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本件原告,現年66歲,食用三餐乃人民生活所需,況對於長年住台南的年長者,值夜班後順道去喝一碗傳統美食鹹粥當作早餐,確屬一天的小確幸,亦為台南年長者的習性,並不為過,應屬日常生活所必需…」

法院認證的台南人小確幸 早餐鹹粥成為判決關鍵

今年四月台東慢食節主題為「晨食餐桌」,主辦單位在店家評選之前,邀請成大歷史系副教授謝仕淵到台東舉辦工作坊,跟店家們分享台南人的早餐風景與職人精神。

謝老師精彩的簡報,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上面這段「早餐吃鹹粥」被法院認證為台南人小確幸的判決書。台南一名66歲的夜班警衛,早上七點下班後繞路到永康兵仔市場吃鹹粥,返家途中發生車禍,向勞保局申請職災醫療給付;但勞保局認為陳男去吃鹹粥的路線,不是上下班途中的合理路徑,拒絕理賠,全案經台南地院更一審判勞保局敗訴。謝老師戲稱「早餐吃鹹粥是台南人的小確幸」這段判決應該收入台灣年度飲食文學選。

由此可知,每個人的早餐地圖與生命經驗息息相關,甚至成為法院判決的關鍵,早餐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作者復刻母親的台南版鹹粥

作者復刻母親的台南版鹹粥

台東老中青三代料理人的早餐記憶

不讓台南鹹粥專美於前,這次台東慢食節「晨食餐桌」評選現場也出現三款令人眼睛一亮的鹹粥早餐,分別訴說台東老中青三代料理人的生命記憶。

「這是我們排灣族的搖搖飯,用小米、紅藜、南瓜、野菜一起熬煮而成,搭配皇宮菜捲山芋頭偽裝成健康檳榔、刺蔥籽醃豬肉、葛鬱金樹豆煎餅、毛地瓜洛神花組合成《圓活力套餐》。」來自台東縣達仁鄉台坂村的美英阿嬤向我們介紹《尤家商行》這次在台東慢食節預計推出的早餐組合。

許多食材都是第一次看到,我好奇問了美英阿嬤它們的生產者是誰?「除了小米之外,其他所有的食材都是頭目自己種的喔!」美英阿嬤口中的頭目奇亞次(尤國榮)是南迴地區的養鰻達人,頭目生態養殖的鰻魚在去年的成功慢食節初試啼聲,讓Sinasera24主廚楊柏偉驚為天人,也讓頭目對部落土地滋養的萬物更有信心,吃一碗美英阿嬤的搖搖飯,就可以一次解鎖好幾項從來沒吃過的排灣族傳統食材,用吃的食農教育,最難忘記!

用料理回憶人生

「我們小時候的搖搖飯哪裡有現在這麼澎拜?以前的小米都是拿去釀酒或是包奇拿富(cinavu),通常是祭典或是節慶才會出現。小時候早餐吃的搖搖飯很稀,嚴格來說應該是小米湯吧!」美英阿嬤一邊盛搖搖飯給我一邊回憶童年,感覺這鍋濃稠的搖搖飯也是美英阿嬤煮給童年的自己,滿滿的愛與豐盛。

接下來,中生代台東料理人早粥代表是綠島《食在很慢》靜怡阿姨推出的番薯簽粥。

《食在很慢》取得全球首例「旅行碳標籤認證」、努力搶救近年綠島觀光浩劫的「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旗下的食農教育品牌,「很慢」取自於閩南語現挽(Hian-ban)諧音,意指新鮮現採的當季食材,招牌商品「綠島魚粽」即是該學會和綠島媽媽採用當地特產月桃與鰹魚製作而成。

用料理保留高度觀光發展下的傳統早餐

《食在很慢》這次在慢食節推出兩道早餐《南寮街上的海草蛋餅vs.公館村的日曬番薯簽粥》,忠實呈現綠島高度觀光發展的拉扯現況《南寮街上觀光客早餐店vs.公館村綠島傳統庶民早餐》。

頗有在地意識的《食在很慢》製作觀光客最愛的海草蛋餅時,堅持使用綠島媽媽們採集的膠膜(海菜名)抹上自製的綠島海鹽鳳梨豆腐乳,硬是比南寮街上的觀光客早餐店多了一份古早味;要辣的客人還可以加一匙「辣到鰹叫」,也是《食在很慢》使用綠島鰹魚自製的招牌辣椒醬,加了鰹魚香氣,層次豐富華麗不凡。

《食在很慢》推出跟觀光客早餐對抗的是公館村民的日曬番薯簽粥,搭配自製綠島魚露花生、破雨傘魚乾、綠島海鹽鳳梨豆腐乳,組合成一碗充滿庶民風味,吃了一秒就回到阿嬤家的古早味鹹粥。

綠島「食在很慢」傳統的蕃薯粥早餐vs.開發後的海草蛋餅

綠島「食在很慢」傳統的蕃薯粥早餐vs.開發後的海草蛋餅

只有愛添加的罐頭食品

《食在很慢》的日曬番薯簽粥有很美麗的紫色,一問之下原來是使用綠島紫地瓜礤簽(刨絲)日曬而成。

主廚靜怡阿姨繼續說:「魚露是自己做的喔,破雨傘也是用綠島捕獲的雨傘旗魚醃的,魚露花生用綠島的花生、我們考慮長輩牙口有出碾碎版,鳳梨豆腐乳利用鹿野的土鳳梨加綠島海鹽醃漬。,希望你們吃的每一口都安心!」

被很多食安專家棄如敝屣的罐頭食品,《食在很慢》用地方媽媽的愛重新復刻,成了綠島日曬番薯簽粥最有滋味的配菜。

卑南媳婦想念婆婆的野菜粥

「婚後第一年跟卑南族婆婆一起住,婆婆每天天還沒亮就會到後院採集野菜回家煮鹹粥,是我這個卑南族媳婦印象中最素樸、最有愛的早餐。」小貓是《貓俬廚》工作室主理人,喜歡研究各種台東在地食材入鹹派,招牌商品是非常有在地特色的「荖葉鹹派」。

這次慢食節主題是《晨食餐桌》,代表新生代的小貓,一開始就設定要把婆婆的野菜粥變成鹹派版本,試過好幾次,不管野菜粥煮得多濃稠,入了鹹派就是吃不到婆婆的味道,小貓一度想要棄權。而《台東慢食協會》理事長涂土豆一語點醒夢中人:「也許可以把野菜粥的食材拆解,重組在鹹派裡,婆婆的味道就會出現,並且是用妳的手法重新詮釋。」

小貓聽了土豆的建議,試著把關山《南島秧滿田》的有機白米用香油煎成鍋巴墊在派皮上,負責鹹派的口感與米香;內餡部分,小貓的先生想起小時候阿嬤煮給他吃的野菜粥除了小魚乾,還有放五花肉,小貓聽了,把五花肉煸出豬油,再用五花肉煸出的豬油把小魚乾煎香,一起加入野菜煮成超濃縮野菜湯,再混入蛋奶液浸泡填進派皮裡,最後竟然真的成功烤出小貓回憶裡充滿婆婆疼愛的野菜粥鹹派。

「貓俬廚」曾女士鹹派

「貓俬廚」曾女士鹹派

當早餐不再只是早餐

「這個野菜粥鹹派對我意義非凡,不只讓我回想起婆婆對我的疼愛;我也把這個野菜粥鹹派用婆婆的姓氏命名為《曾女士鹹派》,希望能夠紀念婆婆留給我的飲食文化,把這份愛再傳承給我的小孩。」

你是不是也有像小貓一樣藏在心底忘不了的早餐記憶?或是像綠島《食在很慢》想要小蝦米對抗大鯨魚,希望故鄉的美好傳統不要被過度的觀光開發破壞殆盡?還是像排灣族的美英阿嬤,人生無大志,只想把部落裡天地滋養的美好食材煮給家人吃的那份心意?

祝福每一位料理人,都能在你想要的早餐時光,找到自己的幸福與能量,滋養自己也滋養身邊的人。(作者為台東慢食評鑑初審委員、台東大地餐桌輔導業師)

餐飲消息

Diner,美式餐廳,有時也譯作美式公路餐廳,是在美國無論大都會、小鄉鎮,又或是公路休息站旁最容易見到,快速提供顧客經濟實惠餐點與老少閒宜休憩空間的場所。這種形式的餐廳約莫在1920、30年代開始流行於美國,直到1950、60年代已經成為全美各地不可或缺的存在,其所販賣的美式早午餐、漢堡、薯條、排餐、奶昔、烤派等等高熱量卻撫慰人心的食物也普遍被視作美國文化代表,甚至在後續年代以更低價的速食店或是高價的經典美式餐廳形式輸出全球。據說早期美式餐廳的空間外型類似長型車廂,內部以整條的吧檯座位分割顧客區與廚房空間,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方便預先在工廠組裝好整個餐廳,再使用貨運車頭或是火車勾運到營業位置。

後來的美式餐廳則不局限於這樣的空間結構,並在美式公路文化的影響下,更多是位於交通要道旁大跨距斜屋頂的單層建築。但灰白菱格拼貼地板、復古與未來感兼具的混搭家具、大紅色皮質椅面等室內設計則是經典不變的元素。約莫1980年代開始,高價格的經典美式餐廳陸續進駐台灣,例如早期的福樂24餐飲、中期的雙聖餐廳與N.Y. Bagel、後期的T.G.I. Friday’s等都曾經紅極一時。由於餐點價格不低又多數位於台北或其他都會區,台灣大眾對美式餐廳的最初印象,或許來自同個時期逐步佔據市場的好萊塢電影。

老派的好萊塢愛情總是從美式餐廳裡拌嘴的男女開始

1990年代初期迷倒全球觀眾的美國甜心梅格・萊恩,首部讓她走紅的浪漫喜劇《當哈利碰上莎莉》中,如何與對手男星比利・克里斯托進行一場位於美式餐廳內的愛情哲學思辨。電影開頭描述初次見面卻要一起開車前往紐約展開新生活的男女主角,一路上的對話和互動已暗示兩人的性格迥異,當他們決定暫停於一家公路旁的美式餐廳晚餐,這部份更明顯呈現在他們點餐的不同習慣上。男人快速簡單地點了餐廳搭配好的3號餐,女人則詳細描述她要主廚沙拉但請把油醋放在一旁,她還要一個蘋果派,加熱的蘋果派搭配不是置於派上而是一旁的冰淇淋,如果店家有的話她還要加上草莓,但如果沒有草莓的話那就不要冰淇淋只要鮮奶油,不過這個鮮奶油必須是店家自己打發製作,不然她就只要什麼都不搭配也不需加熱的蘋果派。

當畫面跳接到餐後,女人正鉅細彌遺地寫下餐費細項,男人坐在對面的眼神開始變得饒富興味,雖然他們馬上又為了對愛情的不同認知幾乎不歡而散,但緣份似乎萌芽於漫長公路旅程途中好好在美式餐廳放鬆下來的這一刻。當然那時的他們並不知道,這頓飯期間討論到的愛情詰問將會蔓延許多年,持續測試他們對彼此的感情,直到擅長感動人心的大團圓結局。

與昆汀・塔倫提諾共進美式早餐

類似的美式餐廳場景到了1990年代發跡的名導昆汀·塔倫提諾手上,透過他善於處理的黑色犯罪電影類型風格,《黑色追緝令》發展出完全不同的哲學命題。電影開場即是一家美式餐廳,一對情侶正邊吃著早餐邊討論犯罪計畫,當觀眾開始越發期待犯罪高潮場面時,第一段劇情竟在他們掏出槍要餐廳的人們趴下之際嘎然而止。隨後故事的主述視角一再轉變,甚至敘事順序也以一種極度後現代的非線性拼接完成,直到觀眾跟著其中兩名主角朱爾(山繆・傑克森 飾演)和文生(約翰・屈伏塔 飾演)經歷連串生死冒險,甚至全知般知曉文生的未來後,電影尾聲再次回到開頭這家美式餐廳。

此時,已決心要金盆洗手的朱爾只是一點一點地剝著一塊瑪芬,搭配美式餐廳永遠溫暖但味道不怎麼樣的壺煮熱咖啡。還未對嗜血生涯感到厭倦的文生,則面對著一盤經典美式早午餐,一邊用刀叉將奶油塗滿每層鬆餅、淋上大量的糖漿、抓起煎得酥脆的培根咬著,一邊試圖說服這個長期拍檔不要退休。就在文生自覺說不過朱爾憤而起身去洗手間後,第一幕的搶案發生了(此時觀眾才搞懂電影第一幕的時序與作用),這對正替黑幫老大運送巨款的拍檔,需要抉擇是否遵從各自稍早的論述來處理眼前的危機。

就算在大衛・林區的噩夢中也吃得到美式櫻桃派

作為一部經典邪典電影(非主流電影、Cult Film),《黑色追緝令》的頭尾兩幕美式餐廳場景,一直讓影迷多年來津津樂道,佩服導演塔倫提諾對於日常與非日常、命運與選擇等命題的花式操作。反觀由超現實主義電影大師大衛・林區所指導的《穆荷蘭大道》,則留給影迷一個取景於洛杉磯日落大道丹尼斯連鎖美式餐廳(Denny’s),在電影中名為溫奇餐廳(Winkie’s)的謎樣存在。 由於大衛・林區的電影總會借由超現實的影像直指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問題,在《穆荷蘭大道》中的這一幕從看似日常的美式餐廳悠閒早晨開始,兩名好似有著特務或殺手身份的男子對坐著,男子A開始對男子B訴說他一直想來這間餐廳的緣由。男子A曾在夢中見到隱身在這間餐廳外的恐怖男子,為了消除恐懼,他想來確認對方是否真實存在。當他們一起走向餐廳外,圍牆後突然竄出一個樣貌極為恐怖的流浪漢,男子A驚叫後癱軟在地。這與前後電影內容看似無關的一幕,後續被許多影迷解讀為整部電影的隱喻,象徵故事線中角色是否能夠直面內心的恐懼,也有些說法認為是林區在向《黑色追緝令》致敬。

這其實不是林區第一次使用美式餐廳當作場景,回顧他在1990年創作的超自然驚悚電視劇《雙峰》裡,即在充滿死亡、超自然現象、複雜人際關係的雙峰鎮上,保留了一家始終提供美味食物和溫馨空間的Double R Diner。無論後續故事描述雙峰鎮如何被惡靈籠罩,每當畫面回到這家餐廳,總有主角庫柏特務最愛的櫻桃派與美式咖啡平衡剛剛有過的詭譎氛圍,而美麗店主與加油站老闆之間永遠擺蕩的雙重不倫關係,則肥皂劇般地讓觀眾感受到可預測的溫馨。被列為史上最偉大美劇之一的《雙峰》後續影響許多影視作品,例如近年持續更新的電視劇《河谷鎮》,不但在最初的故事與背景設定上多有雷同,更將名為老爹(Pop’s)的美式餐廳作為主角群們聚集,一邊大啖奶昔薯條,一邊解謎小鎮神秘事件或案情的重要場景。

在他/她/它/牠/祂來到之前,我們的咖啡可以無限續杯

這兩年將美式餐廳文化與場景特性利用到最極致的作品,當數由NETFLIX出品的英美混血劇集《睡魔》的第五集〈24/7〉,完全是把這樣的空間當作封閉劇場,在其中反覆檢視人性能夠去到幾盡。雖然極度推薦,但實在不想要用如此殘忍的故事為文章作結。近年另一部好萊塢鉅作電影《因為愛你》。這部設定於1950年代的女同志愛情故事,大概有一半左右的篇幅可稱作公路電影,兩位主角也在離開日常生活的旅程中確認心意。但鮮少有影評或影迷提及那兩場稍縱即逝的美式餐廳場景,如同整部作品持續強調世事總會在百轉千迴後自我圓滿,這兩場的內容分別為特芮絲(魯妮・瑪拉 出演)在旅程初始遞出給卡蘿(凱特・布蘭琪 出演)充滿心意的耶誕禮物,與回程之際從卡蘿友人手中收到卡蘿提議暫不見面卻又深情款款的信,氛圍雖然心碎卻正是一份感情的美好自我完成。好似在暗示著,當邁向下一個生命迴旋之前,無論是戲中角色或觀眾如我們,總是可以於深具情懷的美式餐廳找到座位,利用美食消化那些漫長的人生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