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什麼呢?在台灣,早餐選擇總是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西、中式早餐店提供著多樣的選擇之外,還有著許多的小吃攤從早上到中午提供著豐盛的麵食或飯食提供滿滿的能量。在虎尾鎮上也有許多從早上營業到中午的小吃攤,為當地人早餐乃至於中餐的最佳選擇。
虎尾人早餐吃麵 素食麵攤滷汁大有學問
位在和平路上的「素食小吃店」是二十年前,老闆許素貞由於一雙兒女均已國中,不需瞻前顧後的照顧,有著想要重新工作的想法。當時剛好娘家斜對面販售素食麵的阿婆要退休,便詢問她是否要接手這個攤子,也就順勢接下來做。但當時阿婆所販售的品項少,且調味簡單,僅有白麵加上醬油的素食麵,所以接手之後就想進行改良。
首先即是著手研發滷汁,以改良素食麵的風味。而所研發出來的滷汁有著讓顧客念念不忘的特殊滋味,其秘訣就是在乾麵、高麗菜飯及米糕均有使用的滷汁中加入「香椿」。當時會加入香椿也是由於大姊的婆婆吃全素,便提議說可以把香椿加入在販售的食物中。以增添風味。不過在二十年前一開始在滷汁中加入香椿時,其實客人是不太能接受的,但是後來反倒變成如果香椿放得比較少,嘴精的客人一吃,就會立刻詢問:「今天放的比較少喔!」此獨門滷汁除了加入香椿使得滋味香氣不同於其他店家之外,還會放入切小塊的豆皮和素雞,讓風味更為濃郁,並讓一碗簡單的素食麵不僅在視覺上十分豐盛,當然入嘴的口感和滋味也有著不同的層次。香椿除了運用在滷汁之外,在高麗菜飯中更放入香椿進去爆香,使得高麗菜飯有著隱而不顯的獨特味道。
除了滷汁的研發之外,另外一件重要的改良就是增加店內所販售的商品品項。其中廣受客人歡迎的菜捲,便是許素貞接手之後的新產品。菜捲為二姐所教授的,本是家中吃的家常菜,只是將內餡由葷的改為素的,共有高麗菜及香菇兩種口味。菜捲的準備及料理也是十分費工,由於用豆皮所做的菜捲所包覆的高麗菜容易出水,所以需要再下鍋炸前必須再包裹一層豆皮,讓雙層豆皮內含著清脆爽口的高麗菜或香菇。
許多客人們總是現場吃完之後會再外帶回家,更有遠從雲林其他鄉鎮或是外縣市的客人一次都會外帶好幾條,以便想吃時可以在家中隨時加熱食用。所以,若晚一點到店內要購買菜捲的客人常常就會向隅。由於此狀況太常發生,但是又要維持只賣當天現做商品的堅持,現在約快中午時就還會再炸一輪菜捲以供應中午的顧客。
素食小吃店一路下來有著一家人實質在於工作及菜色發想上的協助,而現在大姐的兒子也開始協助店內的工作,讓已在鎮上二十年的好味道繼續延續下去。
傳承三代的切仔麵 簡單麵食小菜不馬虎
另外一家虎尾人時常光顧的是「林記切仔麵」,現已是第三代在經營。第二代的老闆林學雄在結婚後接手之後,也對店內的產品的品項做了許多的改良。而改變最主要的原因是接手時的生意並沒有很好,是需要重新打基礎的關鍵時間點。所以對於店內的商品都秉持著當天現做,並且一定要當天賣完,絕對不販售隔夜的東西,讓顧客永遠吃到的都是當天新鮮現做的。所以也是賣完就會提早收攤,故常常有較晚到的客人會失望於原先要點購的品項已經售完的消息,那也只好請他下次請早了。
現在林記切仔麵的菜單十分的簡單,除了各式麵類、米粉、粄條和肉羹之外,就是多樣的小菜。其中小菜可以分為豬肉製品類和素食類兩大方面。來到林記切仔麵的客人總是以一碗主食再切上一盤小菜作為固定的菜色搭配。儘管品項不多,但是每一項都是老闆一家一早精心準備的成果。選擇多樣的小菜中的豬肉製品都是採用當天現宰的豬肉,一早豬販送到店內之後再進行處理及烹煮,每一個部位都需要細心地處理才能讓食材有更好的發揮。再來由於是新鮮現宰的豬肉,所以這些豬肉小菜本身就散發著香甜的滋味,所以不再需要其他醬料的調味,店內僅提供醬油供客人自行依照口味調味鹹淡,但是大部分的客人都是直接品嘗其原味,是自身引以為豪的熱賣商品。當然這也考驗著產品的新鮮度,所以林學雄一直強調肉品的新鮮是最為重要的,絕對不能使用冷凍豬肉,因為客人一吃就會知道。原來店內小菜僅有豬肉類的製品,但在台灣1997年發生口蹄疫後,有許多的人不敢吃豬肉,所以就開始製作滷海帶、豆乾等商品,才又增加了其他非豬肉的小菜。
販售的主食儘管是以湯或乾的不同麵類為主,但其基底的豬大骨湯也是每天一早熬製三個小時而成的,才能讓一碗碗的乾、湯麵儘管只有只有放入油蔥、肉片、蔥和豆芽卻有著濃郁的味道。另外所販售的肉羹則是林學雄接手經營之後,由於太太的娘家是在北港販售肉羹,與太太娘家學習的。其肉羹湯的味道較為清爽,並且其中放入切成細絲的筍絲。而放入的肉是原塊的豬肉,並非是有裹粉過的豬肉塊,與較為清爽的肉羹搭配起來不會讓人覺得有負擔。這都是林記切仔麵可以受到當地居民持續喜愛的原因。
到虎尾來時,不妨起個大早到素食小吃店和林記切仔麵一嘗當地人喜愛的早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