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聽到中華飲食文化圖書館重新整修,另闢新空間,成立飲食書院,感到相當興奮。也一直想多了解這個在台灣前所未有的書院會扮演什麼角色,更期待它對台灣的飲食研究和知識體系的提升和建構,能有積極和促進更上一層樓的功能。

「書院」顧名思義是一個學術的空間和機構,更是包含知識的創造、產生、交流和融合。不過,依現在公布的資料看來,飲食書院似乎只是滿足以下三個功能:一是圖書館的專有外文館藏空間,算是它的日、英、韓外文館藏部門;二是當代名廚個人食譜的展示;三是提供做為小型講座活動的場地。說來著眼的都是書院的硬體而已,說它是特定館藏、展示和演講室,可矣。但這些都與書院嚴格和豐富的定義還有所差距。

如何讓這個飲食書院活化,使它真正達成「書院」的內涵和任務呢?我認為加強「軟體」的設計和規劃應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以下是我立即想到的幾個軟體建議:

 

一、在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之下,為此飲食書院成立一個書院規劃小組,成員不限於基金會和圖書館現有成員,負責設計今後3 5 年飲食書院的組織架構、功能與知識體系活動。

二、為讓書院有真正的學術內涵,可透過書院邀聘國內外飲食領域的學者、作家和名廚擔任客座研究員。讓研究者、寫作者和實作者在本書院進行座談、對話和交流。

三、設計各項有系統的短期飲食講座課程,招聘學員前來聽課,並授予結業證書。

四、整理與規劃圖書館特有館藏資料,如飲食古籍、台灣酒家菜食譜與國宴菜單,邀請專家學者開課解讀,甚至考慮出版以豐富台灣的飲食文化研究。

 

我的建言不外乎是想提醒,書院的功能絕不能限於那幾十坪的空間而已,而是要從書院的抽象內涵去想像。

什麼樣的機會能在短短三小時,吃到由三位日本知名米其林(Michelin)與高特米優(Gault & Millau)主廚所共同設計的餐點?答案是-「筑後廚房美食列車」(The Rail Kitchen Chikugo)。

2019 年三月,日本九州的西鐵公司推出筑後廚房美食列車,以「從產地到列車」(From Local to Train)為規劃的初衷,乘客在三個小時的火車旅程中,不僅可以享用由三位主廚以當地、當季食材所設計的菜餚,更可以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欣賞流動的筑後風情與沿線的人情味。而我,在2024 2 22 日搭上這班列車。

 

2019 年西鐵公司推出美食餐車,強調在地食材推廣。  

 

筑後美食列車的營運

筑後美食列車固定在週四、五、六、日四天和國定假日營運,提供兩個時段享用午餐,票價則為每人11,800 日元(約台幣2,400 元)。這次旅程我挑選了第一時段的午餐(early lunch),從福岡天神站出發,在花畑站略作休息半小時後,然後返回天神站,全程約需三個小時。第二時段午餐的行程略有不同,乘客自天神站出發,經柳川站到達大牟田站的單程安排,適合欲規劃前往柳川等觀光景點旅遊的客人。

當天早上十點整,美食列車緩緩駛入車站月台,雪白車身塗飾了廚房抹布縫線般的紅格紋,外觀簡潔清爽;內部裝潢則濃縮了筑後地區各市町的物產及傳統工藝,包括以八女市產的竹子編織的天花板、以家具聞名的大川市所產的城島瓦與桌椅等,一上車便進入筑後豐富的場景。

列車有三節車廂,第一三節車廂為乘客使用,可容納 52 個座位; 第二節車廂則為廚房,內有一座烤窯,相當吸睛。當天搭乘,我被安排在第一車廂,共有九位客人,另外八位皆為日本人,第三車廂則有十位乘客,所有乘客好奇,與期待被餐點驚喜的表情都寫在臉上。

 

出發前,列車司機正在介紹今天行程。  

 

以筑後食材作為列車美食發想

福岡縣南部地區在明治初期前隸屬「筑後國」(ちくごのくに),即今日福岡縣南部的筑後地區,也是美食列車之名稱來源-筑後。筑後地區被長達143 公里的筑後川貫穿,其源起於阿蘇外輪山,沿途灌溉著大分、熊本、福岡、佐賀等四個縣,最後流入有明海,河水孕育出河畔的珍貴資源,筑後地區優質的蔬果物產理所當然成為美食列車的食材來源。筑後地區擁有許多知名特產,其中久留米市以豚骨拉麵發源地盛名,久留米的黑田地區也是福岡首屈一指的鰻魚產地,田主丸町則是巨峰葡萄的原產地;另外尚有以產茶聞名、位於八女市的「八女茶」;有明海地區是知名「有明海苔」的發源地, 九州也是日本重要草莓產地,福岡縣在2005 年註冊的新品種「Amaou」(あまおう)成為代表性產物。

 

星光閃閃的主廚陣容

列車上的套餐菜單每一季更換一次,負責設計菜單的主廚也彈性調整而不固定。多次參與美食列車菜單設計的吉武主廚提到自己的參與:「筑後廚房美食列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菜單是由三位主廚協力設計,這一季是與久留米市著名義大利餐廳Cernia 主廚畑亮太郎,和浮羽市(うきは市)融合了日式和法式美食的mahoro756 的主廚井上誠一起合作,而他們兩位都是世界頂尖餐廳裡相當活躍的主廚。這兩位廚師決定菜色之後,我會統整菜單內容,讓整份套餐不論是食材、口味、顏色等都有完美的平衡感。」

吉武主廚也針對火車上的烹調限制提到:「與餐廳場所相比,在火車上提供食物有各種更嚴格的條件。 例如,你絕對必須在到達目的地時完成食物的供應,而廚房的空間與設備均十分有限,烹調步驟不能太過繁複。」他進一步強調:「列車上可容納 52 人,所以菜色數量與設計均由三個元素組成控管:『主菜』(メイン)、『醬汁』(ソース)和『配菜設計』(付け合わせ)。」

 

在地主廚 在地食材的風景美饌

這次冬季套餐結合三位主廚的特長,日式、義大利式、法式等不同色調的菜餚相繼上桌,包括迎賓飲料、前菜、義大利麵、主菜、甜點以及咖啡或茶。所有食材皆是來自筑後各地的知名物產,是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品嘗到的菜餚。

餐點體驗自福岡Amaou 草莓製成的氣泡酒揭開序幕,充分展現「在地」的企圖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以六小皿組成的前菜拼盤,以日、義、法料理組合的開胃菜包括鮭魚卵搭配梅醬的麥飯、博多極味鴨搭白蘿蔔、藍紋起司與甜菜根、煙燻帆立貝搭醃製蕪菁、菠菜義大利餃、烤製南瓜搭日本柿,讓我嘖嘖稱奇的是皿底盛盤提供的文字說明與插畫。之後,有鱈魚花椰菜義大利麵,搭配看似平凡的溫熱麵包、卻有著酥軟、Q 彈咬勁的口感,讓人驚艷;主菜回到日本傳統的雞肉與蔬菜筑前煮,最後的甜點不忘採用當季最夯的Amaou 草莓製成甜點,並搭配咖啡。

吉武主廚提到這套合作餐點的特色:「這次三位主廚所經營的三家餐廳都位於福岡,所以如果你想體驗每位主廚所烹製的味道,你必須到每家餐廳光顧才有機會品嘗。但,美食列車的獨特性在於,這列火車是唯一一個可以同時提供三個人做菜的地方。」

 

最後的甜點則由當季當地盛產的草莓為主角  

 

美食之外的熱情

我最熟悉的火車用餐經驗是「台鐵火車便當」,在國外搭乘火車頂多至販賣部購買薯條、漢堡、飲料等速食簡餐。這次強調美食主題的火車體驗讓我的餐飲記憶特別深刻。

除了餐點的用心安排,為了免除語言障礙,車廂服務人員特別以英文向我解說列車司機的日語廣播,相當窩心。回程路上,服務人員拿起麥克風,自娛娛人地唱起歌來,讓車廂歡樂聲不斷。沿路上有些同我們打招呼的熱情民眾以及各車站的通勤民眾,我們也都揮手回禮。三個小時對我來說剛剛好,美食、風景、人,都成為旅程值得記錄的一部分。

台灣在2022 年也推出美食列車-「鳴日廚房」,由晶華酒店集團同雄獅旅遊一同打造五星旗美食餐車的旅程,一人一日遊約台幣16,000 元左右。旅遊對我而言,是生活的體驗、生活的實踐,選擇自己所想,盡興而歸才是重要。

 

廚房位於第二車廂,方便服務第一根第三車廂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