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第三市場的室內建築中,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有間「阿伯烤雞鴨店」,即使位置不在黃金地段,但幾乎天天完售,在祭祖節日,銷售數量更是超過三百隻。

 

撐起一家三代的烤雞攤位 堅持衛生新鮮上桌

阿伯烤雞鴨店創立於民國59 年,於埔里第一市場開始販售,據說是全埔里第一間烤雞鴨店呢!老闆二十歲時便跟著在台北當總舖師(tsóng-phòo-sai)的叔叔學習烤雞技藝,後返回埔里開設烤雞鴨店。創業初期,老闆尚未服完兵役,所以由父親協助處理販售,因此有了「阿伯烤雞鴨店」的店名。

阿伯烤雞鴨店現由堅毅的老闆娘-沈招治來打理,她傳承已故先生過去的堅持「乾淨、衛生」,從製作到販售的器皿、環境,樣樣都不馬虎。在處理電宰後的雞肉時,除了徹底清洗外,還要注意脖子裡的飼料是否清除乾淨,並用食指將食道內的髒東西慢慢勾出,而「七里香」的位置也要小心處理,以免出現腥味,既要將雞隻徹底清理,還要動作輕細避免造成雞肉表面受傷。

 

用心燉煮慢烤 讓烤雞絲絲入味

清晨五點半,老闆娘已在廚房熟練地用長木筷翻動在滷汁中的雞身,並小心控制火候,先以大火煮滾後,再轉小火慢慢燉煮,直到雞肉完全入味,後轉至焙鍋內進行焦糖烘焙上色,將烤雞準備好後,送進市場時也是密封完好。看似平常的製作過程,卻因老闆娘的認真仔細,讓這隻烤雞不同凡響,也深受在地消費者的喜愛。每當逢年過節,阿伯的烤雞不到八點就銷售一空,若有親戚朋友到家裡作客,也會點名指定阿伯的烤雞。

 

焙鍋下方放著砂糖,繼續燻烤滷過的雞肉至焦糖色。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在埔里孩子的記憶裡,第三市場的小蛋糕是我們的共同回憶,以前在路口處總會大排長龍,十元的入手價,每個孩子人手一包,看著老闆熟練地倒下麵糊,迅速地翻動鐵盤,小叉子俐落地將烤好的小蛋糕甩進玻璃櫃,帥氣地製作蛋糕模樣,至今還是印象深刻。

 

樸素的小蛋糕 擁有大大魅力

小小蛋糕有什麼魔力呢?每次只要回到埔里,去了第三市場,總得帶上一包回家,才覺得這趟行程算是完整。原本以為只是一種回家的習慣,但後來才發現,不同於外地販賣雞蛋糕的可愛造型、焦脆外皮,這家小蛋糕的造型簡單,只有花邊圍繞的小圓形,卻帶出兩種不同的口感,嫩黃的那面蓬鬆軟嫩,棕黃的這面則焦酥緊實,內部沒有任何餡料,僅有微鹹的雞蛋香氣,能讓人不自覺地一口接一口。

與許多加工食品相較,強調沒有添加物的小蛋糕,讓家長更願意買給孩子們食用。在第三市場室內建築正門口的熱鬧街道前,有一個簡單的小攤位,飄散著淡淡的奶油香,即使櫥櫃裡已有足夠的小蛋糕,老闆依舊迅速地烘烤著,講求天然健康的他,不願在蛋糕的製作成份裡放入任何防腐劑、穩定劑、膨鬆劑等添加物,所以天氣炎熱時,為了避免麵糊容易失去控制,得趕緊製作起來,才能安全無虞。且老闆引以為豪的是小蛋糕的配方不同於其他店家,即使放涼,依舊保有蛋香,不會有蛋腥味。正因小蛋糕熱騰騰時能享有奶油香及蓬鬆口感,放冷後又能享受扎實美好的滋味,難怪它如此受歡迎。

 

可口蛋糕的配方不同於其他店家,放涼依舊保有蛋香,相當受到歡迎。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