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新街,最日常的對話莫過於朋友見面相揪去喝茶,小小的一杯緬甸奶茶,暗藏著許多緬甸人的生活。
奶茶文化發展史 餐桌上的沙龍
1824到194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佔領緬甸,英國人帶來奶茶與茶館文化,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筆下的《緬甸歲月》和《一九八四》,老大哥就在緬甸奶茶館裡無時無刻看著你。後來殖民者離去,1988年的8888民主運動,知識份子也在奶茶館談論事情。
從英國貴族沙龍到緬甸庶民茶館,緬甸街頭隨處可見的茶館是人們重要的社交場域。奶茶館外頭擺放許多矮桌椅凳,人們來這裡吃早餐、聊天、做生意,群聚在茶館裡的人們多為中年男性。
渾厚大人味 茶香芬馥的緬甸奶茶
緬甸奶茶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茶香濃郁,華新街店家為凸顯自家風味,紅茶會選用各種等級的台灣、緬甸、泰國紅茶加以調配,烹煮出屬於店家獨特風味的紅茶,再佐以煉乳和奶水,依照客人喜好客製化緬甸奶茶。無論天氣多麼炎熱,緬甸老饕們仍習慣點上一杯熱奶茶,唯有熱奶茶才能喝出店家精心調配的茶香味。
華新街奶茶店林立,大多都由第一、二代移民經營,街區形成至今已經超過六十多年,要如何把這份手藝與味道傳承下去,並且更符合當代飲食潮流,仰賴更多年輕世代的投入。近期新開幕的「三季Sanji Teahouse」由從小在緬甸出生,小時候移居台灣,長期投入華新街在地創生的青年萬利與夥伴共同成立。「過去外地朋友可能因為對緬甸街的刻板印象,讓大家不敢嘗試緬甸街的食物,一方面可能因為菜單看不懂,也可能因為不知道怎麼吃。三季的成立就是希望能夠成為台灣與緬甸社群橋樑,帶大家認識這裡豐富的飲食文化,讓更多人能一嘗這杯我從小喝到大的奶茶。」
在華新街喝奶茶,跟在緬甸當地喝,味道其實相差不遠,並沒有因為移居他國、因地制宜而失了原始的味道。去茶館喝奶茶也從來不只有「喝奶茶」本身, 對於十多年來每天坐在騎樓下的緬甸移民,這杯奶茶喝下的是「鄉愁」,是「人情」,也是「生活」。
喝緬甸奶茶還可以配什麼點心?
就像台灣人喝珍珠奶茶,來份雞排與炸物才叫經典罪惡組合。在華新街喝奶茶,如果只點杯奶茶就太空虛了,嘴饞時搭上一份道地的茶點,不用飛到緬甸,也能感受到南洋的甜蜜在你的味蕾上跳舞。
-
印度烤餅:
以炭火窯烤而成的印度烤餅,外脆內軟、麵香濃郁,刷上一層奶油撒上砂糖,搭配緬甸奶茶簡直是絕配。此外還有豌豆口味、咖哩及原味可選擇。隱藏版的道地吃法是點份原味烤餅沾奶茶吃,直接封你為華新街老饕。
緬甸街哪裡可以吃到?
- 瑞麗清真小吃(中和區華新街7號)
- 李園清真小吃(中和區華新街12號)
- 清真雲南小吃(中和區華新街62號)
- 藍天印度烤餅(中和區華新街33號)
-
棕糖鬆餅:
棕梠糖是東南亞常見的甜味來源。棕糖鬆餅是盛產棕梠糖的緬甸傳統點心。口感介於蛋糕和發糕之間,上頭還灑上了椰絲與杏仁片,嚐起來甜而不膩,緬甸奶茶的好搭檔。
緬甸街哪裡可以吃到?
- 緬甸小吃店/緬甸拉茶店(中和區興南路二段35號)
- 勃固小吃(中和區華新街64號)
-
手工破酥包:
發源自雲南的傳統小吃。名字中的「破酥」是一種桿麵手法,先將麵團一層層桿平、桿薄,抹上豬油對折,反覆這個動作幾次後,就形成了破酥包蓬鬆且多層次的口感。包子內餡選擇豐富,經典口味有菜肉、豆沙和芝麻。在緬北雲南人家,破酥包搭奶茶也是一大經典。
緬甸街哪裡可以吃到?
- 三季 Sanji Teahouse(中和區興南路二段22-1號)
- 阿芬雲南破酥包(中和區忠孝街1巷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