豬肉,並非是有裹粉過的豬肉塊,與較為清爽的肉羹搭配起來不會讓人覺得有負擔。這都是林記切仔麵可以受到當地居民持續喜愛的原因。

到虎尾來時,不妨起個大早到素食小吃店和林記切仔麵一嘗當地人喜愛的早餐吧!

切仔麵放上肉片與豆芽,一碗即讓人飽足一餐。

切仔麵放上肉片與豆芽,一碗即讓人飽足一餐。

餐飲消息

一進到「虎尾厝沙龍」就看到鋪著白色桌巾的圓桌上展示著與「糖」相關的書籍,以及由虎尾糖廠所製作的「三溫糖」。當中有一本引人注目的《吃,是一種公民行為》,這一本書也揭示了虎尾厝沙龍老闆-人稱「辣董」王麗萍開設虎尾厝沙龍的初衷,以及她堅持的理念「生態、性別、另類全球化」。作為一間獨立書店,不僅在選書和活動舉辦上都扣緊這三個主題之外,就如同王麗萍所提到:「日常生活即日常政治。」所以,店內由裡到外,由其建築物到屋內擺設都讓進到這個空間的人們可以沈浸在這一獨特的空間及氛圍之中。

原先是中醫師老宅的虎尾厝沙龍,木製門窗成為特色之一。

原先是中醫師老宅的虎尾厝沙龍,木製門窗成為特色之一。

富含特色獨立書店  結合當地飲食

在認識虎尾厝沙龍作為一獨立書店之前,會先被它的外觀所吸引,這間在1940年代所建造的中醫師民宅,在王麗萍的費心留存之下才有幸於呈現在眾人的面前。而店內的一桌一椅、各項擺設乃至於提供給客人餐點的各項器皿也都是他的收藏。儘管王麗萍一直提到是自己有著收藏癖,然而選擇大費周章地修復這些古董傢俱、碗盤,並且在店內擺設和使用,也是貫徹了日常生活中各項感受和實踐對人們的重要性。因為美感是有穿透力的。王麗萍希望藉由空間的力量將美的感染力更加擴大。故在虎尾厝沙龍接過店員所端給你的一杯咖啡、一盤甜點,除了好好品嘗之外,也不要忘記觀察和感受這些器皿的美及所乘載的歷史氛圍。

除了店內的各項擺設及提供餐點器物的用心之外,店內餐點的選擇和提供也是書店三個主軸的再延伸。翻開虎尾厝沙龍的餐點菜單也都是隱含著巧思。像是食物的供應商都是選用社會企業或是在地小農生產的產品,在飲品的提供上也有著對於地方及生態的關懷。譬如甘蔗咖啡的甘蔗使用雲林當地的白甘蔗製作,而雨林咖啡則是選用符合公平貿易的咖啡豆。而近幾年虎尾厝沙龍選擇提供虎尾在地店家「虎珍堂」的甜品,「憨吉濃濃乳酪蛋糕」和「蜜薯厚布蕾」給客人,也是因為其是王麗萍認為虎尾鎮上將地方脈絡及歷史紋理與飲食結合最好的店家。

2虎尾厝的甘蔗咖啡與各式虎珍堂的甜品

虎尾厝的甘蔗咖啡與各式虎珍堂的甜品

讓番薯根留台灣 地瓜風味糕點

提到虎珍堂,就不得不提到其位於中山路上靠近虎尾糖廠側的「虎珍堂菓寮店」。每到週末假日,總是排著長長的人龍,都是為了一嘗熱門的「虎月燒」。除此之外,虎珍堂菓寮店也與虎尾厝沙龍一樣是由老屋改建的,重新讓虎尾鎮上過去的故事再度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虎珍堂菓寮店的前身是過去的「正義百貨行」,在過去可是販售著當時流行的髮飾、皮包,並且也提供著嫁妝各式商品的服務。所以,在虎珍堂老闆夫妻林進誠和李淑屏誤打誤撞租下這棟被廢棄已久的老屋,將其整理再現昔日風采之後,現在二樓不僅是作為內用的客席之外,也在牆上及窗上利用老照片、插圖及文字述說著虎尾鎮上街道及房舍的歷史,並且也擺設了當時過去正義百貨行會販售的商品,像是婚紗、女性化妝品、保養品及嫁妝需具備的物品等。

虎珍堂的創立則是緣起老闆林進誠想回家鄉的初心,並選擇在太太的老家虎尾一起創業的故事。目前虎珍堂店內以兩項原料作為產品發想的源頭,分別為地瓜和虎尾糖廠所生產的三溫糖。地瓜相關商品就是虎尾厝沙龍所提供的憨吉濃濃乳酪蛋糕和蜜薯厚布蕾,這兩項產品虎珍堂的源頭,也是招牌。把地瓜作為產品開發的核心起源於林進誠自己本身愛吃地瓜片,進而發現原來雲林縣的地瓜產量佔全國的一半,甚至到了秋冬季達到全國的八成。但卻沒有多少人了解地瓜之於雲林縣是如此重要的商品,甚至可能雲林人自身也不了解雲林地瓜的產量竟是如此的大量,所以想要好好地藉由地瓜的商品讓眾人了解這件事,並也希望讓地瓜所製成的產品成為雲林的特產。

儘管一開始林進誠有想著就直接製作並販售自己愛吃的地瓜片,但是立刻被太太拒絕。李淑屏認為如果要做就要做精緻化的地瓜產品,所以為了商品的研發,兩人專程到鹿兒島取經當地如何將薩摩芋製作成味美的糕點,後與台灣的糕點師傅一起研發,經過兩年才成功開發出現在店內的經典商品「蜜薯厚布蕾」及「憨吉濃濃乳酪」。然而,在這兩款商品較適合客人購買回家之後享用。所以在客人的期望之下,才用開發了「虎月燒」這項商品。虎月燒為在現煎的麵皮上放入卡士達、紅豆餡或抹茶餡,最後再放上一小塊的憨吉濃濃乳酪蛋糕,讓原本無法個人單獨食用及邊走邊吃的憨吉濃濃乳酪蛋糕變成可以個人食用的方便小點。

詢問到林進誠和李淑屏兩人對虎珍堂之後的規劃,除了持續利用地瓜和虎尾糖廠的三溫糖開發新的產品之外,從去年開始他們也持續的舉辦與虎尾在地歷史有關的活動,像是2020年的「虎尾起街-百歲祭」及今年的「土川上的美術館」。並也在2021年策劃「糖都文化祭」中的三溫糖甜點市集,廣邀全國各地二十家甜點店家一起利用三溫糖製作甜點,並也將在今年10月持續辦理第二年的活動。所以,請到虎尾厝沙龍和虎珍堂菓寮店品味在地的歷史及滋味,親身體驗糖都虎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