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台東,山與海的部落正熱熱鬧鬧辦理收獲祭(豐年祭),但你知道是為了收獲什麼農作物而舉辦慶典嗎?答案是小米。

小米豐收 才可以談情說愛

小米是過去原住民族主要的糧食,雖說每個族群因為居住環境及氣候不一,農業耕作及收獲時間亦不相同,但農忙後盛大辦理收獲祭典就是原住民族過年的儀式。此時家族團聚除了感恩祖靈賜予部落農作物的豐收之外,也祈求來年庇佑族人健康平安。

約莫二十多年前的春天,第一次走進台東縣金峰鄉的新興部落,家戶前的空地種了顏色長短不一的小米,還有小米粽會用到的假酸漿和月桃,後方山邊斜坡一塊塊的鑲嵌式小米田,成為印象中的部落文化地景。

到了夏天,部落舉辦盛大的小米收穫祭,男女老幼穿上華麗的族服,青年男女更是盛裝打扮,因為祭典是一年一度向心儀對象傳遞愛意的日子,平日部落青年是不能單獨與女生約會的。耆老說:「小米豐收,米倉滿了,才可以談情說愛。」祭典總是充滿小米豐收帶來的期待和喜悅。長輩會從聊天中細細打探可能成為子孫婚嫁對象的品格,青年會以盪鞦韆傳情,抑或暗地裡偷偷送檳榔,或送薪材到女方家表達情意。

台灣原住民族群的歲時祭儀、社會組織、生活禁忌大多圍繞著小米,小米種植和收穫有不同的神話傳說、祭祀、勞動和分配方式。特別是布農族,在板曆上清楚刻劃小米種植與歲時祭儀的緊密關係。

小米是台灣原住民文化中重要的核心資源。

曾幾何時,小米田逐漸被其他經濟作物取代,原來家戶前做為保種的小米田已換成各式的園藝花卉或經濟作物。當有一天堅持種植傳統農作的耆老逐漸逝去後,部落小米收成不足以供應部落收穫祭的需求,反而要去購買外面的小米,那印象中美麗的小米文化地景是否會消失不在!

小米國際年台灣小米部落山海間的撒布優小米

山海間的撒布優小米

尋找部落營造的核心資源 讓小米價值再現

1990年代中期,台灣掀起社區營造的風潮,這是近三十年來翻轉台灣社會重要的動力,台灣從禁錮意志轉向為開放自由的社會,人民居住的社區,不再只被動接受地方政府的指示或補助,轉由自己尋找家鄉的生活樣貌,由下而上集結居民共識後再提出社區發展計畫。

社區營造的理想,是希望建立一個公民社會,近年則滲入以經濟為導向的地方創新思維,鼓勵社區青年返鄉,尋找可以和地方連結的經濟發展模式。許多部落青年試圖在部落傳統的生活文化、生產模式中,找到連結部落土地資源的發展模式。無論是社區營造或是地方創生,都是在為自己的家鄉開創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尋求在地價值。

傳統部落文化中,小米是生活的核心物種。傳統的排灣族部落在種植小米前,必須由頭目決定種植區位,播種前一天,部落禁止族人外出,必須安靜專心等待隔日清晨的播種工作。

布農族儲存小米的地方在傳統屋的中心位置,布農族人說這裡就像是母親的子宮,是孕育生命的地方,進入穀倉取小米的孩子也必須特別挑選過,必須是負責謹慎的性格。在傳統部落觀點中,小米有靈性,小米牽動部落的神話信仰、農業作息、慶典祭祀、資源分配及族群生命存續。

小米國際年台灣小米一年一度的部落收穫祭,也是為了小米收穫舉辦的祭典。

一年一度的部落收穫祭,也是為了小米收穫舉辦的祭典。

重塑小米文化地景 開創部落永續發展新契機

台灣原住民族千百年來與這塊土地發展出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這些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的獨特人文,是台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在社造的運動中,找出可以啟動部落營造的發動機,從文化尋根、恢復祭典、傳統領域的探索到建立部落意識,在歷經二十餘年的部落營造後,小米也許可以成為重要的議題。

聯合國推動永續發展的「全球行動方案」中,強調山區生物多樣性與當地原住民利用形成的知識系統是一項全球遺產,特別是可供人類生活應用的農業遺傳資源。而目前台灣積極推動的「里山倡議」,其核心概念是「社會-生態-生產地景」,係指人類與自然長期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生物棲地和人類土地利用的動態鑲嵌斑塊(馬賽克)景觀,彼此交互作用進而維持生物多樣性,提供人類的生活所需。

從目前全球視野和世界追求永續發展的趨勢中,我們可以看見小米在台灣原住民部落未來發展可扮演的重要角色。在面對全球環境的變化,唯有奠基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才能長出部落自己的小米知識,耕耘出可持續發展的部落主義。

六年前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參與林務局針對小米與部落永續發展的議題,以滾動性的方式操作,前期透過說明會的擾動,分析不同山村的樣態特性及理解部落的情境脈絡,再藉由深層的對話建立信任的夥伴關係,最後產出共同期待的成果。

輔導之山村部落夥伴從陌生到理解,從觀望到行動投入,逐漸勾勒出自己的盼望。時值2023國際小米年的呼應,台灣原住民部落從自己的土地出發,重塑部落小米地景,發揮社造的力量,為部落開創永續發展的願景。除了探討生物多樣性的層面,對在地居民而言,文化與健康的影響才是族人更想要追求的目標。

長期致力種植小米的金峰鄉新興部落的王大龍村長說:「如果日本有里山倡議,那我們就有撒布優主義」。小米為部落帶來經濟收益,但是用自己種出來的小米辦理收穫祭,帶給族人的自信與驕傲卻是無法估量的。(作者為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理事長)

餐飲消息

播種小米後的一個月就可以「間拔」、「疏苗」,把「太過密集的幼苗」、「不健康的苗」拔掉,小米才會長得好。

結穗飽滿的小米 鳥兒們搶收割

台東縣新興村排灣族的胡昭青說:「父母常說這麼漂亮的小米,我們現在拔草拔得這麼辛苦,結果長大還要被小鳥吃,心理真的很難過,小鳥最好不要來。」結果,經常與禱告相反,小鳥一直來,而且專挑結實甜美的小米。

種植小米約四個月左右,在結穗前後會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胡昭青一家人要輪流去田裡趕小鳥。其實,一開始也是全心、全靈、全意的愛小鳥,不是真的討厭牠們。

「爸爸總是會溫柔的對小鳥說:『你們吃你們吃,但是不要吃太多,吃飽就好,吃飽就好!』」媽媽會說:「好啦!好啦!你們吃吧!吃飽就走,吃飽就走!」結局總是還在等待收穫,小鳥已組成收割大隊好像要包圍小米田一樣,可能之前還先召開討論怎麼佈局,商討哪裡比較好吃的會議。

一直到再也忍受不下去這群「割稻尾」的小鳥後,才會拿出各種趕鳥的武器。其實,很早以前,祖靈早就教族人要超前佈署,在小米田上方拉起一條又一條的紅色尼龍繩,繩上掛著滿滿的台灣啤酒、鳳梨罐或八寶粥等罐頭,兩人站在田邊對角,緊盯著小米田上方及下方的動靜,一旦發現小鳥,便要快速拉繩用聲響警告牠們。

胡昭青的爸爸媽媽一邊拉著繩子,一邊大聲的對小鳥說:「我們在田裡拔草的時候你在哪裡?你們不會不好意思嗎?難道這是你們種的小米嗎?」

小鳥再不聽話,孫子也會以戰鬥勇士現身,來一段煙火秀,有升空的沖天炮或蝴蝶砲,就是要警告小鳥不要吃的太超過。也許是小鳥聽了緊張,當成群小鳥慌亂地從小米田下往上飛互撞在一起時,眾人也笑得開懷,有一點幸災樂禍,復仇成功的快感。

小米國際年台灣小米台東縣新興村排灣族族人和小鳥間的爾虞我詐

族人和小鳥間的爾虞我詐

部落種植小米 傳承收穫祭的文化

族人同時也會在小米田間吟唱,只是歌詞轉成駡小鳥的話語,一來可以抒發心情,二來也增加做農的樂趣。

當二畝田的主人一起趕小鳥時,也會幽默的對小鳥說:「你們來這裡吃幹什麼,我種的小米很小,旁邊那個誰誰誰的小米田很寬,小米又漂亮,你去那邊吃啦!隔壁田的叔叔聽見也會笑著跟小鳥說:「太麻里隔壁的比較好吃,去旁邊啦!」就這樣,我們在田裡好玩又好氣又好笑的對著小鳥說話,一整天下來也是夠辛苦的!

早期部落祭祀、釀酒都有專屬的小米品種。老人家說,以前部落通緍就是為了小米種籽的交換,所以小米保種機制早已被建立,這幾年族人因為生計需求,只想種比較好種的小米,其實也流失了部落原生種,加上有進口小米的競爭,以及長輩年邁體力不佳,看見小鳥滿天飛,也會有撐不下去,想要放棄小米田的無奈。

胡昭青參與計劃後獲得鼓勵與支持,因為種植不只是要收成而己,最重要的是保種。小米是文化的根,每年固定種植就能保留祖傳的種籽,家裡米缸有自己種的小米,部落祭典能拿出自己種的小米,有小米,才能名正言順的辦理收獲祭,身體和心裡才會對得起祖靈。

小米國際年台灣小米台東縣新興村排灣族濃純香的台灣小米露

濃純香的台灣小米露

部落阿嬤Vuvu(排灣族語)的小米料理

小米,是祖靈送給族人的禮物,也是最佳營養品。以前部落很少吃肉,後來才知道原來小米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是鹼性食物,擁有很多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小米有分糯性和非糯性,比較少見的白色小米屬非糯性,長輩及體弱多病的人較適合吃;黃小米屬糯性,收穫祭可以做小米酒,或者加入醃肉就可以包成小米粽、小米糕…。或加入紅棗、綠豆、地瓜煮成小米粥,因為糯小米比較黏稠Q彈,很適合做甜點,近年主打健康的烘焙坊也推出小米麵包等產品。

小米酒

小米浸泡在清水一夜,早上蒸熟後放涼備用。黃荊、七里香、紅藜搗碎後做成發酵麴,撥碎平均灑在小米,用手拌勻後置入酒甕,再倒入開水,最後在小米中間往下挖出一個凹形再放水,緊密封蓋放在陰涼處四至七天,過濾小米酒糟後便可飲用。

小米國際年台灣小米台東縣新興村小米酒

小米酒

小米酒糟

過濾後的小米酒糟可二次利用,族人會用來醃辣椒。在乾淨的瓶子內,一層酒糟一層鹽浸漬後的小米椒,醃製約一周便可食用,小米椒也可換成司曼寧(日本禿頭鯊苗)。

小米國際年台灣小米台東縣新興村小米酒糟

小米酒糟

小米月子養生餐

以前用柴火煮食,小米鍋上方吊掛豬肉,一邊燻肉,一邊讓油滴下來,煮食過程要不斷地攪拌,除了怕小米黏鍋外,攪拌的熱氣也會讓燻肉油脂滴下來增添風味。現在有瓦斯爐很方便,前一晚將糯小米、紅豆、樹豆、米豆洗淨後泡水,早上用水煮開加入豬肉和生薑,大約30分鐘,傳統養生餐就完成了。

小米粽(cinavu)

前一晚泡軟的小米,早上蒸熟放涼,肉餡使用豬肉或蝸牛肉,先以假酸漿包裹後,外衣再以蒸煮過後的月桃葉包覆,水煮30分鐘便可食用。

小米國際年台灣小米台東縣新興村用幫助消化的假酸槳葉包糯小米粽(cinavu)

用幫助消化的假酸槳葉包糯小米

小米年糕(qavai)

類似小米粽,內餡同樣使用豬肉或蝸牛肉,但會先將小米搗成黏稠Q軟的米糰,內衣以假酸漿包裹再用蒸煮後的月桃葉包覆,水煮後便可食用。

小米國際年台灣小米台東縣新興村小米年糕(qavai)

小米年糕(qavai)

搖搖飯

熬煮小米的同時加入野菜及肉塊,滴進山豬油不斷攪拌,添加適量的生薑、鹽巴,食用時搭配豆腐乳是夏天最佳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